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家谱印刷基地 >> 古谱纸家谱 >> 浏览文章

安徽岳西储氏宗谱【四德堂】

时间:2023/7/1 18:18:32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家谱基地负责设计排版的《安徽岳西储氏宗谱【四德堂】》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安徽岳西储氏宗谱【四德堂】前言

逢盛世,修宗谱。在中国共产党率领全中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向民族复兴的时刻,四德堂·十二届《储氏宗谱》陆续付梓!本届谱首以序、表、书、像、列传等五种不同的体例与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图腾、堂徽是通过网络广泛征集裔众的意见而形成的图案,按图溯源附之以说明。部分先祖肖像是以本支及旁系的历届老谱所载手绘肖像为基础,由本届编委参照各朝代服饰资料,将原图,按不同朝代官阶的特点,本着文官儒雅高贵,武官巍伟俊雄,居家先祖面善祥和福寿之态进行电脑模拟修改制作而成。赞像一大部分转载老谱原文,一部分属本届编委新作。

历届谱序全部转载并加注标点;历代世系部分仅录入四德堂直系;名人录部分老谱载直录,新增族贤名录均以各房支上报审核而载。同时,还新增了部分四德堂宗祠史和部分祠事录。《姓氏源流探究部分》。我们以十几种宗谱为主线,综合整理编写了部分主要祖先的传略。

这部分内容除少量实地采访外,大部分是凭借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在多个国学平台上获取正史、地方志及相关丛书所载的内容作为写作的参考。编写期间曾请多所大学文学院教授进行指导,请他们提供史料或研究成果;同时,到省市大型图书馆借阅相关藏书或网购国学书籍进行探究编述。

据储氏四德堂元股《叔鏞公支谱》载:溯我储氏为轩辕氏后裔。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三代世表》中记载,约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诸侯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实现中原炎黄等部落的大融合,形成华夏族主干,奠定汉族基础。经颛顼、喾、尧,尧禅让于舜。舜为黄帝玄孙之玄孙,号虞,上六代皆微为庶人。舜即位,重用二十二位贤人各主其事。其中唯禹之功最大,舜预荐禹于天;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崩后三年,禹践为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为祀。

储氏始祖就是舜帝直系后裔储子,距今二千三百多年。

《史记》中《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帝舜之后于陈……封功臣谋士,而师(姜)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陈杞世家》载,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其后姓妫;夏代后期,封地时断时续,武王克殷后,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是为胡公;胡公之后,陈历十五公,其中六公为前公之弟;第九代陈厉公生子陈完,成人后为陈大夫,惧夺位内乱祸及自身,乃奔齐;齐桓公姜小白礼遇陈完,欲任其为卿,完谢让,乃为工正;齐大夫懿仲欲以女妻完,卜之大吉,占曰『……有妫之后,将育于姜……。』《田敬仲完世家》载,陈完到齐国,以陈字为田氏;完卒,谥为敬仲;其后数代有功有德于世,深得民心;第九代田和经德高望重的魏文侯幹旋,公元前三百八十六年周安王正式准其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第二年田和卒,是为太公。我迁潜一世永钰公世德堂清光绪丁酉合修总谱,序曰:『我储氏系出自战国后齐;太公封其少子午公于储亭,以为储氏也;越三传,储子为相,载《孟子》也。』《孟子》之《告子章句下》记储子与孟子有交。先圣之后,亚圣之交的储子,使储氏上源得见于儒家经典和华夏青史。

储氏在中华文明史的轨迹,从轩辕黄帝到先圣虞舜,有五帝之传说和世表可考,此为众多姓氏的共祖;从舜子商均至其后裔妫满近千年不可详序,这是上古史不可苛求;从妫满迄储子,历七百来年,代代可系,此系储氏形成前期;自储子至储光羲,一千零一年,世系不可考,历届谱序已详述原由。所以《渊源老序》和光羲公《庄城碑记》都断定『我储氏谱系可考者,自御史公始。』庄城分系,至今一千二百八十余年。传储氏有三千年历史,前二千年何以系?一九八七年四德堂谱序曰:『羲公前五十八世,俱录自永銨公谱。』所以,先叙六十二传,后改五十八代,众口不一。所以本届编委为求证此系,奔石台、怀宁、潜山等地寻求证据,文三房储学政送来永铵公老谱,很遗憾结果铵公老谱并未载入,回头再阅八七谱档案才知此世系来自手抄页,没有充分佐证。而且纪世代又有出入,是为存疑。因此,本届谱首不好载转。只能留待后贤考证后再续。

