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家谱印刷基地 >> 宣纸家谱 >> 浏览文章

杨氏族谱(宏农堂)

时间:2021/4/10 10:40:03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负责设计排版的《杨氏族谱(宏农堂)》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杨氏族谱(宏农堂)序言

中华民族系全世界唯一保持五千年历史从未间断,亦未曾被消灭过的民族。不仅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且屹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当今世界的翘楚和旗帜。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窃以为炎黄子孙守成五手年的核心可以说就是尊祖爱国。

一本廿四史,既是中国之史,又可称之中华民族的族谱。中华人民以“忠君爱国”为荣,以“数典忘祖”为耻。直到今天,举国上下谁不在“寻根问祖”,世界华人谁不希望“落叶归根”。然而自“鸦片战争”一开始,外国列强入侵,朝廷腐败卖国,战争频起,兵连祸结,生灵涂炭。

一百多年来,国人饱经沧桑之苦叮人们“尊祖”之情只能化作缕缕乡愁,而三莹然之于心。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又回到了太平盛世。盛世修典在全中国流行了二十年了。

我杨氏族人,从父辈到我辈,是经历了各种战争和社会动乱的两代人,情不得已,把乡愁隐藏在心中上百年之久。等到盛世来临,我们这一代已经大部凋零,孑遗的也都进入耄耋之年。

兄长辈离我们而去,寻根问祖之任务不得不由我们三兄弟承担。

续建杨氏族谱本是我三十年的梦想,因自觉力所不逮,从未敢取意行动。只是盼望儿孙下代有人来完成。此情二弟北山了然于心,也觉得无能为力。丙申年末(二零一七年初),腊月三十,按照北方习俗拜祭了祖宗和父母之后,思想之情油然而生,经日不绝,直到丁酉年新春之后,修谱的念头,自然跟随而至。大概是?.精诚所至:吧,顿然决定自己修谱。祖宗保佑,这事得到二弟北山和三弟杨默的热烈支持。遂而成事。从丁酉年四月(二O一七年五月)开展工作,各项事情分工进行。

修谱的难点在于寻根,由于年底久远,当下已无任何人知晓我们杨氏家族的源头和堂号,更僅论宗族支派。因此工作就像大海捞针,撒大网,细淘沙,潜下心上图书馆找专家,查互联网,查找一切可遇见的文献,经过近两年的工作,终于找到了我们杨氏家族原本,实现了认祖归宗。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三弟负责。其余联络族人,收集资料等工作也均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家谱编纂,还是由默弟操刀。外甥谭扬是查出族谱并翻印、寄送宏农堂长沙杨氏族谱给我们的功臣。

建谱工作也得到全体族人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使我们倍感鼓励和欣慰。

宏农堂长沙五甲古港杨氏族谱概括了迁湘始组逢春公以下十一 一代(第十三派)杨氏祖辈。是我祖父杨舜笙(国俊)公合谱编纂,于光绪庚子年(一九OO年)编印出版,此时吾父杨文勣公尚未出生,因而也未列诸于族谱之中。

本谱为接续《长沙五甲古港杨氏族谱》的支谱,祖父舜笙公生前住宅在长沙犁头街八卦巷,堂号为杨清德堂,故此将本谱定为宏农堂长沙五甲古港杨清德堂家谱。编谱方式亦在原谱式基础上,做了 一些修改。把全部族人尽列入列。

宏农杨氏族人,从我曾祖辈(第十一派)起,即是书香门第和士宦人家。曾、祖、父三辈弘扬了杨氏家族。到我们这一代(第十四派,学字辈)和下一代(第十五派,士字辈)则已经开枝散叶遍布半个中国及海外。可以说人才辈出。今建此谱可告慰先祖,并望后人长远保留并发扬光大,永葆长沙五甲古巷杨氏青春。

杨达予

已亥年五月

二O一九年六月

杨青德堂家谱?补白

看了达予兄写的序和默弟所写的后记,完全同意。

家谱在过去是平常事,小时候在老爸的书橱中就有,一本很厚的线装书,无人翻看。我们小孩看不懂。长大以后从学校到部队,再到工作岗位,无穷无尽的学习、开会和日常生产工作,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唯独没有想过或听到过关于家谱的事。

正如达哥,在序言中所述,近二十年来,生活发生巨变,人们程度不同的富裕了,开始想起父母想起了出生地,想起了故乡,渐渐地有了乡愁。于是乎重修家谱成了中老年人们的心事,但兹事体大,真要动手就是一项工程。但做的多了,也就平常了。达予兄发起并注资开动,我们杨清德堂就从一九OO年往下延续了。

做的过程中,达哥和默弟承担了主要工作,序中已有说明,我主要负责各方联络搜集资料,事情不多但也碰到不顺之事。关键不理解并不积极,这是意料之中。想想从我的祖父祖母五个儿子(老大、老二早逝无后代)至今,算到曾孙,不完全统计有近五十人,分布全国各地,从东北到西南,从北京到广州,从事各行各业,大部分从未谋面,幸而如今通讯顺利,终于尘埃落定,基本凑齐了。将来这本家谱会以成本书的形式出现,但现在是网络时代,将以电脑生成文本形式查阅下载打印,更便于修改。

网络或在一天,杨清德堂家谱就在,如果哪位后世子孙想重修家谱,就十分容易了。

几句大白话,就叫补白吧!

杨北山

二O一九年七月二十五日晚

上一篇:乐安孙氏族谱【郑州柏庙】

下一篇:驻马店市泌阳县姚氏家谱【百忍堂、三圣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