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黄氏家谱 >> 浏览文章

齐鲁黄氏通谱

时间:2024/1/16 15:38:35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日前,黄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齐鲁黄氏通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齐鲁黄氏通谱序

苍茫宇宙,浩瀚乾坤,树有根本,水有源头,溯本思源,乃人之本性。考华夏黄氏,历史悠久,齐鲁黄氏,根出一脉,系出一宗;血浓于水。然,未几而祖已长逝,复日而孙亦成祖,其所以能辨为同宗同族者,赖有家谱也。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是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她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起源、迁徙的轨迹,包含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家谱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等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续修族谱十分重视,把族谱视为重要的民间文化宝藏,因为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大价值,而且对当前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考齐鲁黄氏源自东汉尚书令魏郡太守江夏黄氏大始祖黄香一脉,支出江西修水,其后有族人迁徙到济南、山西,至明洪武初年,因多年战争及疫灾,冀鲁豫皖人口稀少,田园荒芜。值山西境内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明太祖为解中原之急务,恢复冀鲁豫皖之经济,为了巩固其统治,由晋向各地大批移民。这时,黄氏各支分别迁至山东东部、西南部的膝州、巨野、定陶、城武、郓城、嘉祥、汶上、梁山、宁阳等地。六百多年来,从这里又有大批黄氏族人迁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编修族谱出现了断的高潮。黄氏各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名人辈出,光照乾坤,彪炳史册,显现了忠孝传家,家风淳朴,道德泽世,世代繁昌的光辉传统。在此变革的大好时机,齐鲁黄氏族众,承蒙祖德荫佑,为了继承和发扬黄氏宗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先祖训戒,发掘家族优秀文化,追本溯源,敬祖尊贤,启迪后世,继往开来,让黄氏后人追忆祖德,仰慕先贤,牢记族史,自勉发奋,惠及社会。族中有识之士倡导编撰齐鲁黄氏通谱。其自筹资金,无私奉献,不辞辛劳深入各地收集资料,多方考证,正本清源,在全体族人历经数载共同努力下,齐鲁黄氏通谱圆满告成。在齐鲁黄氏通谱付梓之际,我特向全体编撰人员及族人致以诚挚的祝贺!谨以此为序。

《江夏黄氏宗谱》主编:黄诚琼

2016年12月28日(湖北仙桃人)写于深圳光明新区

齐鲁黄氏源流序

水本于源,源长而流远。木本于根,根深而叶茂。我黄氏之出,论者不一,或谓出于陆终氏,此一说也。或谓出于伯益,此一说也。或谓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汾川,其后有沈似、蓐、黄诸国,为晋所并,等等,已有十四说也。稽考黄氏启于黄帝,始于南陆,氏于黄国,发于江夏,分支于双井,鲁南兴焉。

黄氏是黄帝的传人。轩辕帝长子少吴,次子昌意,乃正妃嫘祖所生,昌意生颛顼氏,承嗣少昊大业。帝喾是黄帝的曾孙,玄嚣的孙子,继承颛顼帝位。溯自颛顼娶胜贲氏之女生卷章,卷章娶女娇氏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六子:长樊、次惠连、三钱铿、四会人、五曹姓、六季连。季连生女修(一说昆吾生女修),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伯益)。大费与禹佐舜调驯鸟兽,是为伯翳赐姓蠃姓,夏启时之黄云,皆其后也。黄云(又曰南陆、日大廉、日定、日渊、日季子)公始封于黄,受封之时,黄云见于太极,帝起拜于黄云,乃封其国为黄国,赐为黄氏,为黄姓受姓太始祖也。

自南陆公以下,历夏,商,周三朝,约1814年,至公元前648年,黄为楚并,厥后黄氏子孙散居海内外,以国为姓焉,亦可无述。370余年后,即公元前210年左右,传至74世孙歇公,歇性豪旷,多智慧,乃事楚为考烈王相,封春申君,门下食客三千人,客皆蹑珠履,与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号为战国四君子,又有四门长者之称。为相25年,有十五子一女,均居显职,自此歇公即江夏黄氏之肇基始祖也。

