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邢氏家谱 >> 浏览文章

邢姓源流

时间:2023/3/11 16:21:38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邢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邢姓排列第195位;在明《千家姓》中邢姓排列第147位;源于河南的159个大姓中,邢姓排列第145位;据袁义达、杜若甫编纂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中华古今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大姓300多个,邢姓在300个大姓中排列第131位。邢姓人数较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约120万人。居住分布以河南、河北两省为多。河南、河北两省邢姓人口约占全国邢姓人口的31%。邢姓人口不多,但却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播布海外泰国、菲律宾、朝鲜、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邢氏源头很多,但都出自古温邢丘。

邢氏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后裔姜氏的一支,以发明掘井闻名于世,始称井氏族。井氏族于夏代初,顺黄河水东迁至豫北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住下,以族名“井”命该地为“井”地。此井地即古之邢丘,今之河南省温县北平皋村。

公元前1525年,商王帝祖乙由相(河南内黄)徙都于邢丘,邢丘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有一部分居民以邢为氏而姓邢,这是我国第一支邢姓。

商王朝将国都由邢丘迁出以后,原邢丘地的井方国被商王改封为商邢国。商末代邢侯位列纣三公,后因忠谏被诛,商邢国被纣王所灭。商邢国灭亡之后,邢侯后裔纷纷以国为氏而姓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支邢姓。

邢氏出自姬姓。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在邢丘重建邢国,封周公五子姬苴为邢侯。周昭王末期,周王颁令第三代邢侯率领邢国兵马开赴周王朝北疆,即今河北邢台平息北戎骚扰。公元前635年,末代邢侯在邢国后期被卫国所灭。邢国子孙纷纷以祖居地邢丘邢命名的邢国国名为氏而姓邢,这是我国第三支邢姓。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巫臣于公元前589年,携陈国美人夏姬投奔晋国。晋景公即日拜巫臣为大夫,并赐古邢丘为其采邑,巫臣始称邢公,其子孙后也称邢公。晋国大夫韩宣子一心想霸占风水宝地古邢丘,找借口杀了邢公(巫臣孙),夺占了古邢丘。邢公子孙纷纷逃出邢丘,但不忘祖先,以祖居地邢丘邢为氏而姓邢,这是我国第四支邢姓。

春秋时期韩宣子后裔韩严在韩国战功卓著,很受韩哀侯器重,深得百官拥戴,但遭朝中奸臣韩廆陷害、诽谤。韩严在忍无可忍之下刺廆于朝并误中哀侯。韩严为朝中除害,大得人心。众百官力保韩严不追究误伤哀侯之罪,但韩氏家族要求韩严家族脱离韩姓。韩严家族以居住历史名都古邢丘邢为氏而姓邢。这是我国第五支邢姓。

古邢丘历史悠久,是夏、商、周历史名都,邢丘为民所向往。邢氏名人辈出,为民所仰慕,早至北魏,后到清王朝,少数民族中有一部分人改姓邢姓。

西周早期,第三代邢侯率领邢国兵马开赴北疆,一批人跟随前往,带去的人中多为邢氏族人,这是邢氏族人第一次大规模播迁河北邢台。

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国所灭,周公的这一支子孙大规模播迁祖国各地。

历史上邢丘周边战争不断,邢丘村民被卷入战争,有不少邢氏族人为了躲避战争,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播迁各地。

邢姓源流

以邑为氏

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上被誉为“三皇”之一,是今天中华儿女始祖之一,也是邢氏的始祖。炎帝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掘井的人,炎帝后裔姜姓的一支继承了炎帝神农氏掘井的事业,称为井氏族、井部落。居住在陕西岐山县神农氏的姜水附近,即今陕西宝鸡县渭水南岸磻溪乡南面的井儿村。夏代初,井氏族顺黄河水东迁至豫北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定居,以族名“井”命名该地为“井”地。即古之邢丘,今之河南省温县北平皋。

井地是以后陆续东迁郑州(有一部分井人又回迁邢丘),北迁山西晋东南,以至河北井陉一带等地“井人”的祖居之地。沿途迁徙流落一些邢姓族人,有很多邢氏族人将所居之地以祖居之地“井”命名。如,“井”村(邢村)、“井”庄(邢庄)、“井”亭(邢亭)、“井”州(邢州)等,久而久之,井氏族演化成了井部落,夏代中期被夏王封为井方国。“井”字先演化成“井阝”,后演化成今日“邢”字。公元前1525年,商十三代王帝祖乙发现邢丘土地肥沃,富饶美丽,是一块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便率兵夺占了邢丘。随之把国都由相(河南内黄)迁于邢,邢丘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有一部分邢丘居民以邢丘邢为氏而姓邢,这部分邢氏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我国第一支邢姓,是姜姓邢。

