当前位置:家谱网 >> 家谱新闻 >> 浏览文章

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

时间:2017/10/15 12:17:03 发布:新闻编辑部

2017年10月14日至15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的400多名家谱专家、家谱主编以及家谱爱好者欢聚一堂、交流品谱,会场气氛热烈、场面壮观。

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合影.jpg

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会场.jpg

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会场2.jpg

中华家谱馆开馆剪彩仪式

14日上午,首先举行了中华家谱馆开馆剪彩仪式。河南省人大常委、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大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宁,中国农工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研究》课题组组长聂振强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会长魏怀习等共同为中华家谱馆开馆仪式剪彩。

中华家谱馆开馆剪彩仪式.jpg

家谱专家精彩评谱

14日下午,家谱展评会以“主编自评+专家点评”的方式拉开帷幕,这一新颖模式在第二届家谱展评大会上开启,极大地吸引了与会者的兴趣。本次大会报名上台讲演的家谱主编是去年的两倍,这反映了大家对家谱文化交流的热情极大提升,家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在听取各位家谱主编的自评后,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大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郑州大学教授赵长海,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宁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参选家谱进行了精彩点评。

家谱专家在点评家谱的特色.jpg

针对一些家族在编修家谱中对姓氏图腾如何使用的疑惑,王大良教授针对性的作出了解答。他指出,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姓氏图腾只是艺术创作,并不能代表学界观点。一部分非常古老的姓氏,确由图腾转化而成。但姓氏还有多种来源,不应过分渲染姓氏和图腾之间的关系。李立新研究员也针对姓氏图腾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姓氏图腾不能靠凭空臆想,而且图腾这个概念是西方的,近些年才流传至中国,在中国应该称为族徽。我们倾向于认为族徽用古文字来展示,古文字多是象形字,中国的汉字起源于族徽,用古文字作为图腾或者叫族徽更为接近历史,而这也是魏怀习主编的《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中公布的四百姓氏图腾的依据。

张新斌研究员在点评中指出,修谱寻根一定要有求真的精神,要实事求是,依靠基础的真实的材料。他特别表扬了李志军先生编纂的《献阳家世》,认为这部家谱采用章回体编写,图文并茂,而且谱中的插图均为手绘,很有亲和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献阳家世》用通俗的语言、翔实的资料,很好的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

针对部分家谱主编关于家谱不受族人关注、很少人阅读的问题,赵长海教授指出,现代家谱要想吸引人,不能只有世系部分,要有家族独特的东西。现在很多家族修谱从地方志中抄录资料,这本身没有错,但不能一味抄录,一定要善于运用本家族独特的原始资料,譬如老人的口述资料。要详今略古,最终形成本家族独特的文史资料,这样编修好的家谱一定能引起族人的关注。

家谱文化高层论坛

15日上午,家谱文化高层论坛召开。河南省人大常委、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河南省财政厅原正厅级巡视员钱良举,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吴延学,河南省总工会副巡视员李德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大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会长魏怀习,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宁,郑州大学教授赵长海,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聂振强等专家学者嘉宾出席。

河南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宪斋讲话.jpg

会上,林宪斋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家谱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林宪斋指出,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为民间家谱文化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经过连续三届会议,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已经成为家谱文化品牌,在全国谱牒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林宪斋指出,本届展评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参展的省市进一步增加,家谱明显增多;二是提高了姓氏文创产品展览层次。这些特点显示出中华家谱展评在不断提升和完善,影响力在逐渐积累和放大,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年年来摆谱,相聚在中原”已经成为河南民间的一道文化大餐。

魏怀习会长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上做工作报告.jpg

会上,魏怀习对家谱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他说,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成立以来,主要做的工作有:建成中华家谱博物馆,已收藏全国各姓氏家谱3万多部10万余册;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为基础,联合各地市史志办、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家谱进行研究,发表和编篡了多部论文和专著;编辑出版了《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为各地家谱的编委会提供指导;在家谱印刷排版方面,每年排版印刷家谱四百多部、数十万册;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家谱的重要性,所建中华家谱网,点击量每天数万;建立“中华大族谱数据库”,将各姓氏的家谱录入数据库,以便人们寻根问祖;每年定期举办中华家谱展评会,在家谱界、姓氏界取得很好的反响。最后,魏怀习呼吁“有谱之人来摆谱,每年十月大聚会”。

会上,王大良、张新斌、聂振强等专家也先后做了主题发言。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王大良讲话.jpg

