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郑州召开
3月10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郑州隆重召开。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谷建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刘翔南、林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石小生、安国楼、卫绍生、郑强胜、白东升、毛兵、穆朝庆、李立新等领导出席会议。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陈姓、许姓、刘姓、郑姓、方姓、黄姓、曾姓、张姓、冯姓、潘姓、高姓、苑姓、皇甫姓、上官姓、孔姓、杨姓、毛姓、孙姓、任姓、连姓、王姓、秦姓、姚姓、庞姓、魏姓、姜姓、钟姓、徐姓、邱姓、校姓、熊姓、牛姓、薛姓、楚姓、阮姓、郭姓、白姓、贾姓、赵姓、靳姓、邢姓、彭姓、裴姓、常姓、董姓、何姓、尹姓、卢姓、倪姓、马姓、焦姓、蚩姓、吴姓、石姓、侯姓、朱姓、于姓、鲁姓、戴姓、苏姓、钱姓、袁姓、琚(蘧、璩)姓、姬姓、韩姓、申姓、傅姓、茹姓、梅姓、周姓、余姓、阙姓、褚姓、项姓、单姓、步姓、郝姓、樊姓、毕姓、赖姓、贺姓、叶姓、程姓、段姓、骆姓、田姓、仝姓、李姓、桑姓、张良委员会、家谱委员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92个二级学会,荥阳姓氏文化研究会、濮阳县张姓文化研究会、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平顶山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周口市市姓氏文化研究会7个团体会员单位代表,资深专家代表、姓氏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约5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上午九时,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年会分上午、下午两场进行。
上午会议由张新斌副会长主持,共有六项议程:
第一项议程,谷建全副会长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向大会作2018年工作报告。
谷建全在回顾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8年工作时说: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会与姓氏文化研究者联系紧密的特有优势,坚持研究与普及工作共同推进,自觉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积极开展海内外联谊活动,持续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完善学会及二级分会自身建设,在扩大学会影响力、知名度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全省姓氏文化研究事业呈现出蓬勃迸发的良好态势。2018年度,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强化基层党建,完善学会建设,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筹建党支部,始终坚持理论武装头脑,狠抓政治学习不放松,做好会员管理工作,积极吸纳新生力量入会;主办和承办与姓氏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二级分会踊跃参与姓氏文化研讨和联谊活动,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姓氏文化研究方面著作;扩展宣传渠道,弘扬姓氏文化,影视作品陆续开播,促进姓氏文化普及,组织参加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积极参与姓氏文化活动,扩大文化交流,注重加强宣传平台建设与管理;各二级学会开展宗亲联谊,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各单姓委员会内部交流联谊,积极参加国内外联谊恳亲活动,接待海内外姓氏文化组织来访,大力整合资源,积极寻求商业合作。
谷建全还从热心慈善公益,捐资助学济贫,关爱老年群体,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困难群众,续修宗祠家谱,传承优良家风,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普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编纂家谱族谱,复修宗祠家庙,开展敬老爱亲评选表彰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姓氏文化知识等方面对二级学会及团体会员单位2018年度工作做了总结。
随后,谷建全对2019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在加强政治学习,加强组织监管,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学术研究,加强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强调。最后,谷建全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提出倡议:新的一年,我们全会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教化人,努力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推出一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研究成果做出贡献。
第二项议程,李立新秘书长向大会作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8年度财务报告。
第三项议程,石小生副会长宣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关于授予刘翔南、林坚同志终生荣誉奖的决定》。并由林宪斋会长、谷建全副会长为刘翔南、林坚颁发奖杯及证书。
石小生会长还宣读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关于授予冯邦、陈瑞松、杨海中、郑朝增和王道生五位同志终身成就奖的决定》,并由林宪斋会长、谷建全副会长颁发奖杯及证书。
第四项议程,安国楼副会长宣读《关于授予孔姓委员会等34个分支机构和团体会员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8年度先进单位的决定”》。并由研究会领导为先进单位颁奖。
孔姓、樊姓、杨姓、苑姓、薛姓、朱姓、校姓、楚姓、邢姓、邱姓、彭姓、姚姓、常姓、庞姓、何姓、高姓、戴姓、傅姓、韩姓、申姓、贾姓、马姓、焦姓、阙姓、茹姓、陈姓、方姓、任姓、褚姓、张姓、连姓、家谱委员会二级学会及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平顶山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团体会员34个单位因在2018年度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安国楼还宣读了《关于授予单元磊等85位同志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8年度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并由研究会领导为先进工作者颁奖。
单元磊、郝天河、毕文起、杨章群、皇甫行宽、苑峰、樊福民、孔祥国、步赞、薛德山、石青海、牛建庄、于民航、楚四民、朱靖伟、校天奇、牛振河、侯小红、姜再新、邱国钦、靳宽、邢瑞玺、徐新闻、裴金声、彭泉林、魏炜、张文轩、钟思财、姚灿、常鑫、庞五洲、高山、卢国杰、秦长银、尹道明、何祥光、董何庆、毛景艳、戴为民、傅宗跃、韩跃军、姬国良、琚国防、鲁照建、钱峰、申华军、苏亚伟、袁道银、马庆华、贾慧升、赵磊、蚩三海、白坤堂、郭振汉、阮孝文、吴天玺、焦留政、倪天虎、陈俊良、方思文、阙书阁、茹志全、余保林、周富堂、梅战立、许定瑞、刘圣礼、项锋、褚维智、连伟、冯建军、潘忠祥、孙浩峰、上官明、张永恒、黄晓光、曾玮、王永华、任会江、赖学玺、郑德昌、杨延欣、张武岭、傅明海、李金柱85位同志,因在各自姓氏文化研究会中表现优异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第五项议程,郑强胜副会长宣读2018年—2019年新发展的10个二级学会和2个团体会员单位批文。
