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华氏家谱 >> 浏览文章

华姓源流

时间:2023/2/25 10:40:1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华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8位。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华姓为第196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47%,总人口有60多万。

华氏是中国的古老姓氏之一,早在西周初期便出现了。华氏有两个主要来源,一系以国为氏,为华胥氏之后。夏时,华胥氏后代中有一支东迁至河南新郑,建立华国,西周初年被灭,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华氏。此支华氏根在河南新郑,然而由于起源较早,后世失考。第二支华氏出自子姓,系以邑为氏,为宋戴公之后。周武王克商后,把殷都朝歌以北的地区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以承奉殷商的祭祀。武王死后,武庚乘机谋反,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平定了叛乱,杀死武庚,重把商纣王的庶长兄微子封在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在位期间,爱护百姓,治理国家有方,制度礼仪没有过错,很受百姓爱戴。因此,在他死后,赐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宋戴公之子考父说被封在华(其地不详,当在宋境内),其后以邑为氏,遂有华氏一族。此支华氏根在河南商丘,被视为中华华氏正宗。

华姓源流

华氏主要来源有二:一支为古华国之后。

早在夏代,华胥氏后代中有一支东迁至河南新郑,建立华国。华国历经夏商,周时亡国,成为郑国十邑之一。后韩灭郑,华邑归韩国。华国地域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境。《史记正义》“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司马彪云:“华阳,亭名,在密县。《括地志》云:“故华阳城,在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是。”《水经注·洧水》:“洧水又东与黄水合,《经》所谓潧水,非也。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径华城西。史伯谓郑桓公曰:华,君之土也。韦昭曰:华,国名矣。《史记》秦昭王三十三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斩首十五万。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嵇叔夜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太山在今新郑西北龙湖镇,今名仍叫“太山”。华阳在晋归密县,唐时属管城,因此司马彪说它在密县,而《括地志》说它在管城。《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开封府》:“(华城)在新郑县东南,亦名华阳亭。古华国,春秋时郑地,战国属韩、晋。”《路史·国名纪》载:“华,华子国,郑十邑有华。”《资治通鉴》卷四载:“四十二年,赵人、魏人伐韩华阳。”亡国之后的郑国王室子孙,有的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即华氏。由此可见,此支华氏,源于河南,根在新郑,然而由于起源较早,后世失考。

第二支华氏出自子姓,为宋戴公之后。

汉王符《潜夫论》称华氏“子姓也”。唐林宝《元和姓纂》载:“(华氏)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说:“华氏,子姓,宋戴公子考父食采于华,因氏焉。”宋陈彭年《重修广韵》: “(华)又姓,出平原,殷汤之后,宋戴公子考父食采于华,后氏焉。”宋华镇在《行状》中追述自己的家世时也说:“华氏其先盖出于契,二十九世微子归周开国于宋,又八世至于戴公,考父食采于华,子孙以邑为氏。”所有这些都说明华氏出自子姓,为契之后。

传说契生活在尧舜时期,曾被帝舜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的工作,又扶助大禹,成为禹治水的重要助手之一,立下了大功,因此被封于商,都于亳(今河南省商丘市北),赐姓子。

商地在古黄河下游一带,自契受封于商地,其子孙开始于此生息、繁衍,部落不断强大起来,不过,成汤即位时,商族仍然是臣服于夏朝的。即位后的成汤,多行仁义,当时“荆伯”对商不服从,汤便送了许多牛给荆伯做祭祀的牺牲,于是荆伯便与商诚心结好;洛氏劳民伤财,大修宫室池囿,汤出兵讨伐了这个无道之君。

更为重要的是成汤是一位慧眼识才,任人唯贤的圣君。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叫伊尹。传说伊尹长于烹调,他的烹饪技艺赢得了成汤的赏识。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投靠汤的。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与伊尹齐名的另一位贤相叫仲虺,他原是夏“车正”奚仲的后代,也慕名投奔了成汤。汤之所以能成天下,就是因为有伊尹、仲虺等一批人才的辅佐。

与成汤实行仁政相比,夏朝的国君夏桀却是一位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在伊尹、仲虺的辅佐下,汤采取了逐个剪除夏桀羽翼,最后取而代之的策略,相继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吾等夏的属国。尤其是攻灭昆吾,使夏桀失去了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最亲近的依靠力量,从此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次年,夏、商两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成汤由此代夏桀为王,自称武王,正式建立了商王朝。

商朝从成汤建国传17世,31王到帝辛,即商纣王。纣王原是一个非常聪敏,而又勇力过人的君王。他早年曾亲自带兵,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但后期的纣和桀一样,只知个人享乐,不知百姓死活。自听信佞臣费仲、尤浑的谗言,纳妲己为妃之后,朝欢暮乐,荒淫酒色。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在摘星楼下挖了左右两个大池。左池以糟丘为山,山上插满树枝,树枝上挂满肉片,名曰“肉林”;右池注满醇酒,名曰“酒海”。他与脱光了衣服的男女,整日整夜地在里面追逐嬉戏,渴了喝酒,饿了吃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酒池肉林”。更有甚者,他听信妲己的谗言,造炮烙(将人缚在烧红的铜柱上活活烤死),设虿盆(将人投入藏有毒蛇的坑内喂蛇)。

纣之同母兄微子启对于纣的所作所为,数次向纣进谏,但纣执意不听,微子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箕子)、少师(比干)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唯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衷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微子继续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吗?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如陷于不义,那么怎么办呢?”太师顺着说道:“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殷朝臣民竟违背和诬秽神祇意旨。现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离开殷朝,隐于微地。

不久,周武王联合诸侯兴兵灭商,经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卫辉市北)大战,殷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为了安抚商朝的残余势力,周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邶(殷都朝歌以北地区),供奉商汤之祀,并管理殷商遗民。周武王死后,年轻的成王嗣位,武庚认为有机可乘,就起兵反叛。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平定了这场叛乱,重把商纣王的庶长兄微子封在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因爱护百姓,治理国家有方,制度礼仪没有过错,很受百姓爱戴。《逸周书·谥法解》说:“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塞曰‘戴’。”因此,在其卒后,周王朝赐其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宋戴公之子考父(《世本》等作“宋戴公之孙好父”)说食邑于华(其地不详,当在宋境内),其后以邑为氏,便有了华氏一族。由此可见,华氏为宋国戴公之后,根在河南商丘。华氏子孙大多称自己为宋戴公之后,因此此支华氏被视为中华华氏的正宗。

祖地

新郑市

新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在此定居;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诞生、建都于此,并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

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著名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历史名人,流芳千古,光耀史册。新郑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馆藏文物居全国县级之首。轩辕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后周皇陵、始祖山文化游览区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熠熠生辉,每年都有大批的海内外炎黄子孙,慕名而来,寻根拜祖。

商丘市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丘曾经是商王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汉朝时期梁国的都城。商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孔子和庄子的故乡,也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这里是商人、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上古时期,燧人氏、炎帝、“五帝”中的颛顼、帝喾都曾在这里生息。自商汤在此定都建立商朝起,春秋宋国、汉代梁国都在此定都。北魏元颢和南宋赵构曾在此登基。北宋定为陪都名南京。此外历代设郡、州、府,曾名为宋州、睢阳、应天、归德。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商丘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历史人文景观。

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建筑独特,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台——阏伯台,北宋最大的书院——应天书院,中国最早的文字发明家——苍颉,全国保留明清四合院最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归德府城,中国最大的汉墓群——芒砀山汉墓群,中国最早的汉墓壁画——梁王墓壁画,中国保留最长、最完整的古黄河大堤——明清黄河故堤等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华氏字辈
华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