《风俗通》曰:『储姓,齐大夫储子之后也。』历届老谱序亦曰:我储氏齐有储子,汉有太伯。肇始东周田齐,代有贤能。始祖储子,继承圣明德禅让传统,承太公当仁不让英气,田氏代齐后,宣王登基,田储子为国相,开储氏进正史和儒家经典先河,从秦到汉,姓、氏合一。储氏为汉族姓氏之一。始祖田储子以封地为字,裔孙尊祖字为姓,颫衍中原,坎坷迁徙,发展为河东望族。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即位,国号建武,河东蒲州储大伯任谏议大夫。光武帝遣大伯持节赴晋阳征招鲍永;大伯公历尽艰险、不辱使命;为汉室中兴延揽人才,事迹载《后汉书·鲍永传》;唐代李贤注释。大伯公比储子晚三百多年,始祖储子与大伯公先后辉映,储氏得以再次载入史册,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能因古汉语太、泰相通,大、太亦通,就以为三千年前吴姓的始祖吴泰伯为储氏始祖。储氏在中国历史上第三位著名人物,当属我庄城一世祖光羲公。公祖籍兖州(今属山东),润州延陵人,(即今江苏丹阳南庄城),开元进士,曾授四县县尉,天宝末官至监察御史,为唐代著名诗人。台阁辉彤史,大伯公持节征名贤,匡扶汉室于前;诗书启后昆,光羲公入仕为百姓,迁拓宗祇于后。天下为公,人民最大。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储氏迁潜已八百多年历史了。八百多年风雨征途,有彪炳史册的先哲,更有伟大的民众。祖先披荆斩棘,竿路蓝缕,开垦了潜阳广袤的荒野,拓展了自身生存空间,养育了千万裔孙,固本务农,能工巧匠,儒商义富,志士仁人,节妇烈士,灿若群星。先辈精神后辈的心灵在血液中传承,并在民国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升华、发扬光大。乾隆庚辰进士文一公随州裔嘉珩公回潜省祖墓,居数年,为永钰公世德堂撰联:

千馀里探本尋源 皖水衡山 式啟漢東堂構

大小宗敦詩說禮 家珍國器 名聯江左簪缨

先贤留下不少眷恋祖居地、怀念先祖、祝福宗亲的匾额、诗文。文韬武略绍世德,汉水辽河润远亲。

我太忠公系下,嫡长孙叔钟公代父伯谦公出戍盛京,钟公裔曾回梓省祖莹,故土情殷;四德堂裔孙蕃衍,应称十一叔派。此后,六房星罗于四海,一脉棋布于五洲。在此难以赘述。外迁宗亲既融入当地社会,成就卓然,又惦恋祖籍,希望永绍先世箕裘。本次续修主要是应四德堂外迁裔众联宗修谱的强烈要求而兴起,而续修工作支繁派衍,层出不穷,域内海外,工程浩大,旷日持久,限于人力物力,总谱难以包罗万象。故四德堂十二届续修宗谱编委会决定:按叔派分支自修支谱,由总谱馆统修谱首。

新谱告竣。感谢全国家谱协会多位文史类教授和相关大学教授的指导,还要感谢全国储氏文化研究会的共同探讨和帮助,也要感谢族贤精神和物质的襄助。

四德堂第十二届宗谱续修谱首编修委员会撰

编者注:①庄城三、四、五、六、八和九世先祖肖像,由于以往宗谱缺失,故本届无从续刊。

②部分文史线索由中国姓氏文化专业研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华家族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家谱馆常务副馆长,家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宛福成教授提供。

上一篇: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马氏家谱

下一篇:河南沈丘鹿氏族谱【四府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