歇公第八世孙,西汉黄霸,习文法,善御众,曾任颖川太守,为政宽和,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行天下第一,升为丞相,封建成侯,谥曰定侯。黄霸又传八世至香公,字文疆,居江夏安陆源口,自幼躬耕勤苦,以孝闻天下,香博学经典,精究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东汉元和元年(公元84年),拜尚书郎。元和四年,拜左丞。六年,累迁尚书令,管枢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迁魏郡太守,谥曰忠侯,汉章帝御赐:“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后裔分发全国各地,天下黄氏共尊黄香为江夏大始祖。

自香公居安陆官至尚书令,生琼公官拜议郎,后为尚书仆射。其孙长曰琬,次曰瓒,琬公为魏郡太守,生长子松寿,松寿生远。远生长文,长文生期。期生积,积公任安徽新安(歙县)郡太守,居安徽新安姚家墩,后为黄家墩(现在黄山市屯光镇的篁墩)。积公生寻、苾、彝,隋朝时有江夏黄香后裔苾公初任隋兖州总管(今山东兖州),继任隋金陵按察大都督,成为金华(婺州)浦阳黄氏始祖。

厥后11世亿公生萦为右仆射,知政事,任万户候。萦公生子二,长曰洪、次曰浩。洪生珧、瑕、琰;浩生琛、璞、记、琬、珍,后为金华黄氏五大族。浩子纪公居双井,生瞻公,自婺州迁分宁,生子元吉、元绩,详于宋史,元吉生子二:中理,中雅。中雅公子五:曰濒、曰浃、曰注、曰渭、曰渡;理公子五:曰河、曰滋、曰混、曰淳、曰涣,与中雅之子并称分宁十龙。湜公登进士赠朝散大夫,生子六:长昭公,仕福建漕,官拜御史大夫;次子襄,授国子监司业,赠中宪大人;三子庶公登庆历葵亥科进士,知康州;四子廉公任元佑,官拜户部郎中;五子羽授太子中允;六子肪,回迁浙江浦江,义乌始祖。庶公子四:长大临仕黔州刺史,升授越州司理,谪萍乡令。次庭坚公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幼举神童,治平乙卯科擢举进士,入选翰林院学士,拜龙图阁大学士,赠太史,封福贤王,谥文节。120世庭坚公生子一:相,官至大理寺丞。山谷公乃居分宁双井(现在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之派祖也。相公生六子,依次为:黔(乾)、然、槱、照、炁、羔。相公长子,黔公,任贺州参军、迁仁乡苦藤源(修水县石坳乡花门村),娶解氏,续娶徐氏、汤氏,生子十:坡公、塾公、晞公、晓公、汝林、汝能、汝砺、本立、本成、本大。是黄香公第三十七代孙。金兵入侵后,坡公以童子科补将仕郎。晞公、晓公见世乱,兄弟自修水潜遁大海(海州),以习隐自适,结庐云陇之中,隐居山洞中不仕,专心著书,有著作两卷问世,颇有声名。

晞公长子124世逊公迁莱州府胶州,又以司吏赴历下(济南),逐家焉。次子敬、三子仲居莱州府胶州。128世林公,苦读不辍,后入宫选贡,投宜君县通佐,郡有政声,移籍浙江省海宁。129世柞公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自胶州迁居嘉祥城南五十里欧山之阳黄家桥。130世复礼由济南历城迁居嘉祥城北半里许卧龙山西侧。130世百善公于明洪武四年自山东诸城(胶州)迁耶城古冉村纸房集,今为嘉祥黄垓乡黄垓村。

