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名人资料库 >> 苏氏名人

商水县苏氏名人大全集,各行各业,苏氏都有能人

时间:2015/3/14 17:58:28 发布:新闻编辑部

14  前苏村 烟机师 苏自定

1946年在前苏村西头第二家,一处青砖瓦房院内,就响起了洋烟机子的嘎嘎声。响声惊动了全村,一时间大人小孩挤满了院子,争相观看屋子里一架出着洋烟的机器。这就是苏自定家。

苏自定当年约四十多岁,此前曾在老项城东铜城做过几年小型机械修理。受朋友影响启发,卖地买了部洋烟机子,在家办起了卷烟厂。这在当时几十里还没人见过自行车的农村,是个不小的轰动。可惜办起不久,苏自定因突发脑溢血病故。终年四十多岁。

苏自定前苏二门中人,一子苏兆斌曾做教师多年。

15  前苏村 善人“保长”苏兆兴

苏兆兴 前苏二门自良子,约生于1900年前后。

1932年8月蒋介石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后,正式在豫鄂皖三省革命根据地周围地区施行“十户一甲,十甲一保”的保甲制度。1942年左右,苏兆兴被上级国民政府指定为保长。

兆兴在村里为人诚厚,心底慈善。据村人传说,他家从爷辈就有耳背病,他仍是听不准话音耳背。那时保甲长任务就是要粮追款。官方来人催要,他和人应酬搭讪,但常是要马是驴,要鸡鸡飞,耳背和官打岔。凡贫苦穷困,他从中接济,有难有灾村邻,他果敢而为,竭力相帮,深受全保贫富尊重。一年村中一人被劫持,计划于途中谋害,他闻讯立即邀几人骑马追回。

1949年解放剿匪反霸,由于他当过保长,政府曾把他当坏人抓起准备惩治。全村群众一起保他,说他当保长保护了穷人,是大好人,大善人。

苏兆兴于八十年代初去世,终年八十多岁。

16 私塾先生  苏万元

1925年前后,前苏办起一所私塾,先生就是苏万元。那时附近村子没有学校,能当先生的也很少。一办起便受到临近村子人们重视,愿读私塾的少年便朝前苏先生家奔来。苏万元约在1940年前后去世,私塾办多久已无从考究,而他和他的遗孀人们都尊秤“先生”和“先生家”,直至现今,人们亦不忘“先生家”如何......          

17  风水先生 苏自全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苏氏中有一位风水先生苏自全。他深懂风水术,对生辰八字颇有一番刻苦专研。约在1895年左右,已很受周边众人推崇,十里八乡的常邀请他堪定风水,看宅架屋,安定墓穴。如郭屯、齐坡、位屯、殷庄等是他常去的地方。

苏自全是苏氏长门加行一支,居前苏。生于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子时,即1870年。终年约在1935年左右,余则不详。

18  前苏首办洋学堂  先生苏自灵

1946年前苏村办起一所“洋学堂”,本村先生苏自灵,外聘先生营子李福来,招收一至三年级学生,四年级送二府学习。据传说学校由董事会管理负责,苏自灵代表门宗,是先生也是董事之一。

苏自灵生于1915年,1925年前后在苏万元办的私塾班读书,天资聪颖,写一手好字。1947至1950年间,先后在王屯学堂当先生,韩屯乡当秘书、水寨粮站做事。解放大军南下时不愿前往返乡。

19  星秤业匠人苏自平

苏自平前苏村万雅三子,1903年生。青壮年时期,时置日寇侵入,匪患不断,民不聊生的时代。为全家人生计,他几乎做全了农村匠人手工工艺。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他便做起了手工织袜子的手艺,担部织袜机和长子兆鼎次子兆广遊遍邻近乡里。1946年春天,携子女到平與杨埠开鞋部,做鞋、掌鞋,同时还在门口设摊织袜。四十年代末期纺麻线、织麻袋,二年后又开始打小鱼刀买,连他的四弟六弟七弟也相继做起。五十年代中期他又做起了竹器活,编筛子、篮子、竹筐、笊篱及鱼笊、鱼笼等。

1958年他学了星秤。那是人民公社大跃进时候,各地大集体、大锅饭,秤的用量很少。大锅饭取消后,他担起星秤挑子,西到固墙白寺,北到平店、黄寨。他的后半生主要做起了星秤业。最初,担挑奔南跑北,后是骑车跑遍乡里,做各类秤俱。大的秤几百斤,小的秤几斤几两,水银星的、铜条星的,以及药房用的戥子,他都做得很精致。这宗手艺直做到他晚年。

他还应人之约,做小瓦的瓦扎,大瓦的瓦托等十几种农村常见的工匠手艺。为家人生计,他都学着去做,而且做得能成为商品,走进市场。

他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生中他是在手工工匠中渡过的。但没赶上富足的年代他过世了。多么叫人为千千万万个这一代老人惋惜!愿他们英灵长在,愿苏氏后人,用智慧,用灵巧的双手创造明天更美好的日子!                           

