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冯氏家谱 >> 浏览文章

冯姓源流

时间:2023/2/20 16:37:38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冯姓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的姓氏。《百家姓》中,冯姓排名第9。根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抽样调查,冯姓人口在前100个大姓中位列第27位,占我国大陆总人口的0.64%,加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冯姓族人,大概有900万人。

树高千尺也有根,水流万里亦有源。900万冯姓人的根在何方?源于何时?祖先是谁?根据考证研究,冯姓的根就在河南,源于春秋战国,得姓始祖是冯简子和魏长卿。冯简子是春秋晚期郑国大夫,因辅助子产安邦治国功高勋重,国君郑简公就将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冯城村西)封给他为食邑。简子受封冯城后,就以邑名为姓,人称冯简子,这是冯姓的第一个源头。冯姓的另一个源头远出于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直接得姓于战国时期的长卿。长卿本是魏国的王室子弟,因受封于冯城(注:此时的冯城已属魏国版图),其后代也以邑名为氏。有趣的是,冯姓虽有两源,但两源同出冯城。从冯姓的始祖来看,冯姓人也算是名臣之后、王室之胄了。但从祖先建立的功业来讲,冯简子差强人意,《左传》、《汉书》均有其名;魏长卿就仅仅是托王室之名了,未见史书记载其勋业。

冯姓源流

冯姓的起源是比较清楚的,从古到今的姓氏著作都讲有两个源头。按得姓早晚分述如下。

其一,源于春秋,以邑为氏,始祖为冯简子。

姓氏权威著作《世本》上讲:冯姓,一支出自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既然《世本》上称冯简子原姓归,那么为什么有的姓氏书又说他是姬姓之后呢?甚至有的还说他是郑国公族,即跟郑国国君同一姓——姬。这要从归姓的起源说起,原来,归姓最早的一支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在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前,曾为归藏国(今湖北秭归县)国君;做了联盟首领后,留下一子继任归藏国君,其后子孙世守此国,他们就以归藏国名为姓。后又省去“藏”字,成了单姓“归”,称为归氏。从这里不难看出,冯简子的原姓“归”从祖根上讲还是出自姬姓,又在姬姓封国——郑国做官,一些姓氏书很大可能就干脆直接说冯简子是姬姓之后了。

关于冯简子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左传》、《汉书》了解一些。简子是郑简公时期(前565~前530)的大夫,是郑国名相子产的得力助手。《左传》上称他“能断大事”,可见其足智多谋。简子处在郑国国势衰微的时期,为了振衰起弊,一方面他和公孙挥、子太叔等贤臣在内政上协助国相子产制定法律、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在外交上他积极谋划联晋抗楚,巧妙斡旋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为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郑国要有外交上的事务,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并让其写一些相关的外交辞令稿;再和裨谌一起坐车到野外策划是否可行;最后把这些情况汇总交给简子,由他决断。由此可见,简子在郑国的外交事务中可谓“一言九鼎”。经过子产、简子等人的数年努力,郑国一度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局面。

为了表彰简子在内政、外交方面的功绩,郑简公命人在敖鄗山(即邙山)南麓、官路北侧,四周有护城河,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冯城建了一座双楼对峙的华丽府宅赏赐给他;并将有家奴百户、良田千亩的冯城封给他作为食邑。简子受封冯城后,遂以食邑为姓,人称冯简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冯姓人。

其二,源于战国,远出于姬姓,直接得自魏姓,以邑为氏,始祖是冯长卿。

冯姓的这一个源头,在诸多的姓氏著作中是无异议的,但大都语焉不详。其实要说清楚这支冯姓起源的来龙去脉,要把握住三个人物,即毕公、毕万、长卿。毕公名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武王的异母弟弟,因辅佐哥哥灭商建周功勋卓著被封到毕国(今陕西咸阳北),爵位为“公”,史书上称其为毕公或毕公高。毕公在西周的历史上是一位名气很大的人物,仅次于周公。周公是辅成王,而毕公是辅康王。成王将要驾崩时,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王位,于是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来辅助太子才让其即位。成王驾崩,召公、毕公就率领诸侯,带着太子去瞻仰先王祖庙,拿文王、武王创业之不易来申诫训告太子要厉行节俭,不要奢侈腐化,对臣民要重德讲信。祭祖后,太子登位,这就是康王。在召公、毕公的辅佐下,康王能够继承文王、武王之志。所以康王时代天下太平,民不犯法,刑罚不用。可见毕公的辅佐效果显著。毕公大约在康王时逝世。

毕公的后代就以封国为姓,不知什么原因,到春秋时断绝了封爵沦为平民。有的后裔居住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地区。毕万,这个冯姓起源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此时出现了。他作为毕公的后代,流落到晋国,侍奉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在位)。献公十六年,毕万以护卫的身份随献公讨伐魏(今山西芮城东北),攻取后献公就将魏封给了毕万,还将他的官职升为大夫。晋国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说:“毕万的后代一定会昌盛。万,是满数;魏,是巍巍名号。用这样的名号开始封赏,是天意要他开拓基业。天子统治亿万人民,诸侯统治万民。现在赐给他‘魏’这样的大号,名字又是满数,他必定会拥有更多的百姓。”事实果然像郭偃预测的那样,毕万的子孙后代昌盛,不仅世为高官,分了晋国的天下;而且开启了两个姓氏——魏姓和冯姓。

毕万受封魏后,其子孙就按照封邑改称魏氏,这就是魏姓的由来。魏姓在晋国逐渐成为重臣,晋顷公十二年(前514),毕万的第六代孙魏献子成为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献子的玄孙魏斯被封为诸侯。毕万的子孙成为魏国王族,其中一支王族被封为华侯,华侯之孙魏长卿食采于冯城。原属于郑国的冯城,后来被晋国攻取,三家分晋后,成为魏国的版图。长卿的后人也以其采邑“冯”为姓。长卿就成了这支冯姓人的始祖。

祖地

荥阳

冯姓的祖地荥阳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荥阳是象棋的故里,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鸿沟就在北部的广武镇;荥阳是郑姓、潘姓、段姓、冯姓、侯姓等数十个姓氏的的祖地,而且还是郑姓的郡望。

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荥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开发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这里就已成为中原文化发展与融合的中心区域,春秋时期郑国在荥建都,战国时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荥阳”自此得名。自公元前202年秦朝置县到1994年撤县设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荥阳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比如,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都出生于荥阳,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史称“三朝枢密使,九子十进士”。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欧阳修、阮籍等文人墨客也都在此写下了千古绝唱。

上一篇:续修冯氏族谱,为冯氏宗族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传家之宝

下一篇:没有了

冯氏字辈
冯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