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管氏家谱 >> 浏览文章

管姓源流

时间:2023/2/20 16:44:31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管姓是当今较常见的中华姓氏之一,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第166位,人口约占当今汉族人口总数的0.09%,居第140位。管姓分布较广,在河南东部、南部、中部地区都有分布,尤其信阳地区各县(市),在光山、新县交界地区的管姓大概就有一万多人。山东、江苏、浙江也多见此姓,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中亦均有管姓分布。

管姓得姓方式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来源共有两支:其一为周文王之后—周文王的第三子叔鲜。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为表示不灭商之意,把殷纣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管辖,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防止武庚禄父未能完全顺从,日后生叛逆之心,武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鲜、叔度、叔处监视并辅佐武庚禄父,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把叔鲜封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史称管叔。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封国“管”作为姓氏,遂有管氏,流传至今。 其二为周穆王之后。管国后裔迁居于齐、楚任要职,到管仲时始显于齐。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他学识渊博,又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后来由鲍叔牙推荐,成为齐国的丞相。管仲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对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他还辅佐齐桓公,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管仲官居相位,任职40余年,因有殊勋于齐,被齐桓公尊为“仲父”。管仲身居显位,家族繁荣,子孙很多,成为今天管姓的另一大来源。由此可知,管姓主源分为两支,抑或文王之后 ,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出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但出自文王之后的管姓得姓早于出自穆王之后的管姓70余年,故文王之后的管姓为管姓正宗,得姓始祖为管叔鲜,祖地在今天河南省省会郑州市。

管姓源流

管姓源于姬姓,以国为姓

《世本·氏姓篇》云:“管氏,周文王子管叔之后,以国命氏族。”《通志·二六·以国为氏》:“管氏,周文王子管叔鲜之国,子孙以国为氏。”

周灭商以后,为了统治被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即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全国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王统治地方,以拱卫王室。这就是分封制,历史上称其为“封藩建卫”或“封建”。中国姓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就是周朝。周武王、周公旦和周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当时重要的封国有:鲁国、晋国、卫国、齐国、宋国、燕国等。其中有周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管姓也源于分封,均出自姬姓,其来源共有两支:

为周文王之后

《广韵》记载:“管,姓。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后。”《元和姓纂》记载:“文王子叔鲜,封于管,因氏。”《史记·管蔡世家》记载:“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牧野将其打败后,纣王鹿台自焚,周朝建立。此后,为了遵循古时“夺其权不绝其祀,移其民不改其都”的信条,表示不灭商之意,武王把殷纣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管辖,继续封他为殷君,以便奉祀先祖,世代相传。为防止武庚禄父不能完全顺从,日后生叛逆之心,武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鲜(周文王的第三子)、叔度、叔处(史称周三监)一起辅佐监视并辅佐武庚禄父,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把叔鲜封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史称管叔。

武王灭商以来由于日夜操劳,身染重病,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叔旦——周公(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伐纣灭商),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周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的复杂形势,成王是很难应付的。于是便由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政务。

管叔鲜在周王室中辈份最高,但却是周公旦为相,辅助成王当政,因此他心怀不服,有意与周公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武庚禄父联合发动了叛乱。周公率兵东征,历时三年,于公元前1022年周公旦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杀掉了管叔,擒回并杀掉了北逃的武庚,流放了罪过较轻的蔡叔。管叔鲜死后,他的后代子孙就以祖上封国“管”作为姓氏,自此世有管氏,管叔鲜成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为周穆王之后

管国后裔迁居于齐、楚任要职,到管仲时始显于齐。管仲是周穆王之后,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是管姓另一支来源。《通志·二六·以国为氏》:“又,齐有管夷吾,出自周穆王。至夷吾,始显于齐。夷吾裔孙修,仕楚。齐又有管至父。汉有燕令管少卿,与此皆以邑为氏。”

