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黄氏家谱 >> 浏览文章

河北威县洺水黄氏族谱

时间:2014/11/7 15:46:09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简    介

黄成俊

威县沼水黄氏族谱包括略引和谱系,是12世黄正邦于民国三年(1914年),遵依6世黄慎德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本、11世黄新道光八年(1828年)本,所修族谱续写而成。该谱追溯于元末,始记于明中叶。元至正十年(1350年)王伯大以参知政事出知威州(明洪武二年威州改为威县),从山东临清请来西域意不拉兮后裔黄氏阿訇(名讳失传),王黄两姓回族亦在州治沼水县城内清真寺周围落居,繁衍生息。明嘉靖年间,王伯大族人又从临清请来黄氏后人凤与鸾二兄弟来威做阿訇布教人籍。慎德公修谱时立凤与鸾二主谱人为始祖,至今近500年,一代接一代连续不断地传到今天。

正邦公所修族谱,为麻纸带小红格,线装,楷书,由其直系后代保存。近年,威县黄街、王庄、姜禾寨等村的黄氏后人,都分别在正邦公所修族谱的基础上续写了本村、本支的谱系,黄氏宗族已延续到20余代。

沼水黄氏族谱略引①

尝闻:族大者必有谱,凡以演宗派、明世系也。余族人多,失谱无传,先人名讳,子孙误犯,以读书识字者少也。嗟嗟!谱顾可无传哉!德身列黉序,心窃悲焉。每问族中尊长辈,稍知其略:余族本西域人也,自祖意不拉兮进贡中国,朝廷赐姓黄氏,占籍山东济南,又移居临清.因威州知事王公讳伯大不识经典,聘请我祖再三为阿衡。此时威州无有清真古教。王公于是建立清真寺,与我祖黄氏同人威籍,看茔地于城东潘家庄。茔地看在一处,此黄、王不分之所由来也。每年大节,黄王两家先上老坟,然后方得上己之坟。非先人恩德之厚,能如是乎?因威之王氏族人不识经典,敦请再三,不得已,二祖凤与鸾奉祖母于明时始来威以布教,迄今数世。修谱之责,乌容已乎?追辑旧宅在李公祠之南。先世祖宗名讳、生卒日期、享年数目并附子孙之名于后,支分派明,观谱可知。不惟命名不至误犯,而水木之思或睹此而兴乎?谱之修也,岂徒然耶!

右係六代祖慎德原引《重修黄氏家谱引》。且一族必有一族之世係、一氏必有一氏之支派,上以绍祖宗之续,下以开子孙之传,千百(年)赖以不紊者,端在家谱之分明耳。我黄氏族大人众,日盛一日,皆祖宗培植之恩也。所患者,相传并久,不能远考世系,近分支派,岂不痛哉!则整修家谱诚急矣。

道光戊子正月新叔祖粹庵同新父将黄氏家谱授予,盖已残旧矣,幸无缺废处。谓谱之存于族长家几数十年,因读书识字者少,向未修整。今乘族中有年长者尚能记忆,急宜续写。新敬启旧谱,见前代整修冢谱者,乃康熙四十年六代祖慎德辑、敏德书,谱之前代(带)原引一篇《重修谱》,恐子孙误犯祖宗名讳,亦以兴子孙水木之思,则修谱专责之识字者。新幸读书入泮,恭承叔祖与父之命,传请族众,薰沐善书,时在道光八年戊子正月事也。

中华民国三年,邦因家谱多年未上,几乎损坏无考,久欲整修不得。适有族弟镇华自汉口来,欲明家谱之所由来。邦与镇华同将家谱请出。邦于是废者修之、缺者补之,庶几上以绍祖宗之续,下以开子孙之传。千百世支派分明者,以有家谱在也。