林宪斋会长为新发展的赖姓委员会、贺姓委员会、叶姓委员会、程姓委员会、段姓委员会、骆姓委员会、田姓委员会、仝姓委员会、李姓委员会、桑姓委员会十个分支机构,和信阳根亲文化研究会、平顶山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两个团体会员单位颁发了铜牌。
第六项议程,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林宪斋会长作重要讲话。
林宪斋讲到,总结过去,我们信心倍增;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力量。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将迎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25周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文化研究者,我们应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林宪斋在会上着重提出三点要求:一、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二、突出重点,把姓氏文化工作重心聚焦到文化研究上来;三、凝神聚力,把精气神汇聚到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上来。
林宪斋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很鲜明的风格和特点,那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贯穿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不忘本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提振了民族信心,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的高度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为此,他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林宪斋说,姓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根铸魂”的工作要求高度契合。姓氏文化也是最接地气的文化,和普通的百姓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最新指示精神,以“培根铸魂”为己任,密切联系群众,把学问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林宪斋讲到,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海内外华人到中原寻根谒祖的需要,河南积极开展姓氏文化研究,着力打造根亲文化圣地,擦亮了“老家河南”的靓丽品牌。河南是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的主要基地,全国姓氏文化的专家也主要集中在河南。近年来,我省出版了一大批相关著作,如《中原寻根·源于河南千家姓》《中华百家大姓源流》《中华姓氏河南寻根》等。特别是《中华姓氏河南寻根》,涉及起源于河南的80个姓氏,四卷280多万字,是中原姓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中原根亲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林宪斋指出,河南民间对姓氏文化的热情持续高涨,自发成立了很多姓氏宗亲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宗亲联谊活动,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寻根热潮。一些姓氏文化研究组织虽然申请加入了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但仍存在着重宗亲联谊、轻文化研究现象。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姓氏文化研究上。
林宪斋说,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讲话强调:“文化工作者要在引领时代风尚、提炼时代精神、推动时代变革方面,展现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创作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作为姓氏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强调文化研究,淡化宗亲联谊;加强文化融合,消弭宗族壁垒;推进文化传播,摒除宗法余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全民的文化自觉,提振全民的文化自信。
林宪斋讲到,河南是姓氏文化资源大省。据河南省社科院研究,河南在姓氏寻根方面具有开发价值的姓氏有341个、遗存1098处、河南籍名人2947个。其中,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个中华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因此,可以说,河南是中华姓氏文化资源第一大省。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中原,全球华人祖根在中原,老家是河南。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文化资源,进一步做好姓氏文化的研究、交流、传播工作,进一步强化全球华人“根在中原,老家河南”,“根在河洛,心归华夏”的文化认同感,把河南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主要承载地,把中原建设成为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为国家为民族“培根铸魂”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林宪斋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要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需要集合全球华人的力量,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华人华侨旅居海外,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是血缘姓氏却把他们与祖国、与河南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利用姓氏文化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吸引海内外华人华侨来河南寻根谒祖,通过“寻根、育根、培根”,以血缘认同为纽带,以姓氏文化为桥梁,加强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建立更为广泛和稳定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林宪斋会长向与会代表发出号召:让我们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好姓氏文化研究、宣传、交流、联谊工作,做好为国家为民族的“培根铸魂”工作,为构建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张新斌副会长对上午会议进行了简明扼要地总结。他说2019年我们要以姓氏文化研究为主干,以根亲文化传播为重点,以家风家训传承为目的,创新思路,精准发力,为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助推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林宪斋会长的讲话,他做出两点强调: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筹建党支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态化工作推进,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以此指导行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增强社科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培根铸魂做出贡献。
