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告成镇杜氏家谱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负责设计排版的《登封市告成镇杜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登封市告成镇杜氏家谱序言
家谱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传承。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家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能使人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对血脉相继、家族传承、和谐社会的发展很有益处。重视家族文化,既能补充法律制度无法涉及的内容,又可以通过家族、家训、家族的向心力来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根植着非常朴素的祖先信仰,这便是中国人特有的宗教,是融入到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的,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传承几千年而不会中断,并且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
一个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好说,是娘的肚子,一个家族从哪里来,我们如何才能理个出子丑寅卯呢?
这时,家谱、族谱就成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要载体,这份载体是普通人自己的历史,它不仅存在浓厚的血脉,更是众多人对家族记忆、文化、传统的传承。在家谱里,许多普通人可以找到“我从哪里来”的答案。
家谱背后的文化
家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早已有记载着姓氏的骨片。后来,家谱被帝王诸侯用于记载世系,成为了他们的专利。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已是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重要依据。到了唐宋时期,民间家谱得到萌芽。明清时期,家谱之事达到兴盛。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家谱如此兴盛,那么,家谱里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呢?经过探寻发现,家谱里往往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以及相关的事迹等,它属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历史典籍。其内容包括一家一族的祖源宗本,子孙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职业方向,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资料。话
家谱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杜姓的来历
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输尧姓伊祁,杜氏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代。尧除承继祖辈姬姓外,又因其母庆都(居于今河南淮阳的有锋氏族部落之女)在祁地伊长孺家生下他,故又以地名“祁”为姓。中国古史传说的“帝”都有氏号,如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尧的氏族部落善于农耕和烧制陶器,又曾以唐(今河北唐县)、陶(今山东定陶)地为部落居住地,遂被人们尊称为陶唐氏,故有帝尧陶唐氏之称号,亦单称为“唐尧”。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它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当时,杜伯之子隰叔逃奔晋国,后仕晋为士师之官。其子孙遂为士氏,后食邑于范,又为范氏。杜氏、士氏、范氏三氏同宗同源。
[春秋初年,唐杜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687年,秦武公置杜县,治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的东南部。西汉元康六年(公元前65年),因汉宣帝筑陵于该地,遂改名为杜陵。
本谱说明
由于时间久远,年代更迭,杜氏族谱多次中断,相续困难重重。因恐人员居住分散,联络渐少,再致家谱中断,故本次修谱是在1989年大族谱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小谱完善修订,以老家谱为基础,对告成东街、西街和双庙三支杜姓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编撰而成。关于登封杜氏的来历,在1989年的老谱前言已经有详细的说明,眶此对祖先恩德的庇佑感恩不尽,对前辈的努力和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谢意。
但是,一续族谱因受年代久远、资料不全和时代环境所囿而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难免存有谬误和遗漏,尤其是本次修谱在1989年十五世的基础上,又往上追溯到十二世,这一点要归功于告成东街十六世杜炳的努力和付出。
2019年夏,在十六世杜炳,十七世中和,十八世德祥、换成、卫东,十九世俊杰、新敏等人的倡议和努力下,重啓本次家谱修订工作,得到了所有族人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同根之情,令人欣慰!
二O二O年夏
上一篇:河南省南阳市关岗关氏家谱
下一篇:开封市兰考县闫楼乡崔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