以(商)国为氏

商朝中后期,商邢侯治理邢国井井有条,深得商王赏识。商朝后期,商邢侯参予商王朝政事,并位列“纣三公”,邢侯对商王朝忠心耿耿,为人耿直,对不法事情敢于呈奏商王。商朝晚期,纣王暴孽,乱杀无辜,甚至要吃叔叔比干的心肝,朝廷一片混乱,商王朝摇摇欲坠,危在旦夕。邢侯为了商王朝的稳定,冒死直谏,要纣王节俭,不要沉缅女色,不要听信苏妲己之言,滥杀朝中大臣。纣王暴跳如雷,当场杀死邢侯,并派军队灭了邢国。邢侯被杀,邢国子孙纷纷以祖居地邢丘邢命名的邢国国名为氏而姓邢,这是我国第二支邢姓,是姜姓邢。

以(周)国为氏、邢国的兴盛衰亡和第三支邢姓的产生

《国语·晋语》中引晋大夫司空季子的一段话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是说黄帝与炎帝同为少典之子,各因其成长的地名为姓分别姓姬与姜,他们是兄弟二人,军事上相互配合。黄帝在历史上被誉为五帝之一,姬姓因黄帝而得姓。周武王姬发是黄帝嫡系后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残暴的商纣王建立周王朝后不久病逝。商朝旧臣发生叛乱,周武王同母弟周公旦带着五子姬苴率领军队很快平灭“三监之乱”,周公旦五子姬苴平叛战功卓著。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在商十三王帝祖乙国都、商邢国都城邢丘,以邢丘邢为名重建邢国,封姬苴为邢侯,历史上称为周邢国。

后代史学专家记述了姬苴封邢侯于邢丘的经过。东汉许慎《说文》云:“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内怀。”晋朝司马彪撰《后汉书·郡国志》更为清楚地指出“平皋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中国著名考古历史学家唐兰先生通过对《邢侯簋》的研究,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书中深刻指出:“邢国本封在温县东……,古代对过去曾建国的地方常称丘……,邢国始封应在今温县无疑。”河北史学专家、《邢台地方志》编辑、顾问杨文山教授在《邢国历史综合研究》一书中指出:“邢之封地在邢丘,亦即今之河南省温县东,正可说明邢国与他的兄弟诸国一样,其封地方位彼此相邻,都分布在这条(西接成周,东连鲁齐)控制线的范围之内。”彭裕商先生在《麦四器与周初的邢国》文中指出:“昭王以前邢国在河南温县附近,昭末穆初在河北邢台,这就证明温县是邢国的始封地,其后迁到河北邢台。”何光岳先生在《炎黄源流史》一书中指出:“周初又封周公支子于邢,即井方曾居之地,在今豫北温县邢邱,后北迁河北邢台。”马世之先生在《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指出:“邢国始封之地在今河南省温县东部……”

邢侯立国之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子孙一道精心管理邢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把邢国建成一个初具规模、市场繁荣、兵强马壮的地区强国,促进了周王朝东部的稳定,为历代周王所赏识。以致于邢侯到周王朝京都丰镐参加活动,周成王都是热情款待,同邢侯乘坐插有红色旗帜的“龙船”游玩,并和邢侯同入宫寝一块休息,邢侯回国时,周成王颁令赐邢侯“三族”,将邢国附近的“州人、重人、鄘人”赏给邢侯,铸造《邢侯簋》以纪其事。

周昭王末期,北方戎狄加剧骚扰周王朝北疆,威胁周王朝政权,周昭王第三代开队吴率派兵平灭北戎的骚扰。邢侯不负周王重托,迁邢国到襄国地区(今河北邢台)后,邢侯亲自率领邢国兵马同戎狄展开了激烈战斗,邢侯身先士卒,冲入戎狄军中,邢军紧跟其后,杀得“狄军”,尸横遍野,伤亡一次比一次惨重。戎狄军队屡屡受挫,不敢再去骚扰邢国居民,只敢在邢国周围小国境内骚扰。邢侯声张正义,应周边小国请求,出兵小国打击戎狄骚扰,保护了小国安全。1978年在河北省元氏县城东西张村西周墓中出土了《臣谏簋》,印证了邢侯从始封国古邢丘迁封到襄国后,反击戎狄骚扰,把狄军赶出了邢国,邢侯派手下大臣叫“谏”的率领一部分邢军进驻軧国,保軧国安全,印证了邢国国力强盛,很快成为周围小国的保护国,成为地区强国,历史上邢侯有元侯之称。

