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谢庄西头周氏家谱
日前,周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了一部《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谢庄西头周氏家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谢庄西头周氏家谱编写说明
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日是民间祭祖的传统节日。我父亲1970年去世,我母亲1989年去世,合葬于村北老茔。自1970年后,我每年清明节和十月一日都要回老家谢庄上坟祭祖。2018年清明节堂弟周国印提议要我编撰周氏家谱。此前我也曾考虑过这个事,乔乔之木必有其根,浩浩之水必有其源。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不知自己的血脉传承,弄不清自己的祖根来源,稀里糊涂度此一生,岂不悲乎?我认为编撰家谱可溯前启后,尊祖敬宗,传承文明;还可以睦族合众,由小见大,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参军、从政、求学、经商、婚嫁、外出打工等搬迁到外地定居的我族男女及其后人,若干年后,回谢庄寻根祭祖有谱在手方便多了。但我们家族中无家谱传世,则无卷可续。现在可询问的老年人已很少,访谈、记述、整理资料耗时费工,编撰更需要细致严谨,但我还是开始行动了。
有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谢庄是一个小庄,谢姓的人家已经很少,周姓和杨姓大致各占一半,其中东头周姓又不是从一个地方迁来的,不是一个始祖。本谱只编撰西头周姓家谱和名人实录。
二、本谱依“由近及远,尽量上溯,能合就合,务求真实”的原则编录。根据新时代男女平等的原则,把父母、子女、媳妇之信息一并编入。女儿姓名下面加括号,写上“女”字,后面加圆点,并写上她嫁入的地址;媳妇的名字与丈夫并列,下面加括号,内写上她原来出嫁前的住址。这样便于亲戚之间互相联络。
三、为彰显祖宗功德,激励后人奋进、刻苦读书、建功立业、孝敬父母、报效国家,选编了历史上的周姓名人,还编写了名人实录。将我族子女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界、军界、教育界、工商界及其他行业任职的人物,以及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专以上技术职称或参军入伍的人物收录其中。民国时期个别有声望的族人也在其列。男子结婚娶妻,女子所嫁丈夫及所生子女符合以上条件者也在其列。另外,为鼓励后人积德行善,还选编了我们族人的些善行义举。
四、为世系清晰,将世系二十字置于卷首,便于后人遵照命名。
本谱二十字世系家谱:
怀宁继善训,忠孝振本邦。
智端承哲道,贤慈举福光。
说明:本族人从十二世起按此谱起名,即十二世为“怀”字辈 (已有几个起过名字的也可以不再改动 ),十三世为“宁”字辈,其下依次类推。给下一代起名,为避免重名,最好不用单字,可用二字,现在也可用三字。起名时不能重前世之字,也不能预占后世之字,如有紊乱者,宗族公议责罚。
五、本谱印刷装订成册,分发给各家,族人拥有者要妥善保管、世代相传,不得丢失。
六、本谱为内部资料,不得复印外传,以防歹人生事。世系图后及名人实录后留有空白处及空白页,是为了方便后代子孙加注、补漏、续写而设计的,称为“余庆录”意为子孙传承庆有余。
编撰人: 周德春
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谢庄西头周氏家谱序
族之修谱,若国之著史。国史存则知兴替,族谱著则知源远。故司马迁感慨:“因宗法废,著年表而作谱,溯姓氏之出,详祖宗之传,别亲疏真伪而伦本敦,纪历代功德而孝道尽。故谱作,免世远而人忘,源淆而绪乱。故作谱为统宗第一义。”华夏文明,家国情怀,维史谱系之。凡传世望族,或耕读门第,辈有贤良俊才出者,无不以拥谱赓续为荣为是为大。
盛世纂谱,谱牒作,昭穆然,文明递,族运昌,贤孝传。故今之志谱之风尚,则蔚为大观。
凤鸣岐山周天下,汝川列土固家邦。
播迁蔡域立召父,开枝洙湖荣谢庄。
王侯世家,迭兴百代,辗转迁徙,之蔡乃居。此则洙湖谢庄西隅周氏之源流也。
德春先生少年发奋,尝食不果腹于学舍,青灯黄卷于悬梁,孜孜矻矻于不馁,终至龙门一跃荣登金榜,为家族后生立范于堂。宗内俊才仿之效之,于是乎,人才济济,各有成就,弘业于金融、军旅、士农工商。