黔公四子,123世晓公,讳昭,字韫辉,号峻峰。子一:显。晓公见世乱,授笔从戎,屡立军功,以正侍郎举家迁山西平阳府,又迁山西洪洞县柏井村,随隶籍焉。129世伯桓卒葬山西洪洞,其九子(有两支下落不详)分别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定陶,复又分迁至各地。长子130世黄诚居陶邑东二十四里黄家店(现在定陶县黄店镇);次子130世黄预建迁至曹邑东南四十里黄店,侯集东南(现在苏集镇黄店村);三子130世黄预立迁至曹邑东关12世又迁曹县北三十五里安仁集(现曹县安仁集);四子130世黄久迁至巨野县西南七十五里柳林集镇;五子130世黄之初迁至巨野县西南七十五里黄堂(现在巨野县万丰镇黄堂);六子130世黄晋迁至成武鲁南集镇小房庙;七子130世黄位显迁至定陶东黄店,复迁至牡丹区都司镇葛黄庄村、安兴镇黄庄村。130世黄富公,于至正末年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嘉祥城南三十五里黄村。130世宗盘,永乐二年(1440)自山西洪洞县迁巨野城南棠林保黄庄。129世黄蕴公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巨野城南谢集保东西黄家海,长支克敬居东黄海;二支绍堂居西黄海。130世允室,永乐年间(约1440)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单县黄岗镇黄岗村。130世继公,洪武年间(约1369)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鲁南单县。130世黄来于洪武二年(1369)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滕县杏花村。130世晋、鸿、仲斌、厚文、添艾、唐、安各公分布于鲁南各县市,此乃齐鲁黄氏之源流也。考吾黄氏入鲁后迄今又二十六传,户日大,族益众。不明一本而溶其源,究万派而清其流,恐人代散殊,罔知同祖,不至相视如秦越者,几希!历序本末,编辑详明,庶一披览。有以识源远而流长,庶使后之子孙知祖之源流而不忘本。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有待后来者正之。

齐鲁黄氏通谱凡例

一、本通谱范围

一本通谱为繁衍于山东省区域的黄氏通谱。

—本通谱世系纪年:上潮至伏裁、五帝时期(约前2305—前2440年),下限止于公元2021年,历4461年。

二、本通谱纪年:

民国以前纪年用帝王年号记述,括注干支、公历年份,如清·宣统元年(1909年己百)。民国纪年用民国年号,措注公历年份,如民国十年(1922年);每节首次出现时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元纪年,其后从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1日)后用公历纪年。

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年代,已对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进行了纪年校正。

三、本通谱原则

本通谱高举团结大旗,爱国爱族,尊祖敬宗,群策群力,承前启后,众手成谱,以真实地记述齐鲁黄氏各宗支的历史和现状。本通谱以各宗支黄氏谱牒为依据,以《史记》和区域内的县市志为准绳,以不同版本黄氏通史等书籍和各地黄氏谱牒为参考,力求还历史本来面目。

四、本通谱运用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方法,追溯远祖,传承世序,弘扬黄姓文化和江夏精神。形成齐鲁黄氏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以使我齐鲁黄氏之间,族无亲疏,世为缌麻,各俱遵守,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促进齐鲁黄姓子孙大团结。

五、本通谱通过各宗支交叉论证,互相切磋,将鲁南地区黄氏,融为一谱,联为一脉,联而不合,各立支谱,分谱不分脉。力求齐鲁黄氏文化世序一脉,血缘世系独立,辈字可延用已有字辈,亦可创建新字辈;世次统建,同世称兄弟,世次有问题的,亦可存疑。

六、正本清源,力求吻合。因历史悠久、支系纷繁、宗支人数各异、情况复杂,为顾全大局,对一时难以吻合的情节,求同存异,存真传信,是者从之,遗者补之,讹者正之,疑者存之,不知者缺之。也可采取“存疑”的办法,提出问题,或采取页下注,多说并存,留待后人探究,故两言之。

七、本通谱拟定名为《齐鲁黄氏通谱》,设图志、历代谱序、溯源、源流(世系录、世系图)、班辈、人物志、黄姓文化等方面,图、文、表并茂。

八、本谱数据,民国时期及其以前均以历史资料和谱牒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统计部门数字为准;少数采用档案资料。

一本谱计量单位,历史上均按历史习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国务院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书写。

一本谱数字书写,按198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执行。

一本谱所载地域、单位、职官均按历史习惯相称。古今地名不同者括注今名,隶属地域有变动的注明今属。

九、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力求源流世系衔接有序。其间有未尽明确者可参照参阅古滕黄氏宗史、世系录、世系图卷凡例处理。

十、由于世系源流追溯年代久远,支丁分布地域广泛,调查考证内容繁多,且编辑时间仓促,水平所限,本谱定有许多错遗缺漏之处,恳请诸族贤见谅,并深望于后之继起者修正。

齐鲁通谱统修工作委员会

2013年7月26日

上一篇:时隔八十年,黄氏积善堂再次修谱

下一篇:没有了

黄氏字辈
黄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