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是一个家族发祥、发展脉络的历史再现《郭氏世系宗谱》序言
序言
寻根问祖、血脉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族谱是一个家族发祥、发展脉络的历史再现,也是一个家族文明水平的具体体现。安子郭氏,既是千古名将郭子仪的后代,又人口众多、英才辈出,可谓名门望族。只可惜没有将其繁衍播迁情况完整的记录下来,致使族人同宗不识,辈分不清,与我家族声望极不相称。故撰写家谱实为当务之急。
从先祖郭磊起,漫漫七百多年,延绵三十多代,四大支系中的三个支系守护并发祥于朔州大地。仅尔文公后裔迁至平鲁小川、下称沟、安家岭、白堂、井坪、西酸茨、潘家窑、黄石崖、右玉威远、山阴河曲堡、后所以及朔城区境内的北邢家河,峙峪、南辛寨、新磨、马邑郭家窑、利民郭家窑、陈西河底、罗疃等十几个村庄,又从这些地方迁至全国各地。收集这些资料谈何容易!要把这三十多代人连接起来,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与艰辛。
开弓没有回头箭!历代先祖英勇刚烈、百折不挠的精神得到传承。在尔文公第二十代孙郭日隆带领下,郭天福、郭富、郭有茂四人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寻根之旅。利用节假日时间出内蒙,上大同,凡朔州境内郭氏聚居地均留下了寻访的足迹。热炕头上采访,坟茔里面看碑,找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但要把这些零散的记录按照繁衍播迁脉络连接起来,差之十万八千里。
带着重重疑虑和许多急待考证甄别的问题,一次次寻访成了我们心灵回归的慰藉。安子村的反复寻访中征集到族人保存的《先世述略》和自尔文公立祖至十七代世系。这些资料可靠吗?为此我们进行了缜密求证。得知从平鲁小川迁至右玉威远的族人有家谱,我们兴奋不已,立即前往了解。该谱从尔文公第八代孙郭都开始记载至十七代先祖的名字与所掌握资料完全吻合。此为第一个佐证。小川家人提供唐子坡郭氏祖坟下面山台咀沟壕有石碑。现场查看,碑中记载四代三十二个名字亦与世系资料完全相符,这是第二个佐证。第三,尔文公第十七代孙亦与安子、小川前辈传言一致。这次续修又与平鲁下称沟、安家岭、白堂、潘家窑、黄石崖、右玉威远、山阴县河曲堡、朔城区北邢家河、南辛寨、新磨、马邑郭家窑、利民郭家窑、峙峪、陈西河底、罗疃宗亲完美对接,更证明其真实性。第四,《先世述略》字斟句酌,文采斐然,是史实记载,岁月沧桑,日月可鉴,人物、分期、源流、史实完全和历史一致,是不能凭主观臆断杜撰的。至此疑团尽释。在此基础上,由郭日隆主编,郭富主持于2004年写出了安子村《郭氏世系宗谱》,为本次续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为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年代久远,人口众多。尔文公第七代孙启字辈共12人。安子族谱记载了郭启兴一人后裔。这次增加了郭启印、郭启隆、郭启瑞、郭启可之后。不仅记载七百多年三十多代,代代相连,且人口众多,这样的族谱少之又少。
第三个特点,资料丰富。尔文公第七代孙启字辈后裔除本谱记载的五位后裔外,其余七人后裔一至十七代资料也全部编入本谱,以便于族人对接。这些资料弥足珍贵。此外,本着男女平等,与时俱进的精神,所有娶回来的,聘出去的(含女婿及第一代外甥、外甥女)均有详细记载。
第四个特点,编排科学。根据内容需要,一改传统的编排方式,博采众长,以列表形式记录,既将所有内容纳入,又一目了然;辅之以各大门名人轶事、人物简记,增强了感染力和可读性,并使优良家风得以传承。
第五个特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先辈以武见长,新中国成立后文人荟萃。目前,家族不乏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和众多有职称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本谱从装祯、题字、内文设计均系族人完成。既反映出厚重的历史,记录了先人精忠报国、大智大勇,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又挖掘、抢救了不少珍贵文物。这里,有雍正六年礼部上呈,皇上恩准为我先远三代祖先而立于小川郭氏祖坟的石碑;有大清同治二年“皇清敕授”为“武魁”的郭元龙立于阻虎之碑;有著名思想家傅山先生为郭芝麟题写的“康熙癸卯之秋明奉政大夫瑞五郭公之墓”碑(现藏于右玉县杀虎口博物馆);有明末清初哲学家、“三大儒”之一的李顒为郭九芝题写的“壬戌秋九月既望清奉直大夫九芝郭公之墓”碑;有文字功底深厚,发表十三部著作而远近闻名,在平息吴三桂叛乱中战功卓著,被皇上钦赐袍服的郭传芳。这些均十分珍贵。还有收集到的云、御事薄、牌匾等文物,无不反映出家族厚重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
《郭氏世系宗谱》是家族兴旺发达的标志,是家族人心凝聚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郭氏家族领域的具体体现。宗谱修纂不仅是艰巨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项人心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辛调查研究劳动和心血智慧的投入,完成好这一历史和现实赋予的责任,既要实事求是,又需大胆探索科学求证,更要满腔热忱的奉献精神,不是一蹴而就,说说而已就能完成的。追本溯源,知人才能论事,知往才能鉴今,知本才能安身立命,继往开来。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初衷,把宗谱修基做为考量提升做人素质和做事效率的淬火,彰显了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在整个续谱过程中受到族人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特别是郭日隆、郭文秀一南一北两位老人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努力,本谱难以面世。感谢白堂村的郭崇福,四十多年热心族谱,收集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感谢各位副主任的精心组织,有力协调;感谢各位副主编及编委夜以继日的工作;感谢所有家人的热情参与和密切配合。
九万里风鹏正举,五千年云鹤长鸣。本谱的编印,对继承先祖遗风,增强爱国情怀,增进族人的凝聚力,必将起到重要的“人文化成”作用。希望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延续和完善,使其代代相传。
要求族人必须按照本谱所列后字辈起名,以便同宗相识,辈分清楚。
由于谱系年代久远,家族先祖武官居多被派往各地以及战乱、饥荒、瘟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族人众多和时间、精力所限,遗漏和不足之处望家人见谅。
尔文公第二十一代孙:郭富
尔文公第二十二代孙:郭有茂
于二零二一年秋
上一篇:郭氏世系宗谱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