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祭城孟氏家谱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负责设计排版的《河南省郑州市祭城孟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郑州祭城孟氏家谱前言
苍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到哪里去家谱有延续。无古不成今没祖哪有孙,什么是 【家谱】;‘家谱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家族世系繁衍迁徙及人物事迹的变化记录’。有了家谱在家在外,拉起话长聊天宗亲可以帮忙、长幼有序、老少有德相互敬爱。没有家谱的人常说‘胡叫乱答应子孙一个台,不管哪种姓氏能写在同一家谱上、才算有着正宗的血缘关系。我们都姓王、张、朱.等拿不出来家谱就是假亲虚进呼。例《赵氏孤儿》‘程婴救孤’如果没有家谱记载不知道保护哪家的孩子都是小皇子……中国文化渊博;在古代只有大户人家,官家,圣人后裔才有记载;一些出身卑贱,穷人、山民、流民、是没有家庭历史背景的,更谈不上 【家谱】。旧时候出嫁、娶媳妇也要了解对方是否门当户对,例如娶媳妇;我家长子你家次女、三女、不成婚事。古时候选官、封地方官第一;了解有没文化、习儒有德、二;血缘关系,第三;查家乘,总、家谱、玉牒,接受过那一家的私塾教育例;儒家、墨家、道家等。说近的;当今选村官谁占优势?“人、家族”国家普查几次人口百家姓总是李、王、张,刘这几姓人最多,知道为啥吗?所以《家谱、地方志》都是历史文化……
祭伯城,祭城村有着近4000年的历史城墙内约一平方公里,古时不知。原址城中心位于现在的儿童医院病房楼东;(北纬34,46,50°/东京113,44,54°);祭城东门:位与现在的东风路桥头南、熊耳河西河岸,向东直对盛和街偏北点。南门:位于儿童医院门诊楼东侧向南、老桥偏东南方向,西门:‘在祭城遗址公园南’龙湖外环路、与农业路交汇处少东些。新北门:位于现在龙湖外环路、与东风东路南处,老北门:约向西近200多米天时路东。
孟氏一支自从农业西路大孟砦迁入祭城以来居住在:原老北门东面“新南北大街”北段路西、四道街路南,东西长约近150米南北宽约80米西部分约90米,(老四道街东西长约260多米) 到1980年时还保持着大部分宅院旧貌。后来人口增多又向北划五道街,‘是半截街短些在寨墙北坡’,又规划六道街。2005年3月离开了几百年的、自家独院四处租房,至到7月份政府先在 (七号院) 才分给每家一套住房。来到了现在的住址祭城社区。
孟氏家族在祭城已经居住300多年,于2005年前半年全部搬迁到此处。迁移、搬迁人生一辈子要搬几次家?有升迁、有战乱、有饥荒,我想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让子孙明白为啥在这里居住。
2006年7月在新社区听80岁孟庆堂说:“祭城孟氏家族;是从西大孟砦迁来,有老三門发展过来的。”问:老三門都是谁、啥名字?他也是听孟家老人说的,无记文、有影雾、之事无据可查……我心决查找证;大孟砦 【亚圣祠】 记事碑文上记载;始迁祖孟炎字光汉、京兆。山西临汾地区‘系孟轲’第五十五代后裔,青年时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勋显著,被封为‘明威将军’兼任广西柳州卫前指挥监事。任满后告老还乡。路过郑县现在的南阳路歇脚、观望周边有水、有岗、吉祥之地;众议后不过黄河回临汾可以省出路费;随从人员和家眷就此安营扎寨名字‘孟家寨’后为;大孟砦、以上1967年‘文革时期’碑文毁断后又复制的碑文上记述。记事碑文还记载从大孟砦迁出到郑州周边及外地的有30多处大孟砦亲人。
