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姓源流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四子叫会人(《世本》曰“求言”),为妘姓。清代的《姓氏考略》云:“邬,以邑为氏。《国语》: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别封邬。”于此可知,邬姓源于妘姓,是陆终的四儿子求言被封于邬邑,以邑为氏形成的。邬邑,春秋郑地,后入周,在今河南偃师西南。
再就是古代还有一个邬邑,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北,这里也产生出一支邬氏,但有两种说法。一是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邬氏,晋大夫邬臧之后也,食邑于邬。杜预云,太原邬县。”据有关史书记载,邬邑是春秋时晋国正卿祁奚的封地之一,臧是祁奚之孙祁盈的家臣,为祁氏管理邬邑,故又称邬臧。臧的后代因邑命氏,就是邬氏。一是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所云:“邬,出自晋大夫司马弥牟,帅师平周乱、纳恭王有功,食采于邬,为大夫,其地太原邬县是也,子孙以邑为氏。又,昭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晋祁胜与邬臧通室,即邬氏也。”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记载:“晋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于此可知,祁盈的家臣祁胜、邬臧交换妻子,被祁盈囚禁,又被祁盈的好友杨食我所杀,早于“司马弥牟为邬大夫”。综上所述,郑樵与邓名世所说的邬氏,虽然一说出自邬臧,一说出自司马弥牟,但二者均认为是以邑为氏,而且得姓时间相近,所说的邬邑为同一地,即在今山西介休东北。
邬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繁衍发展,后逐渐向江南播迁,分布于今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省;至宋代,在南昌(今属江西)发展成为著名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即邓名世所云:邬氏“近世望出南昌”。春秋末期有邬单(《史记》作鄡单,东晋徐广曰“一云邬单”),字子家,孔子弟子,被列为72贤之一。南方一些邬氏族谱,以邬单(一作丹)为大始祖。《客家姓氏渊源》转录《五华华城邬氏族谱》说:宋初,邬氏散居天下,邬单裔孙邬思荣为“闽、粤、赣邬氏之始祖”。思荣世居河南颍川,故邬氏以“颍川”为堂号;五代后晋时任福建巡抚,兼理军务,定居汀州,生子3:成仁、成化、成作。成仁迁居浙江省。成化在宋代任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正堂,立基宁化上三乡石壁村,生子6:长子受,移居福建武平县;二儿德,居宁化县石壁村;三儿荣,迁江西丰城县;四儿昌,迁广东河源县骆湖;五儿永,居宁化县;六儿盛,居宁化县石壁。邬受有2子:长子大明,由福建武平迁居广东大埔湖寮;次子大景,由福建武平迁居广东梅县石坑。邬大景有3子:承七郎、承八郎、承九郎。承七郎有3子:长子谷政,迁居龙川县鹤树下;次子谷诚,移居兴宁十三都高坑田螺塘;三儿谷贤,生善达、子富。承八郎移居大埔县湖寮。承九郎有4子:秀宝、秀金、道昌、道隆,道隆迁番禺南村。邬谷政之子孝廉生承辅,承辅生瑞祥,瑞祥生鹞虎,鹞虎生彦忠,彦忠生源振,源振生文盛,文盛生必忠,必忠生怀武,怀武由龙川县迁居华城西林坝,生玉辉、玉明。玉辉之后,又下传10几世。
清代,闽、粤邬氏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近代以来,为了进一步求发展,又有一些邬姓人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侨居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邬氏名人,除上文述及者外,唐代有书法家邬彤,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金吾兵曹,工草书,曾与怀素论草书。宋代有邬大昕,河源(今属广东)人,政和进士,官广州佥判;学者邬克诚,乐安(今属江西)人,宁宗时上《易说》6卷。又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宋代抚州(治今江西临川市),崇仁(今属江西)人邬延伯,“生绶,绶生思,思生执权,字少达,左宣教郎,湖广京西总领司干办公事”。明代有诗人邬佐卿,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有《緾头集》;邬修,南昌人,洪武进士,官广东佥事;邬璚,江西新昌人,宣德中任溧阳县丞,锄奸扶弱,赋役均平,后升知县;邬中涵,浙江宁海人,嘉靖年间任福清训导,力战倭寇时牺牲;邬良佐,浙江人,是一位经学家,著有《道学统宗》内外二传;邬连,江西新昌人,嘉靖进士,官至副都御史;邬景和,昆山(今属江苏)人,官附马都尉,掌宗人府事;邬若虚,浙江宁海人,中万历乙榜,官邵武同知。清代有画家邬希文,余姚(今属浙江)人;诗人邬鹤征,浙江山阴人,有《唫秋楼诗钞》。
邬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名列第21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34%,分布较广,以江西、安徽、内蒙古、四川、浙江居多,这5省区邬姓约占全国汉族邬姓人口的75%。邬姓不仅是汉族常见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蒙古、土家等民族都有邬姓。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