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韩氏家谱 >> 浏览文章

韩姓源流

时间:2023/2/27 10:06:20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韩姓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姓氏,最早可溯源到华夏人文初祖黄帝。据《山海经》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之女累祖,生昌意,昌意被贬居若水,生韩流,韩流娶阿女,生颛瑞。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有人以韩为姓,产生了第一批韩姓人。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后实行大分封,成王姬诵的弟弟韩叔(佚名)被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约在周宣王时,韩国南迁至韩亭(今山西芮城一带)。由于韩国势小力微,在西周春秋之际被西周初年分封的另一诸侯国晋国所灭。韩国灭亡以后,国人以韩为姓,产年了第二批韩姓人。

西周初年,成王弟叔虞被封于唐,叔虞之子燮父又被改封于晋(今山西太原)。至公元前8世纪末,晋哀侯为韩万所杀。韩万号武子,为曲沃桓叔之子,被晋献公封于韩国故地韩原(今山西芮城,一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其后代以韩为姓,这是第三批韩姓人。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其后,韩姓在晋国势力渐长。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迁阳翟(今河南禹州)。到晋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属河南),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阳翟)。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产生了第四批韩姓人。这支韩姓,是当今韩姓的主源。

到北魏孝文帝时,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出(一作步)大汗氏被改为韩氏,这是第五批韩姓人。

上述5支韩姓人中,第一、四、五支出自河南。

韩姓源流

韩姓人的“韩”字,古代时写作“韓”,《说文》解释为井垣之意,即水井周围栏圈或土筑围栏。看来,“韩”字可能与中国文明开端时期出现的水井有关。韩姓的源头,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黄帝之孙韩流

据《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姑娘雷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生了颛顼。颛顼为五帝之一。又据《山海经》记载,黄帝的妻子雷祖生了昌意,昌意被贬谪到若水,生了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

传说时代的人名有可能即氏族之名,因此,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以后有人以韩为姓,产生了首批韩姓人。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而且当时姓氏还处在形成阶段,这支韩姓人的发展脉络已经搞不清楚了。尧时有仙人韩终(终,一作众),应是韩流的后代。

韩流既是黄帝之孙,其所处时代当在距今5000年左右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一层层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古代写作韋,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十分相似。很可能,韩流族由于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即说明了这一点。韩流的后代以韩为姓,以表明他们作为水井发明者的荣耀。黄帝都于今河南新郑,因此,出自韩流的这支韩姓起源于河南。

姬姓之韩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姬诵的一个弟弟(佚名)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约在周宣王时,韩国南迁至韩亭(今山西芮城一带)。由于韩国势小力微,在西周春秋之际被西周初年分封的另一诸侯国晋国所灭。韩国灭亡以后,国人以韩为姓,是为姬姓之韩。这些韩姓人一直在默默地生息繁衍,后来晋国出了一位韩武子,他因侍奉晋武公立下大功,被晋武公封于韩国故地韩原(今山西芮城,一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子因功受封,与晋国内部统治者的权力斗争有关。

西周初年,成王弟叔虞被封于唐(今山西曲沃东南),叔虞之子燮父时又被改封于晋(今山西太原),成为晋国的开国之君。晋侯之位传至晋穆侯时发生了长期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晋穆侯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公元前785年晋穆侯死后,本应由太子仇继位,然而穆侯的弟弟殇叔却自立为君,太子仇出奔。过了4年,太子仇率人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当时,晋的都城在翼(今山西翼城西南)。文侯的儿子昭侯伯在位时,把成师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号为桓叔。

桓叔招贤纳士,势力迅速增长。其子曲沃庄伯继位后,袭杀昭侯之子孝侯平,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郄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光继位。公元前709年,庄伯之子曲沃武公攻打翼城,俘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命韩万杀掉晋哀侯,又在公元前705年诱杀小子侯。公元前679年,周王室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称为晋武公。

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号称韩武子,为曲沃桓叔成师之子,因功被晋武公封于韩国故地韩原,以为其做官的采邑。今之韩姓人多奉韩武子为韩姓受姓始祖。从韩武子算起,连续11世,都是晋国的大夫。

关于韩武子,史书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周初年所封的韩国为晋所灭后,一直在原居地发展,后来出了韩武子,他因功被封于韩国故地韩原;韩武子为韩国人裔孙,而与曲沃桓叔并无关系。

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韩厥以封邑名为姓,即韩姓。其后,韩姓在晋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韩厥的7世孙韩虔(韩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为七雄之一,但实力较弱。韩国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迁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属河南),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始称王。宣惠王的曾孙韩王安时,国势日削。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尽取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阳翟)。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以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支出自今河南禹州的韩姓,是当今韩姓的主源。

他族改姓

北魏孝文帝时,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鲜卑族的出大汗氏被改为韩氏。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上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六奚氏、破六韩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称法。这支韩姓出自今河南洛阳。

祖地

新郑

新郑市为春秋时期郑国和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是韩姓最重要的祖源地。

新郑市文化底蕴深厚,是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首掘地和命名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地。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此建都540多年,1998年10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第一古都”,享有“露天博物馆”之美誉。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著名水利家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历史名人。至今境内还保存有春秋郑国公族墓、子产墓、韩王陵、五代后周皇陵、欧阳修墓、李诫墓、高拱墓等历史遗迹。近年建设与开发的轩辕故里、始祖山文化游览区、郑风苑、黄帝古枣园、新郑博物馆、东周车马坑、后周皇陵及客家第一步、华夏第一碑、第一鼎等旅游景区(点),都成为了展示新郑文化底蕴的著名品牌。

禹州

秦汉时期,韩姓的第一个郡望颍川即已形成,而当时颍川的郡治在今河南禹州市。

禹州有“煤海、瓷都、药乡”之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禹因治水有功在此受封“夏伯”,禹之子启继位之后,于禹州境内的钧台大宴天下诸侯,从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禹州又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在这块土地上,曾走出晁错、韩非、吕不韦、张良、司马徽、郭嘉、吴道子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浓笔重彩,并衍生出了许多名胜古迹。境内的古钧台、禹王锁蛟井、逍遥观、张良洞、聂政台、宋钧窑遗址、刘志远陵、周定王陵、吴道子故里、神后灵泉寺、鸠山大洪寨风景区等50多个景点,铸成了禹州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南阳

魏晋时期,韩姓的第二个郡望形成于南阳。

南阳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期已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东汉为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培养和造就出春秋时期谋略家、“商圣”范蠡,东汉时期科学巨匠张衡,泽被后世的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等举世瞩目的历史人物。其中,人文景观主要有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和古建筑4大系列。

上一篇:韩姓委员会喜迎建党百年座谈会在郑州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

韩氏字辈
韩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