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晋氏家谱 >> 浏览文章

山西省垣曲县上亳城村晋氏家谱

时间:2023/11/27 16:19:00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山西省垣曲县上亳城村晋氏家谱序(共二篇)

第一篇 亳晋族谱序

木有本,水有源,岂独人而无本源乎!万物本乎天,而人本乎祖,报本追源,乃人子人孙本分之所为也。我晋氏为毫城望族,清光绪年间曾有家谱,因时局无常,避兵度荒,惜旧谱和诸文俱遗失于战乱期间。几十年来族人散居各地,子孙繁衍,如不重修家谱,恐历年益久,传次愈远,族人将何以知我族之原委,祖宗之功德,世代之序次?念及“木发千枝无二本,水流万派总一源”,而敦本源之情,族人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公议重修家谱,以承前启后,敦睦亲族,继先祖之遗训,励后世之奋进!

欲知我族之原委,必先究其姓氏。我晋氏起源于唐叔虞,系周武王之三子。西周成王封弟叔虞到唐,其子名燮,因唐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子孙以国为氏,故叔虞后代得姓为晋。叔虞在唐致民富裕有功,后人纪念他,特在太原晋水之源建庙奉祀,即今之晋祠是也。

因家谱遗失,今日之世系难明。除发动全家竭力多方搜集资料外,并由理事会外调股强斌、中民和洪洞本族国玺,专程前赴河南省济源市邵源镇大交、小沟等村访问寻查,索回资料。始知洪洞晋祖,胞兄弟六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由洪洞大槐树迁出,迄今六百余年。次祖讳大丙迁邵源山头岭,其中两支又迁往绛县和新安。小沟、山头岭、大交等九村,现有四百多户,二千余人。三祖讳大章徙居垣曲上亳城村。四祖讳大才迁居江南徐州府。五祖讳大秀迁居阳城东冶村。长祖讳大枯,六祖讳大光,仍居洪洞故籍。

我晋氏居亳始祖讳大章,至今相传二十五代,近百户,千余人。所有晋姓散布地,古今名人录等资料,谱内均有专述,兹不赘述。

我族修谱大业,经理事会和族人的共同努力,现已告成,实为祖宗幸甚,族人幸甚,子孙后代幸甚,以此不惟追崇先祖,且以激励后人,亦以此为正宗传家之宝镜。

修谱中由于亳晋族人,经验不足,特邀请洪洞本族国玺(大学毕业,曾任副县长等,现任临汾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前来指导。他昼夜忙碌不懈,帮助良多,获得族人感赞,特留笔相传后世,以志不忘耳。

十八世 晋尚武 沐手敬撰 

公元一九九六年 岁次丙子仲春

第二篇 晋氏重修族谱序

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上下五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家谱 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记载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世次更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真实体现了整个民族的变迁,兴衰与荣辱。晋氏家谱毁于战乱时期。今逢盛世,得以重修,令人欣慰。这充分显示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家庭和睦。

史载晋姓为周武王后代。千年源流,簪缨相继,人丁兴旺。我亳城晋氏始祖自明初迁于此,已逾六百余年。仰望古槐,遥想当年,先祖创业艰难。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建家园。几百年来,我族虽无显官达贵,尚能耕读各奋其志。持家淡薄,诚真信善,安分守己,子孝孙贤,敬老爱幼,家风淳朴,代代相传。如今这一方水土,几百人丁,家族和睦都是祖宗的功德。

今天重修家谱在于饮水思源,了解创业艰辛,弘扬优良家风;重修家谱还在于以现代思想启迪我族老少,以国为家,团结众族,携手共进。

愿晋氏家族永远兴盛,愿炎黄子孙永远立于世界强林。

十九世 晋卫军

公元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于并

上一篇:河南省巩县(巩义市)鲁庄乡南侯村晋氏家谱

下一篇:山西省襄汾县襄陵镇东柴村东院晋氏家谱

晋氏字辈
晋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