王大良在发言中指出,姓氏是家谱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姓氏的产生、演变和传承是家谱的重要内容,而家谱则是姓氏繁衍续存的重要载体。姓氏出现在前,家谱出现在后;姓氏区分个体,家谱记载世系。姓氏和家谱相辅相成,有着十分特殊的关系,家谱就是一个个姓氏谱。姓氏在家谱里排序,姓氏在家谱里传承,姓氏在家谱里寻根,姓氏在家谱里凝聚;家谱是姓氏的主要载体,家谱里流淌着一个个姓氏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家谱里积淀着源远流长的姓氏和民俗文化,家谱保证了姓氏传递的稳定性,家谱的出现本身就为姓氏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张新斌在发言中指出,本届中华家谱展评是河南省从前年开始进行的第三届家谱展评活动,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一项特色项目,已经由河南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次活动是对中原家谱的全方位展示,是对中原家谱和域外家谱的交流展示,形成了家谱交流展示的最新平台,在全国的家谱展评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张新斌说,中国的家谱是我们认祖归根的路线图。通过对家谱的查阅,就找到了认祖归宗的路径;通过对保留在家谱中优秀家训的弘扬,就找到了我们每个姓氏的魂。所以家谱爱好者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者,是家族精神的守魂人,我们的使命非常高尚。希望明年的金秋时节,所有有谱人继续来郑州摆谱。

聂振强在发言中,围绕如何看待姓氏宗亲文化、家谱文化以及家文化的主题,从政策、民生、社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超过5500万。每年大批华人不辞艰辛,来到中国祭拜祖先。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中国人的这种寻根追祖情结,是与延续数千年的家谱有关。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副主任林宪斋为获奖者颁奖.jpg

河南省财政厅原正厅级巡视员钱良举为获奖者颁奖.jpg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为获奖者颁奖.jpg

本次会议参展家谱共计1658部3500多册。其中,参评家谱256部420册,捐赠家谱520部1265册。经过家谱专家的严格评审,本次大会共评出11个特等奖,24个一等奖。其中,《中华岳氏统谱》获得最多名人特等奖,《志丹牛氏族谱》、《南召焦氏族谱》、《河洛康氏家谱》获得最佳传承特等奖,《开濮曹徐马氏族谱》、《华夏茹氏通谱》获得最佳内容特等奖,《南阳方氏谱系通览》、《济源崔氏家谱》获得最佳体例特等奖,《睢阳许氏族谱》获得最佳印刷质量特等奖,《习仲勋家史摄影》获得最具特色特等奖,《中华高姓总谱》获得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特别奖。

下面的获奖名单

特别奖名单

高志超,中华高姓总谱,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特别奖

特等奖名单

岳敬玺,中华岳氏统谱,最多名人特等奖

牛金堂,志丹牛氏族谱,最佳传承特等奖

焦相山,南召焦氏族谱,最佳传承特等奖

康健博,河洛康氏,最佳传承特等奖

马玉波,开濮曹徐马氏族谱,最佳内容特等奖

茹炳勤,华夏茹氏通谱,最佳内容特等奖

方恩铎,南阳方氏谱系通览,最佳体例特等奖

崔丙书,济源崔氏家谱,最佳体例特等奖

许斌,睢阳许氏族谱,最佳印刷质量特等奖

王杰,习氏家史摄影,最具特色特等奖

一等奖名单

苏青龙,各地苏氏族谱二套,捐赠贡献一等奖

陈伏生,西平县权寨陈氏家乘,捐赠贡献一等奖

申长利,新乡延津申氏族谱,最多世系一等奖

高继禹,湖南殷家溪高氏家乘(道光三年),最古家谱一等奖

高继禹,湖南殷家溪高氏族谱(咸丰十年),最古家谱一等奖

焦成灯,湖北通山县焦氏宗谱(精易堂),最古家谱一等奖

杨超凡,登封杨氏家谱,最佳编修一等奖

艾有为,米脂艾氏宗谱,最佳编修一等奖

秦长银,秦刘庄村史族谱,最佳编修一等奖

施绍昌,云南凤庆施氏族谱,最佳编修一等奖

马明文,荥阳马氏宗谱,最佳内容一等奖

崔永超,登封崔氏族谱,最佳内容一等奖

谢少先,中华谢氏祖地谱,志最佳内容一等奖

卢鸿满,固始卢氏族谱,最佳内容一等奖

石年新,豫西宜阳石氏家谱,最佳内容一等奖

靳天祥,山西翼城靳氏家谱,最佳体例一等奖

王振江,西平县二郎乡小王庄王氏家谱,最佳体例一等奖

褚维雄,褚氏谱牒,最佳体例一等奖

马宗仁,河南荥阳马氏宗谱,最佳体例一等奖

薛祖元,四川帝申支脉薛氏族谱,最佳体例一等奖

李志军,献阳世家李氏家谱,最具特色一等奖

梁华,山西运城杨氏家谱,最具特色一等奖

靳军,辽宁兴城靳氏家谱,最具特色一等奖

向耀青,向文章支系家谱,最具特色一等奖

上一篇: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考察中华家谱馆,对我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下一篇: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郑州电视台时政频道记者来中华家谱馆采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