中华民国三年

河北威县《黄氏族谱》考

我生于威县一个回族家庭,朦胧记得小时候每年开斋节会礼之后,黄王两家族人都要首先去县城东关游老坟做祈祷,悼念安葬在那里的黄王两家的先祖。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关于黄氏祖宗的口碑传闻知道得越来越多:黄氏祖先原是西域人,后代来到中国落籍山东,后被威州回回长官王伯大请到威州做阿訇,王伯大娶潘家庄潘氏女为妻(这点在潘氏家谱中有记载),黄王两家的坟茔地共同看到潘家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上大学期间,曾与热心宗族事宜的长辈商量,收集材料,寻根问源,续家谱,昭示后人。然而,越来越左的阶级斗争风暴,打破了我们修家谱的念头。

“文革”中,威县和全国一样,许多正确或正常的东西都被否定和批判了,族中长辈黄自修(1927.2- 1999. 10)因珍藏族谱竟受到了冲击。但不论怎么批斗、抄家,他都没把族谱毁掉或交出。抄家时他让孩子揣在怀里跑出家门躲避一时,有时藏在墙缝里,后来说转移到外地亲戚家。黄自修等族人就是这样不怕受皮肉之苦,冒着危险保护祖传的家谱。感赞安拉的护佑,族谱历经劫难,总算保存流传下来。

黄自修保存的《黄氏族谱》包括《沼水黄氏族谱略引》②及其世代谱系。认真考析《黄氏族谱》,不仅有助于弄清王黄穆斯林人籍威县的历史过程、世系沿续,还能了解黄街清真寺始建年代和伊斯兰教传人河北的途径和路线。《黄氏族谱》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长期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武宝林先生主要根据《黄氏族谱》和《威县志》、《威县地名志》,于1986年5月在《中国穆斯林》第2期发表了《威县清真男寺的始建年代》,论证伊斯兰教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传人威县,黄家街清真男寺建于元末。这是笔者首次在国家级刊物上看到的关于《黄氏族谱》研究的重要成果。1996年全国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的《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十八卷刊载穆梓先生文章《河北回族伊斯兰教概述》,亦主要根据《黄氏族谱》确认伊斯兰教传人威县的时间为元至正十年。

笔者认真拜读了上述两位的文章,反复翻阅了《黄氏族谱》和新老版本《威县志》、《威县地名志》中的有关篇章。武、穆先生重视《黄氏族谱》研究及其见地令人感赞,关于伊斯兰于元末传人威县(建清真寺是一标志)的论点也是有根据的。《威县志》  (民国版)卷二《古迹》篇、卷五《历任惠政》篇和《职官表》+卷十八《威州重修公廨记》等多处记载王伯大。《历任惠政》篇称:“王伯大涿州房山进士至正十年以参知政事出知威州”。《古迹》篇称:“元王伯大墓在县东郭外伯大以参知政事出知威州有政声卒葬于此子孙亦占籍焉。”据当地的《王氏族谱》记载:王伯大聘请黄氏阿訇来威布道,王公建清真寺,王公与黄氏同入威籍,同看茔地于城东潘家庄。这些史料证明了两位先生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两文引以为据的《重修黄氏族谱略引》却有破绽。为了弄清其中的关键引文,这里全文照抄两位的引文。武文这样引述《重修黄氏族谱略引》:  “尝闻族大者必有谱,凡以演宗派明世系也。余族人多失谱无传,先人名讳,子孙误犯,以读书识字者少也。嗟呼!谱故可无传哉?德身列黉序,心窃悲焉!每问族中尊长辈,稍知其略。余族本西域人也。祖意不拉兮进贡中国,朝廷赐黄氏,占籍山东济南,又移临清。因威知事王公讳伯大,不识经典,聘请吾祖再三为阿訇,不得已,二祖凤与鸾,奉祖母来威以布教。此时威州无有清真古教,王公于是建立清真寺,与吾黄氏同入威籍。看茔地于城东潘家庄,茔地看在一处。从此黄、王不分之所由来也。每年大节,黄、王两家先上老坟,然后方得上己之坟。非先人恩德之厚,能如是乎?迄今数世,修谱之责,乌容之呼!追辑旧宅,是李公祠之南。先世祖宗名讳,生卒日期,享年数目,并附子孙之名于后,支分派明,观谱可知。不惟命名不至误犯,而水木之恩,或睹此而兴乎!谱之修也,岂徒然耶!”穆文这样引述《重修黄氏族谱略引》:  “余族本西域人也。祖意不拉兮(即易卜拉欣,穆斯林之常用名)进贡中国,期廷赐黄氏,占籍山东济南,又移临清。因威州知事王公伯大,不识经典,聘请吾祖再三为阿訇,不得已,二祖凤与鸾,奉祖母来威以布教。此时威州无有清真古教,王公于是建立清真寺,与吾黄氏同入威籍。”两文共同的一段引文是:“因威州知事王公伯大,不识经典,聘请吾祖再三为阿訇,不得已,二祖凤与鸾,奉祖母来威以布教。”这就将王伯大与黄凤、黄鸾兄弟定为同一时期人;王伯大为元末命官,凤与鸾当然就是元末人了。但现存《黄氏族谱》从一世凤与鸾至今延续不断十四五代(如续上现在的全部子孙可达二十代),按每代25年计算,一世凤与鸾距现在约为500年。据此推算,凤与鸾约生于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 1522),尔后来威布教。显然元末命官王伯大与黄氏阿衡凤与鸾不属一个朝代,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如何看待《重修黄氏族谱略引》呢?其原引或抄本皆无处寻觅,其实,黄氏族谱扉页的引言只有一个,那就是十二世祖黄正邦民国三年辑先人遗文,撰写的《沼水黄氏族谱略引》  (现已找到了原文),武穆先生的引文皆源于此。该《略引》没有“因威州知事王公伯大,不识经典,聘请吾祖再三为阿訇,不得已,二祖凤与鸾,奉祖母来威以布教”的记载,武、穆的引文混淆了时代,泵误引;《略引》所称“王氏族人敦请……二祖凤与鸾……于明时始来威布教”这几句至关重要的话在武、穆二位的引文中被遗漏了。由于这两点疏漏才出现了上述问题。

