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欧阳氏家谱 >> 浏览文章

欧阳姓源流

时间:2023/3/4 14:44:44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欧阳是个复姓,形成于战国时期,出自今浙江吴兴,在宋代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412位。关于欧阳姓的起源,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是“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乌程欧阳亭,因氏焉”;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说:“出自姒姓。夏帝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更封无疆子蹄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据《史记·夏本纪》及《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少康为姒姓,是夏朝第五帝,封庶子(指嫡妻之次子以下或妾所生的儿子)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目的是奉守死在会稽的夏朝祖先禹的祭祀,后建立越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于公元前473年攻灭吴国,并曾向北扩展,称为霸主。战国时,勾践的6世孙越王无疆,曾北代齐、西代楚,强盛一时。后来,楚威王(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在位)大败越军,杀越王无疆,尽取原吴国之地至浙江。无疆的儿子们争夺王位,各霸一方,越国从此四分五裂,如一盘散沙,终于在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灭。无疆的二儿子名蹄,当时占据乌程欧余山之阳(即欧余山南)的欧阳亭(“亭”为古代行政区划,大体上10里一亭,“欧阳亭”在今浙江吴兴县东),称为欧阳亭侯,其后代以地为氏,形成欧氏、欧阳氏,又有以爵为氏者,称为欧侯氏。因此,欧阳氏与欧氏、欧侯氏同宗。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西汉初期,欧阳氏有人任涿郡太守,其子孙或居冀州之渤海(治所在今河北沧县),或居青州之千乘(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千乘欧阳氏著名的人物是西汉今文尚书学“欧阳学”的开创者欧阳生。欧阳生名容,字和伯,曾从伏生学今文尚书,为博士,授倪宽,倪宽授欧阳生的儿子。此后,世世相传,到欧阳生的曾孙欧阳高,被立为博士;再至欧阳高之孙欧阳地余,亦为博士;地余的小儿子欧阳政,为王莽讲学大夫。渤海欧阳氏之显者是西晋哲学家欧阳建。欧阳建,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历官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后被赵王司马伦所害。其兄之子欧阳质,率族众南奔,居长沙临湘(今属湖南);9世孙欧阳頠,南朝梁时被封为阳山郡公,其长子欧阳纥,南朝陈时任广州刺史,有4子:询、亮、德、器。欧阳询,字信本,仕隋为太常博士,入唐官至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工书法,学二王(羲之、献之),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第四子欧阳通,武则天时任宰相,曾孙欧阳琮,任吉州剌史,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安家;其后代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或居吉水(今属江西),而以庐陵儒林乡欧桂里之欧阳氏为著姓。此外,欧阳氏在唐代以前已有迁居中原者。据福建《云霄县志》记载,唐初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中原欧阳姓将佐随从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另据《欧阳氏族谱》及有关文献记载,西晋末年,欧阳氏已有迁至今江苏、江西、安徽等省者,至唐、宋时期,今四川、广东、广西、湖北等省也都有欧阳氏聚族而居,明、清时又发展到云南、贵州一带。吉州庐陵安福县(今属江西)欧阳氏,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男丁多达1700余口,为当地大族。长沙欧阳氏分衍于今湖南的许多地方,以湘南比较兴旺,迁至湘西的,有部分融入苗、瑶、侗、土家、壮等民族。闽、粤一带的欧阳氏,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为了进一步求发展,近代以来,一些欧阳氏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欧阳姓人才辈出,文风昌盛,其历史名人除以上述及者外,五代后蜀有词人欧阳炯,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善吹长笛,工词,曾为《花间集》作序。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吉水(今属江西)人,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北宋末年有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欧阳澈,曾三次上书,提出抗金建议,又伏阙上书,斥责主和派的罪恶,遭到杀害。元代有史学家欧阳玄,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在官修宋、辽、金三史中担任主要编纂工作。明代有礼部尚书欧阳德,画家欧阳观远。清代有诗人欧阳辂,学者欧阳厚均。

姓氏书列欧阳氏郡望为渤海、千乘。这是说欧阳氏在历史上是渤海郡和千乘郡的世家大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

欧阳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居于第192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5%,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复姓,分布较广,以广东、湖南居多,这二省欧阳姓约占全国汉族欧阳姓人口的66%。欧阳姓除了是汉族常见姓外,清代贵州平府新化长官司为欧阳氏,满族也有欧阳姓。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欧阳氏字辈
欧阳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