下午,举行了二级学会交流会议。
会议由卫绍生副会长、穆朝庆副会长主持。
杨姓委员会会长杨海中、许姓委员会原会长王道生、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毛景艳、苏姓委员会会长苏克俊、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崔信生、樊姓委员会会长樊福民、家谱委员会会长魏怀习、茹姓委员会会长茹炳勤、董姓委员会会长董颂莉、任姓委员会秘书长任华、姚姓委员会副会长姚召伟、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秘书长郑天强、连姓委员会会长连三才、李姓委员会会长李向才、郭姓委员会会长郭启桢、贾姓委员会执行会长贾国瑞、马姓委员会会长马武举、平顶山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杨延欣、田姓委员会会长田广生、朱姓委员会秘书长朱保民、薛姓委员会秘书长薛德山、方姓委员会会长方思文共22个二级学会及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就各自委员会及单位在2018年度的工作成果、活动情况及2019年的工作规划先后做了发言,交流了工作体会。
发言内容涵盖二级学会的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学会的管理办法,依法规范二级学会的财务管理,姓氏文化研究和学术研讨,姓氏文化文物保护,姓氏文化园的建设情况,姓氏文化出版物的编修、出版情况,编修家谱的宝贵经验,弘扬姓氏文化、扩大河南省姓氏文化社会影响的公益活动,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的公益慈善活动,网络智能家谱的编修、开发、推广进程等方面。这些工作促进了姓氏文化发展,增进了社会和谐,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石小生副会长做了大会总结。他说今天下午的会议进行了四个小时,比预计多了一个小时,很多外地的参会人员回家路途还很远,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在坚持是非常令人欣慰和感动的,就像刚才方思文先生所言,这都是出于对姓氏文化的挚爱所然。
今天发言的二级学会代表共有22位,分别从多个方面阐述和交流了各自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我们2019年继续搞好姓氏文化研究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时间关系,我个人对今天下午的发言仅谈三点感受:
第一,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姓氏文化研究的形势,加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了我们的信念。
最近,习主席在不同的会议上多次提出“家国情怀”和“培根铸红”的问题,这是和我们现在从事的姓氏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精神资源,而“姓氏文化”是其中“家”的核心、纽带和基础,“培根铸红”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这一点,许多发言都有清醒的认识。例如杨海中会长提出2019年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和业务的学习研究,苏克俊和马武举会长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方思文会长引用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来加强我们的使命感,郑天强秘书长提出的要在学会内部包容、兼听、团结的具体做法,都有很好的激励和借鉴意义。
第二,明确了学习和研究是我们下一步搞好姓氏文化工作的立足之本。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道生先生用他23年研究许姓文化并得到广大许姓宗亲认可的实践表明,学术研究才是立足之本。另外,贾国瑞会长介绍的贾姓委员会连续三年举办“贾谊文化节”的成功经验,以及各个二级学会举办的郑成功、董仲舒、姚崇、马沛瑶、马青霞的学术研讨会,朱姓委员会和郭姓委员会举办的“家风家教学术研讨会”等等作法表明,这些先贤的遗产是家族的,同时也是民族的,这些学术活动不仅凝聚着姓氏宗亲的信念,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还有薛姓委员会编撰的《中华薛姓源流志》等都是值得其他二级学会借鉴的成功经验。
各个委员会在交流中,还多次谈到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问题,如樊姓委员会对樊钟秀故居的保护、任姓委员会对郑州任家大院的保护、姚姓委员会对姚崇墓的保护建设、朱姓委员会对定王陵70万元的保护投资、马姓委员会计划投资安阳马姓文化小镇等等,都是对河南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毫无疑问,这些历史遗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遗产,尤其是对同姓的后世宗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但是,鉴于各级政府文物保护任务繁重,经费不足,这些不具备明显旅游价值的文化遗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多处于湮灭状态中。现在如果结合姓氏宗亲的热情共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应该是以后文物保护很有前途的一个路子。我们这些成功的经验应该推广出去。
第三,交流了各个二级学会的工作状态,扩展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开拓新局面的意识。
下午发言中,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崔信生秘书长介绍的信阳举办“根亲文化节”的经验、平顶山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法律法规委员会”的做法、薛姓委员会创办“传统文化宣讲团”的经验、国际交流中心“百家姓徒步走沙漠”的活动、郑文化研究院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经验、任姓委员会召开“经济发展研讨会”的经验、贾姓委员会的“四个坚持,五件大事,两个创新”的经验、家谱委员会连续召开“家谱大会”的经验、樊姓委员会加强全省宗亲的联谊、调查的工作经验、茹姓委员会打造文化园的设想,以及穆朝庆副会长在点评中提到的“联谊是形式,研究是重点,目标是努力”的观点等等发言都是很好的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些交流,进一步扩展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我们开拓新局面的意识。
时间已经很晚了,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能把这次年会的目标很好的贯彻下去,把兄弟学会好的经验带回去,共同做好2019年河南省的姓氏文化研究工作!
下午五时许,在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中,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9年年会胜利闭幕。
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议结束后,500多名与会人员满载而归,带着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各位领导的重托,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为繁荣发展河南省姓氏文化工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把河南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主要承载地,把中原建设成为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为国家为民族“培根铸魂”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本篇图文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