邢侯是一个政治、战略军事家,邢侯率领邢国兵马浩浩荡荡开赴北疆,一边打击戎狄骚扰,一边环视新立国地区的周边环境,南有卫国,北接燕国,东临齐国,西连晋国。南面卫国是同宗姬姓国家,东面齐国是关系密切的姜姓国,北面与燕国之间生活着一部分戎狄,西面与晋国之间也生活着一部分戎狄。戎狄不断骚扰着邢国北部和西部。为了加强对戎狄骚扰的防御,邢侯以战略家的眼光选择战略要地营建防卫设施。其中比较重要的设施是:一在襄国营建邢国新都城——邢城,二在距邢城西一百四十里的重要战略要地浆水镇营建夷仪城,以利战时互相支援,这在军事战略部署上是很重要的一步棋。

邢国新都城邢城,即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城地理位置在西周前期的河北地区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清人任道容《重修城工碑记》中所说:“顺郡当四方之衡,西接太行,北控常山,东界齐鲁,南带彰卫,河北三襟,要而河东之藩蔽也。”可见邢侯有战略眼光,将新邢国的政治中心选定襄国是一个很英明的决策,既为新邢国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又为抵御以常山地区为活动中心的戎狄的不断南进,建立了一个巩固的后方。

具有战略眼光的邢侯为了防御位于山西的戎狄越山东进,在距邢城西一百四十里的浆水镇营建陪都夷仪城,浆水镇的地理位置在太行山的东丽之坡,是晋东南进入襄国的必经之地。宋人在《太平寰宇记》引晋人《地道记》说:“乐平东南,有仪夷道,通襄国夷仪山。”这正说明这条通道是晋东南戎狄东犯邢地的必由之路。邢侯选择这条道路要冲浆水镇营建夷仪城用以防御晋东南戎狄东犯,无疑是英明正确的。

两周时代,王侯建都必建台,建台有“筑台以为高”和“居高台以自尊。”建台有加强保卫都城的防卫功能。因此,邢侯在营建邢城的同时,又在城外的东北丘脊之上营建“邢侯台”。这也是今日邢台地名取之于“邢侯台”的简称所致。邢侯在营建夷仪城的同时营建了“邢侯行台”。

邢侯用战略的眼光选择战略要地营建都城,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使邢国保持强盛达三百余年之久,为周王朝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历代周王对邢侯另眼相看。京城举行祭祀的时候,周王让邢侯回京祭祀,热烈款待邢侯,待遇非常优渥。

邢国建国三百多年后的公元前七世纪,依然保持强盛的国力,《春秋左传》记叙卫国公子州吁弑君篡位,州吁杀捕反对他的人,特别是杀捕威胁王位的贵族合法继承人,致使卫国贵族纷纷外逃。卫桓公之弟公子晋也跑到了邢国避难,邢侯面对强大的卫国豪不畏惧,敢于收留公子晋,后送公子晋回国继位,可见邢国此时还是有一定军事实力的。

邢国的强盛,在邢齐通婚上得到了体现。

门当户对,在中国几千年婚姻史上牢牢地扎根于人们头脑里。尤其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更为严重,齐国在周王朝属于一个大国,国力强盛,据有关史料记载,齐国历史上有多次齐女嫁邢侯,1975年在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窖藏出土了邢姜太宰巳簋与之相印证。

邢国的衰弱以致灭亡是有其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有关文献记载看,邢国从始封地河南温县邢丘迁襄国以后,与戎狄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战争长达350年之久。邢国虽多次打败戎狄的侵犯,并帮助邻国抵御北戎的骚扰,客观上保卫了周王朝北疆,得到了周王的嘉奖。但没有得到周王朝兵源战略物资的补充,致使邢国为战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导致邢国后期兵源和物质短缺,抵挡不住北戎的进攻,致邢城陷落,被迫迁都于夷仪。公元前635年被卫国灭亡。

邢国灭亡,邢国子孙不忘先祖,纷纷以祖居地邢丘邢命名的邢国国名为氏而姓邢,这是中国第三支邢姓,是邢姓的主体,周公的后代,姬姓邢。

出自邢公巫臣

春秋时期,楚王依仗自己军事势力强大,侵犯周边邻国的晋国和吴国;对内,听信馋言,疏远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指挥才能的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巫臣对的才华在楚国得不到施展,反而受到岐视、打击,面对楚国心灰意冷。环视周边诸国,晋景公爱惜人才,视才如命,是当世名君。公元前589年巫臣携陈国美女夏姬巧妙离开楚国,投奔晋国。晋景公得知巫臣来投,高兴地合不拢嘴,即日拜巫臣为晋大夫,并赐古邢丘为其采邑,巫臣始称邢公。其子孙后也称邢公。

