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孙氏家谱 >> 浏览文章

郑州市管城区莆田乡孙庄孙氏族史概述

时间:2017/8/21 18:24:45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编者按:本文标题略有修改,孙庄的大部分历史时期归属于郑州市管城区莆田乡,2004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莆田乡整体划拨給郑东新区。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宗,族有谱。水无源则流涸,木无本则树枯,人无祖宗何有我辈?祖无家谱则人伦无序,亲情冷漠,导致家族衰败。

为铭记祖宗恩泽,弘扬祖宗懿德,长存祖宗风范,远播孙门家声,长我后代志气,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所以必须寻根觅底,正本溯源,理清脉络,续写家谱,昭示后人。

孙氏祖系,史从原籍郑州荥阳瓦屋孙又到孙坡,迁现在的郑州市管城区南大街南曹乡刘德城村分支而来。先祖系刘德城村孙氏第十三世,我氏族先祖约300年前迁至郑州市管城区圃田乡榆林村凹南约900米处定居并立村名孙庄(郑州市东二十里铺村西2000米路北,和马庄村柏邻)。

据前辈叙述,初迁移居住地,在现村西北姚家坟东,解放前有一水井为证,后因七里河水泛滥,为避水患向东迁移,原村庄有约200米东西长的土丘,先祖依土丘南侧定居,该位置有利于耕作生息,东邻马庄,南邻往开封去的官道(现在的商都路),西南邻水磨周村(现在的五洲小区),现在的孙庄村位置在郑州市商都路和康平路交汇处北130米处郑州96中、康平路小学、奥兰花园、郑商东方港湾小区都建在本村的范围之内。

先祖在此定居,生有五子,在此立根繁衍生息至今130余户,现孙庄孙氏家族人几已有580余几。最早祖坟立在古城村东380米的丘陵上,地势北高南低,依坡而葬风水尚好。2003年在郑东新区规划后,于2005年迁祖坟,几经迁移,现址位于东风南路以东高铁陇海线北侧,陇海高架路南侧的绿化带里。此次续修孙氏家谱现有辈份,与刘德城孙氏人系有不同之处,为此,和刘德城孙氏多次探讨与商量,达成共识,并把字辈统一,同修家谱,共创和谐。

纵观数百年沧桑变迁,孙庄村在解放初期,我族人几只有120人左右,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三年我村属于郑县三区邢屯乡管辖,实行土地改革时,村长为孙培义,土地改革小组成员有:孙培义、孙逢鸣,孙章来、孙成连、孙绍连、刘变妮六人组成。主持土地分配,阶级成分的划分,按当时的情况土地分配为人均四亩。阶级成份划分按解放前每户土地数量和拥有的生产资料数量而定,当时我村阶级成份划分为地主、富裕中农、中农和贫农。

一九五八年八月份成立人民公社,我村又划归二十里铺公社管辖,公社实行“一大二公”合村并社,我村被强行拆除,搬至榆林村,分散各户居住吃大食堂,当时人口约200人左右,到一九六零年又搬迁至马庄居住,因大跃进带来严重后果及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靠吃草根树皮度日,人不裹腹使多人饿死,人口仅剩180人。

根据上级政策,一九六三年开始有白留地,才得益好转,从马庄开始逐步回迁,开始挖地印,垛土墙,并组建房会共同出人、出资,联合解决基本居住条件。到一九六五年前后才有所好转,可是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经济生活停滞不前,到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种植水稻、莲藕,养殖,运输业,经济发展较快,居住条件得以彻底改变,各家二层、三层……的楼房普遍盖起,房子都能租给在郑经商创业的外地人,全村步入了小康社会,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郑州市人民政府在二零零二年四月份发布公告,我村被划人郑东新区重点规划建设区域,二零零三年开始逐步征地拆迁,二零零六年六月我村被整体征迁,搬至五洲小区安置定居,安置房按每人60平方米分配,住房和生活环境得到提升,从此,没有了祖辈留下的土地,住在小区的失地农民靠打T挣钱,房子没有房产证,不能做投资抵押,房租每年收入的不算多,只能兼顾家里的基本开支,结余的部分存到银行里,以便支撑其他事情。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中华民族特有的血脉传承和家族文化传承是永恒昀话题。今天我们家谱编修,就是为了秉承孙氏先祖的高尚家风美德传给后人,让其知道我们祖氏的根,以忠、孝、礼、义、智、信、善、德,为做人的基本理念,广结孙氏宗亲,团结各族姓氏,共谋发展大业,造福子孙后代。

上一篇:店坊二坊头孙氏家谱

下一篇:孙健珉当选为河南省孙姓委员会党支部书记

孙氏字辈
孙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