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 引韦昭的话说:“管仲,姬姓后裔,管严之子敬仲也。” 其父管严仲,曾为齐大夫,很早就去逝了,管仲由其母抚养成人。早年管仲在谋求生存的道路上经过商,当过兵,为过吏,做过 多种多样的事情。然而他经商赔本,打仗败北, 做官被逐。齐襄公时,与挚友鲍叔牙同为齐国公室侍臣。当时,齐国的国君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兄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管仲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周庄王十二年(前685),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夺了君位。不到一个月,公孙无知又被大臣们杀死了。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国君,就在途中埋伏,打算用箭射杀小白,但箭却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管仲因为辅助公子纠同公子小白(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成了齐桓公阶下的囚徒。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虽然齐桓公一度曾非常忌恨管仲,但终被管仲的经世之才所折服,不计前嫌,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对齐国内政、经济、军事、外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施了富国强兵的方略,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身世显赫,其后代子孙也称为管氏。

由上可知,管姓主源分为两支,抑或文王之后 ,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并有共同的血缘关系。

管姓祖地-管国

西周初年,周文王封其第三子叔鲜与管,管叔的封地管国地域在今郑州市、中牟及荥阳市一带。国都管城,位于今河南郑州市,这在许多文献典籍上多有记载。杜预《史记注》谓“管在荥阳京县东北”,即今之郑州市。《括地志》:“郑州管城县,今州外城即管国也,是叔鲜所封。”刘大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引《括地志》和《读史方舆纪要》说明故管城在郑州城。《左传》宣公十二年,“次于管以待之。”杜预注:“荥阳京县东北有管城。”沈钦韩《春秋左氏传地名补注》引《水经注》及《一统志》说明管国古城在郑州城。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江永《春秋地理考实》、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都以为管国在今郑州市。明冯振《管叔城》诗云:“此地曾封管叔来,败垣残垒古城隈。荆榛芜秽樵人取,林树阴森野鸟哀。击壤已闻周重赐,流言欲动上多猜。等临莫问当年事,且酬尊前酒一杯。这里的管叔城指的就是管城。

管国从西周初期开始一直到战国都是中原地区一个重要的城址。其攻守进退皆宜,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直天下大逵,肘武牢而咽东夏”。(刘喻锡《管城新驿记》)明嘉靖《郑州志》曾录引一佚名古碑铭来概括其形胜:“嵩岳、成皋,环峙后先;济、洛、荥、河,襟带左右。”

管与关字音同意通,《墨子》中多次提及管叔,均作关叔。所以管即关,管城就是关城的意思。

周初的管国城,为军事重镇,是殷人亡国之初周朝在东方监临殷朝遗民的最大的政治、军事中心。殷人由成汤立国至纣王亡,其活动中心区域主要为今豫东商丘(波及今鲁西南及皖北部分地区)、豫西偃师、豫北安阳这么一个大范围内。如果把这三点连成线,是一个三角形。管城正好居于这个三角形的中央,在它的四周全为胜国遗民,其在政治上、特别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管叔被杀后,管国地为郐所有,东周初年又归于郑,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于新郑,管城又属于韩。《战国策·韩策》:“秦韩之管城。”和“魏攻韩之管而不下。”战国时期这里地位显要,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初建三川郡,管县隶属于三川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封阎泽赤为故市侯,隶属于河南郡,管城为故市领地。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废掉市侯,将其旧地并入中牟县,隶属于荥阳郡。隋朝在管地设置管城县,末年又设置管州。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时期,管城先后隶属于郑州、管城、开封府、西辅郡、直隶州等。

管国历史虽然短暂,但对中原文化却产生过深远影响。根据考古资料,获知管国物质文化,属于典型的周文化系统。从地名学揭示的现象来看,郑州自西周以来,长期以管城命名,迄今郑州市建制,仍辖有“管城区”,这些都同管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祖地

郑州

管姓的祖地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在郑州市境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根之所在。这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郑州是我国第一座有城垣和规划的城市,早在3600多年前,商汤就在这里建都,成为我国现已考证的最早的都城。嵩山胜景、黄河风光、黄帝故里、少林功夫成为郑州市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巍峨的“二七”纪念塔,矗立在市区的二七广场,是“二七”名城的光荣象征。中岳嵩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国内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也在此立足。

上一篇:管应典

下一篇:没有了

管氏字辈
管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