《沼水黄氏族谱略引》及其所附族谱,近几十年由正邦之孙自修精心珍藏。沼州镇姜禾寨村保存的《黄氏家谱》与自修藏本的内容格式相同,姜禾寨谱前《沼水黄氏族谱略引》与自修藏本的《略引》一字不错。

近日,笔者逐句逐段仔细推敲《沼水黄氏族谱略引》,似乎弄清了其中的来龙去脉。该《略引》称:“……余族人多失谱无传……每问族中尊长辈,稍知其略。余族本西域人也,  自祖意不拉兮进贡中国,朝廷赐姓黄,占籍山东济南,又移居临清。因威州知事王公讳伯大不识经典,聘请我祖再三为阿訇。”这段的意思是:最早的族谱失传,寻问长辈得知元末命官王伯大请来西域意不拉兮后代黄氏阿訇(已不知名讳)。来后,  “王氏族人,不识经典,敦请再三……,二祖凤与鸾奉祖母于明时始来咸以布教”。这段表明王伯大的后代族人,请黄凤黄鸾二兄弟于明代来威做阿訇。《略引》上所载凤与鸾于明代来威,六世慎德康熙四十年、十一世新道光八年、十二世正邦民国三年相继修谱,与《族谱》记载的上述世系的年代是吻合一致的。

综上考证,王伯大原为涿州房出进士,元至正十年以参知政事出知威州。王公从山东临清请来黄氏阿訇(姓名无考),并建清真寺,王黄两姓共同看茔地于城东潘家庄。据此可知,元至正十年伊斯兰教开始传人威县,王黄两姓穆斯林亦在此繁衍生息。

明嘉靖年间,王氏后人又请黄氏凤与鸾来威布教人籍。现在《黄氏族谱》从一世黄凤、黄鸾开始记载,至今近500年。虽然其中有些支系或绝、或失、或外迁而有间断,但仍一代接一代连续不断到今天。

二OO二年六月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黄戍俊(1938-  ),男,回族,威县人。曾任中共威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等职。

上一篇:直隶保定府满城县京山舍黄氏宗谱

下一篇:江西宜春万载株潭镇黄氏家谱主编黄景荣、黄强平来我会考察

黄氏字辈
黄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