2016年在邹城查到 【清朝同治谱】 现存孟府档案全编,后集第56部同治谱 163 页五十五代;克炎 【大孟砦谱】 迁入祭伯城一支 【六十五代;一人谱名孟衍義;迁居河南郑州城东北六十六代;一人谱名;孟興俊子三;六十七代;孟毓泰、孟毓清、孟毓成、本支谱共录丁名贰拾人】 由谱记载证明祭城始迁祖;是从大孟砦迁过来的,第一世为六十五代孟衍義;第二世;六十六代孟兴俊,第三世;六十七代三人;孟毓泰、孟毓清、孟毓成;正宗老三门。“孟衍義”在孟砦家谱上为第四門。
首次搜集的材料 【祭城孟氏家谱】 不完全清楚的人员有六十八、六十九、部分七十代,后来九位七十代‘广’字辈都清楚可能年纪小,从前男丁不到18岁不能载入家谱。再说30—60年家谱续修一次有的没坐上这次火车。目前从始迁祖六十五代‘衍字辈’起到2017年春截至入谱的七十七代‘德字辈’男丁已结婚共十三代。按家谱推算25—30年为一代可算出30年×13代=390年。祭城孟氏家族族已经在此定居了400年。
上年纪人常说老祖宗是老三门,家谱记载的孟衍義子一孟兴俊子三。老大:孟毓泰,老二:孟毓清,老三:孟毓成从这里起为老三門;祖坟里现有一根石碑上面碑文记载着 (永泰,字来祯,皇清供事生,孟大公之墓“永泰可能是小名”。立碑孙;继淳、继庆、继昌、继曾、继沫(属六十九代) 这证明是有五位孙子为祖父立的碑文。原来有两根石碑2000年贾岗污水站用土将祖坟拉平,得知后和国山去找了两天无信息。
树大必分枝,丁多要分家;本次首撰家谱也就是围绕着这九位七十代(广)字辈,为线索上下搜集的材料。据孟宪仁回忆听说;“广”字辈的顺序大概是:‘不在孟府存档家谱’。第一位:孟广政,第二位:孟广利,第三位:孟广文,第四位:孟广全,第五位:孟广真,第六位:孟广顺,第七位:孟广源,第八:位孟广钦,第九位:孟广玉。
关于“七十代广”字辈有一段故事说不清;据本家几位年长着讲孟广玉开始为“八爷”后来孟广钦出生了称为“八爷”孟广玉又改为九爷了。孟广玉还有一哥叫孟德明、应该排第几位?大孟砦清朝续的家谱上记录:“祭伯城一支录丁名二十人其中七十代有;孟广居、孟广.、孟广运、”那么这给谁家有根系哪?是否上仨位出生的早,或是多年没有续家谱,有可能后来的不到十八岁等等……还可能 【清朝同治谱】 后没有续过家谱,这就是没有家谱记载史的迷雾。
据口传孟氏家刚迁来的时候,不很富裕靠劳做耕地。第三代人爱赌博用土地作抵押赢得一处三节院落,其中第一院为南屋楼房,正门向北,为小蓝瓦南屋楼,二楼有月台。房顶装饰有五脊六兽,正楼房前两边有陪房,向北延伸二宅院一牌坊再向北三进院为客房均有厢房。房上装饰有兽 (寿意) 和小动物再向北是大门老四道街。这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旧时候家里都穷能盖起蓝瓦房是最富裕的家庭了。家内有钱没有文武官府人员家中建房不允许房顶有动物装饰的。生活富裕人口也在增加了又向周边扩宅院落。几代长辈都说楼房西邻是孟广钦的宅院有两处南北长约近70多米宽12多米。在向西住着两家姓朱的;孟家把钱铺满全部院宅要买他们这两家的院子,协商几次两家不卖。因为东面,西面.南面都是孟家的院子。“七十年代闲聊两家晚辈朱丙来、朱留海听他们长辈也是这么说的”。
孟家后来新增马车几套,添加牲畜等劳动农具,并开有面粉作坊,油坊,蒸酒坊等生意又买土地。1942年郑县大面积饿死人,把楼房卖掉兑换成粮食。1950 年后土地改革新中国给每家化分、类,成分;家业大、土地多的叫地主、少的叫富农、中农、等几个成分‘地主、富农、上中农、下中农’,贫农、贫下中农、佃农,富人家的财产、土地房屋全部归公共所有,每家、户化定成分后再分配给穷人叫做 (解放) 一词。
孟昭阳当时土地多还有一座小楼房化成了富农成分,五位孩子,孙子受株连,在1966文化大革命中受人歧视和批斗,到1978年国家出台文件摘掉了地主、反右、反革命的帽子。
上一篇:信阳市商城县沈氏宗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