巫臣投奔晋国,楚王大怒,命楚国大夫子反带兵杀了巫臣眷属。巫臣得知消息,愤怒地给子反写去一信说:“一定要让你疲于奔命。”巫臣加紧训练晋国军队,并让儿子狐庸到吴国去,教导吴国人用兵打仗和驾驶战车打仗的方法。晋、吴二国军队经过邢公父子精心训练,军队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多次主动出击打败楚国军队,夺回被楚国军队占领的大片领土,令楚王不敢再出兵打晋、吴二国了。特别令楚王后悔的是,没有重用巫臣,让一代贤才跑到敌国去了。

邢公巫臣去世后,晋王封其子为大夫,继称邢公。公元前528年,原楚大夫雍子投奔晋国,晋王赐鄐田为其采邑。邢丘与鄐田相邻,雍子看到邢丘风水好,想霸占邢丘地,故意和邢公(巫臣孙)闹疆界纠纷,当时晋国主管诉讼的理官士弥牟出使楚国,由晋臣叔鱼(羊舌鲋)暂代其职。雍子为了能霸占邢丘地边,多次向叔鱼行贿,并将其女送给叔鱼作小妾。叔鱼受贿后,特别是得到年青貌美的雍子女儿后,强行把邢丘地边划给雍子所有。邢公忿杀叔鱼雍子于朝。邢丘是古都名城,晋大夫韩宣子早已垂涎三尺,见邢公在朝中杀死叔鱼、雍子,借口大做文章,说邢公当着晋王的面,敢杀朝中大臣,是没有把晋王放在眼里,今天敢杀朝中大臣,明天就敢杀晋王。晋王下令杀死邢公,韩宣子趁机夺占了古邢丘。居住古邢丘的邢公子孙不忘先祖,纷纷以邑为氏而姓邢,这是我国第四支邢姓族人。

出自韩宣子后裔

春秋时期,韩宣子后裔韩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为韩国的巩固、壮大立下汗马功劳。韩严为人正直,敢于为民说话,深得朝中百官所拥戴,为韩哀侯所赏识。朝中奸臣韩廆喜欢无事生非,造谣陷害他人,深受百官反对。韩廆嫉妒韩严在百官中的威信,千方百计陷害、诽谤韩严。直性子的韩严对奸臣韩廆百般诽谤自己,一忍再忍,一让再让。韩廆非但不停止陷害、诽谤韩严,反而认为韩严软弱可欺,当着韩哀侯的面更加疯狂地诽谤、陷害韩严。韩严忍无可忍,拔出战剑,要杀韩廆。韩廆一见韩严要动真格的,也吓得赶紧躲到韩哀侯身后,韩严力大无比,一剑刺去,刺死韩廆,并误中哀侯。韩严误中哀侯,理属死罪,朝中百官联名上书力保韩严,哀侯之死,乃是误伤,念韩严战功卓著,为国除奸,为民除害,应赦免其死。但韩严误中哀侯,乃韩世家之大不幸,韩严应脱离韩世家族。韩懿侯准奏,不再追究韩严死罪,责令韩严脱离韩世家族。韩严左思右想,不能姓韩了,就姓历代韩世家族仰慕的风水宝地、历史名都古邢丘邢。从此,韩严家族开始姓邢。这是我国第五支邢氏族群,韩严是这一支邢姓的始祖,是姬姓邢。

少数民族改姓

古邢丘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全国著名的风水宝地,又是夏商周历史名都,邢丘为民所向往;邢氏名人辈出,为民所仰慕,导致北魏时期氏族人的一支改姓邢姓。清代,满州八旗中佳姓人氏改姓邢;黎族姓氏中原有拉海氏也改姓邢。此外,在少数民族彝族、蒙古等族中,也有人崇拜邢姓。

祖地

焦作市温县

邢丘西十五公里是今温县城。温县温县,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

温县历史悠久,古迹名胜很多。温县东有三朝名都古邢丘,是夏朝井方国国都,也是商朝十三王帝祖乙的国都,又是商朝邢国国都,还是周朝邢国的始封都城,至今在城北、城东、城南还残留有1000余米旧城墙。在古邢丘,有考古发掘出来的夹沙罐、鬲、甗、陶豆、鼎、蛋形瓮、花边罐、深腹盆、浅腹平地盆、大口尊、小口翕等古代文物,仅2002年8月~2002年12月就从邢丘村地下挖掘出完整古文物2000余件,其中500余件器物上刻有“邢”、“邢公”字样。邢丘古文物多且古,在1983年被温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进村头,便可见到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邢邱》横匾,便可见到河南省人民政府耸立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石座碑,便可见到温县人民政府耸立的《商都遗址》碑与《邢都遗址》碑,还可见到中国温县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温县北平皋村委会为一支邢姓始祖——周邢国第一代国君邢侯姬苴立下的墓碑和另一支邢姓始祖晋大夫邢公巫臣墓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邢氏字辈
邢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