20   农村医生苏建学 

1956年苏建学十八岁,经乡村推荐,走进了农村联合诊所。从此他在农村医疗战线辛苦服务,奔波一生,直到2012年退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服务于农村的医疗机构是联合诊所。建学曾在党桥、王屯、龚庄、郭屯、赵湾等诊所就医二十多年,直到七十年代后期回前苏为乡里乡亲诊脉看病。

建学是一个全科医生,在农村这是最需要,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多年的临床经验,他不仅能妥善诊治处理各类突发内科疾病,在创伤、疮疾、疝气的治疗方面,治愈不少病人,深受人们的称赞。

21  农村厨师苏兆省

苏兆省自20岁前后就进入农村厨师行列。

古来农村有个传统约定习俗,大凡婚丧之事,主人都要在自家垒起灶台,买鸡宰鱼,置办各种菜料,摆设酒席,招待本村房族兄弟和亲戚好友。过去,遇到这类事情,主人提前请来厨师,算计需要菜料,提前购买备货,赊借盘碗桌椅,并邀数十名兄弟婶嫂帮忙,喜宴散席后还有清洗盘碗,还送桌椅,一大堆杂活忙得不可开交。随着时代潮流,许多家庭,不再自己忙里忙外亲手烧火炒菜做饭,而是把这一切都交给厨师。

苏兆省是经历了这个变化的前苏农村厨师。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主人由于无力操办家宴,到八十年,主人请厨师,计料掌勺,烹炸炖煮,苏兆省都在邀请之列。特别到九十年代,前苏村附近村庄,不仅婚丧之事,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儿育女、盖房迁居、老人寿宴,都被请去,并常有排号应不遐接情况。

苏兆省是苏氏长门永贵一支。前苏村人,生于1950年,从事厨艺已四十多年,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儿子和一位堂弟兆环也成为农村出名厨师。

22  农村厨师苏常旺 

苏常旺前苏村人,厨艺为苏兆省培育带出。2000年以后苏兆省进城服务,苏常旺便成为邻近村里人们常邀的农村厨师。经他处理的宴席,碗菜必汤,而切品汤味特佳,深受客人青睐。

苏常旺是苏氏三门有同支自信孙兆玉之子,兄弟五人排行老二。

23  农村厨师 苏兆环

苏兆环前苏村农村厨师,青年跟随堂兄兆省学习厨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被企业单位聘走做单位厨师至今。兆环在厨艺中技术全面,不论面点还是菜料味道,擅长掌握到佳处,而切乐善待人,服务勤快。所以多年受单位人们欢迎。

苏兆环父苏自灵,读过私塾,上过学堂,是前苏同代人中文化功底最厚的人。1948年曾在水寨兵站工作,土改时被叫回乡。兆环是自灵三子。

婚丧礼仪服务名人   

婚丧嫁娶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一件要事,各地各时,都有一些相应的服务人员和组织。位集镇周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二府和前苏村出现两支服务队伍。进入二零零年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的富足,就更加活跃和规范。前苏服务主要是婚丧礼仪、花轿灵车、厨师餐具;二府主要是唢呐艺术团队。各有出色的艺人和匠人,经常在方园十几里以内的村庄适时应邀出现。深受大家欢迎。  

24   礼仪总管苏兆贤 

苏兆贤前苏村人,四修谱副主编,在前苏婚丧礼仪中是总管。

婚丧礼仪总管即总负责人。宗旨是给主家帮忙,为主家服务,负责红白事的安排、料理。当主家有事之时,总管、执事和主家协商之后,一切由总管执事负责管理,主家不再操心。

总管负责,主要包括经济、厨师、花轿、灵车、鼓乐、歌舞、餐具、宴席等事项的调配和安排。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苏兆贤就挑起了这付但子,二十多年里,村里村外,谁家有事都去找他,他热情全尽义务。 

25  礼仪执事苏兆勇

执事是婚丧礼仪中负责实际工作的主要人员,也秤司仪。许多具体工作都由执事实施。如主持仪式、宣客人以次行礼、唱礼及事前对联、宴席出桌人员安排、勤杂人员具体工作等。一场婚丧大事,能不能做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顺利圆满,很大程度上靠执事的经验掌控。

苏兆勇高中毕业,文化功底厚实,能说善写,他和当了多年教师的兆贤搭档配合,操办婚丧事宜,在当地深受群众重。

26  老会首苏兆会  

婚丧事宜中,掌管花轿、架子的旧时俗称老会首,延至今。花轿、架子都配有鼓乐、枪锣,并有一班人抬。花轿有八人抬,四人抬两类。民间一般四人抬,两班需八人。架子少则八人,多则十二、十六不等。视架子等级不同。架子----俗称也叫梁子、花架子,即放棺材的花架子,架顶装饰有龙凤花鸟,仙鹤瑞兽,显赫隆重吉祥。 侍候轿或架子的人,都有老会首调配,听老会首号令,如鼓、乐、礼、仪、停、唱、站、转,全在老会首说喊念唱中进行。如有一人出错,整体则会失去平衡协调,出现大的问题或事故。