先生志英才教授于终身,久处掌教之职,鞭影所至,学库内外,桃李芬芳。荣退颐年,笔耕不辍,于山水尽处,看云卷云舒;谦谦敦厚,谈吐若兰,著《感恩与诚信》《屐齿印》等书,更彰显妙手文章。撰锦绣珠玑之余,常耽心族谱不藏,孝诚志谱,思慕羹墙。从心之年,凝精粹之心力,携本宗贤孝,重源本、念祖德,溯本族郡望之分野,立支脉赓续于庙堂;征昭穆相传有序,冀祖德荫世隆昌。其怀敬矣,其思远也。有先生之辈立范率表,弘扬祖考精神,乃当传世未央。《诗》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周氏一族之谓也。
谱成,先生敦瞩,余忝为序,虽勉为其难,又盛情难却,遑遑草就,或为不达,维其意诚,是为序。
杨周靖
公元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农历王寅年癸卯月丙子日
杨周靖,上蔡县无量寺乡人,中国·(上蔡)蔡文化研究会会长
河南省上蔡县洙湖镇谢庄西头周氏家谱编后记
少小勤学出寒门,祖父启蒙志凌云。
风雪冰冻求学路,慈母春晖爱书心。
春风风我禾苗壮,夏雨雨人李桃芬。
光阴无情染华发,余热有年再度春。
我从小就受到祖辈良好的启蒙教育,父母节衣缩食供我上学读书,老师们对我关怀备至。1964年我荣幸被大学录取,可是家庭经济困难,到校上学成了难事。这时我们家族的亲人们,你家二元,他家三元,凑钱供我上学。我十分感谢我的祖辈、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家族、感谢生我养我的这块黄土地、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周恩来总理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我总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做点好事。凡是族人的子弟以及本村的、邻村的、亲朋好友的子弟来上蔡一高上学,我总是尽力相助。我们家族原来没有谱牒,我很早就想编修家谱。我认为编修家谱可溯前启后,尊祖敬宗,弘扬祖德,铭记祖根,激励后人,传承文明;还可以睦族合众,由小见大,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2018年清明节,堂弟周国印提议要我编修周氏家谱,我欣然同意。本人已年逾古稀,身体欠佳,编谱工作时断时续,经过访谈、记录、整理、打印,历时三年,数易其稿,现在终于成册可以付梓了。
在编谱工作中,提供资料的有周凤林、周耕、周进喜、周爱兰、周沃、周国印、周德松、周留志、周平军等,年近九旬的三婶母记忆尚好,也提供许多宝贵资料。我的老同学杨平天先生和村委干部杨胜利对我村情况熟悉,也提供了许多资料。周玉华、周丽辉、李慧敏、刘春霞帮助打印材料,周风华、彭博帮助复印初稿,周留志对初稿进行细心校对,字斟句酌,周风华为本书题写书名。另外诗友张永喜、李明春、董志田、王付军在百忙中为本书写贺诗,首都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翟剑锋先生、上蔡县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盖志先生、中国毛体书法研究院院长党荣华先生、开封市诗词学会会长刘鸿岐先生、上蔡县霞天诗社社长刘梦鲁先生、上蔡县书画院副院长殷自立先生、河南省书协会员单济民先生、上蔡高中总务主任白鸿举先生等书写贺词。周卫华、何影先生为本书编辑校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更值得感谢的是中国(上蔡)蔡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周靖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杨会长思如涌泉,文若春华,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为本书增辉添彩。再次向杨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编撰本谱深感遗憾的是:书中收录的文物资料图照太少。一般说来,谱中应有先祖遗像、先祖墓、石碑、古树、古井、古民居以及本族政要的委任状、本族文人的墨宝、著述、学历证书、获奖证书、学位证书等。诚望我族宗亲,特别是后辈子孙要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注意收藏、保管具有史料价值的物品和证件。久后,它们也会成为佐证族史、村史、家史的文物。
由于本人缺乏家乘谱牒方面的知识和编谱经验;入谱者枝繁叶茂;文物史料欠缺;本人才疏学浅、文字功底浅薄等原因,本谱难免有错漏和不足之处,请各位宗亲谅解,并请领谱人各自纠错、补漏,待后人续修时予以完善。
编者
2022年8月于上蔡一高
上一篇: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家谱文化研究会年会召开,会长周满主持会议
下一篇:周姓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