苏兆会是前苏班老会首,自上世纪九十代后期掌管门面。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旧有的形式渐渐消失。婚事------婚车礼炮,丧事-----灵车鼓乐。在丧事服务中,服务人员在老会首指挥下,开圹(俗称即开墓、打墓),封墓,也是他们主要责任。由于服务周到,深受大众欢迎。

27    老会首苏自凡

苏自凡是后苏班老会首,多年来活跃在附近乡里,很受青睐。

28  二府 家庭艺术团长苏兆敏

苏兆敏自幼喜爱文艺,青少年时习就一手好二胡,普学了乐理和管乐知识,并刻苦专研,掌握了唢呐、笙民间艺技。上世纪七十年代,组建家庭艺术团,服务于二府周边十里八村的婚丧礼仪。进入二零零年以后,艺术团扩展了阵容,置办机动篷棚车,车到随车组装搭棚。更方便了主人。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老人寿日、喜得贵子、建房迁居等喜庆之日,都特邀艺术团隆重庆贺。苏兆敏艺术团服务范围更广,更受青睐。  

29 二府家庭艺术团长苏光秒

苏光秒,二府人,父苏建刚曾当教师后调乡政府,喜爱文艺,会拉二胡、板胡。在他的影响下,光秒爱上了艺术,学会了笙、笛、唢呐。上世纪八十年代,组建家庭艺术团,服务于社会。

   (以上短文,除署名者外,其资料:二府----据建立、万民、光林、兆斌、建长等提供;  前苏——据大兆贤、小兆贤、自斌、兆德、兆勇等提供。树春 据实综合整理)  

30  二府万卷祖二三事    苏建立   

万卷祖,字藜照,增生,榜名廷臣。二府村人,苏氏长门,大福公长子。自幼勤奋好学,力求上进;成年后重农经商,艰苦创业;对人不分贫富贵贱亲疏,错者责,对者扬,成者奖;办事严肃认真,一生充满求实精神。通过与村人访谈,现将其二三事简介如下,以示后人。

一  为民办学

上世纪初,风雨凄凄的旧中国,各种改革风潮此起彼伏,穷乡辟壤的二府也迎来了停私塾,办学堂,倡白话,废八股的文潮。几经努力二府成立了小学。

办学伊始,条件简陋,师资不足,生源较少,仅三个班学生不足百人。为办学需要,他组织成立了办学董事会,被推荐为董事长。为筹集办学资金他捐款二百银元,并动员募捐,来增建教室,增添教具,聘名师,勉费招收贫家子弟,扩大生源。将学校扩大到六个班,三百多名学生的规模。一跃成为远近闻名小学,为国为民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受大家拥戴。

二  义务办邮政

邮政是传递各种信息、亲情、友情的平台。二府周围民众为无邮政之苦忧虑。他多次于有关部门要人协商,请求在二府设立邮政点开办理邮政业务。上级总以无人无经费拒办。经力陈理由和条件,不要经费和人员,自愿义务办邮政为国为民服务。终争得同意于1910年发了一个邮政箱,设立了二府义务邮政代办点。让自己的子弟在药舖开始代卖邮票信封信纸,代收大发信件包裹。这样无薪无利干了整整半个世纪,直到新中国成立。

三  成立自救会遇灾自救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水旱病虫频频发生。农民的苦难无人问津,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挽民疾只有自救。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自救会和监事会,制订章程和管理制度。开始被推荐为会长,对此谦让,只就任了监事会监事长,只负责章程、制度监管,严防贪占动用和人为事故发生。按章程规定论亩收糠谷(谷子),用以赈灾,地多多收,地少少收,无地户不收。丰年亩收三升谷,平年收二升,灾年不收。糠谷统一儲存,专人保管。使用由自救会商定。对常年遭意外灾害者,适当赈济照顾,大灾之年对特困户全力救助。如民国三十一年大灾荒,自救会将积累多年的糠谷二百余石全部赈济灾民,使众多特困户免遭逃慌要饭家破人亡之难。

四  力主兴商富民

为兴商富民,万卷公自己先后开办了药舖、油坊、果子舖等商业。在他的带动和组织下,二府相继办起了粮油行、木材行、杂货行、食品行、药材行、印染行、鱼肉行等几十家商舖。餐饮业、旅馆业、手工业、铁木业也应运而生。仅做小刀的就有一百多家。形成了家家有生意,户户有产品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名牌产品和名吃。如苏万成的鱼刀(即小刀),小楼上的印染等著名产品;唐家的馍,勾家的烧饼,二胖的馍,顶臣的散子,李府(回族)的牛肉等著名小吃。最富盛名的是苏老藜家的果子,味美价亷,远销外省。二府时为周口潢川交通要道。民谣云:“周口项城一百一,中间夹个二府集”。南北过往客商都在这里食宿,二府——人秤“小武汉”。

为了防匪防盗,万卷公还亲自组织成立了村联防会、化解纠纷的自调会等民间组织,其详情已无人说清。民众为贊颂他的功德,自发荣赠“德高望重”扁额,修建功德碑立于村前。(碑在解放初破毁)

曾孙 苏建立 访谈整理

上一篇:苏建东(祖传眼科世家)

下一篇:苏大兴(周口地区工商银行办公室主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