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宁县郭氏家谱
日前,郭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河南省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郭氏家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河南省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郭氏家谱序言
接到为家谱作序之命,我曾诚惶诚恐,意欲婉拒。因为仰望众多前辈精英人物,深感才疏学浅,且长期在外,对村中相关情况不甚了解。却又拒不得。因为续写家谱是郭氏家族迫切需要而又人人有责、却之不恭的神圣使命。支书郭军上任后以乡村文化振兴为龙头,所抓几项工作既深得民心又叫响全县,我内心高兴、赞赏之余也早有为家乡振兴做点什么的意愿,加上郭军发来序言初稿及诸多史料,这便硬了头皮从命,斗胆在这里写上几句。
中华民族素有“易代修史,盛世撰谱誌”的文化传统,从私修到官修,有关典籍浩瀚辉煌。也因此,华夏文明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唯一没有消亡、断链的文明;又因此,世人看中国之成功,往往从文明着眼。综观国际大势,能够引领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唯有中华文明,即区别于其他极端文明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道文明。而在发扬光大中道文明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一个华夏子孙都面临一个自己能否交出满分答卷的课题——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比一比创立如此辉煌文明的先祖先烈们,我们身上还缺少点什么,还需要再做点什么?比如忠党爱国,孝老爱幼,邻里和谐;再比如仗义行善,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又比如勤奋好学,成才创业,造福世界,等等。这便有了一个前提条件:知祖识史。而常习家谱,则是满足这一前提的前提。所以,续好家谱就具有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全国第八次人口普查统计,郭氏是中华十大姓氏之一。此足见先祖子仪德厚恩广,足见郭氏后人不负先祖恩德、光大郭氏基业之优良传统,当然也进一步说明续写家谱之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冀庄郭氏家谱从1963年续修之后,迄今已半个多世纪未曾修续。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近60年来,冀庄郭氏近千户人家子嗣取名,早已不再能够显示族脉代际传承,而是随意涂鸦、五花八门,甚至狗儿啊、猫儿啊、蛋儿啊等乱叫一气。这在郭氏血脉传承史上可谓是上愧先祖、下羞后辈,万万不该出现的错谬。
为此,本族有识之士和长者几经联络,终于商定续修郭氏家谱,并安排专人负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迅速展开行动。从收集资料,到整理编撰,经过几年的努力,冀庄郭家人翘首数十年的夙愿,终于成为实现。这是冀庄郭氏的幸事、大事,可喜可贺!后辈子孙应当百倍珍惜其间的千辛万苦和不易,铭记沉重的历史教训,以此谱为基础,代代修续不缀,为继承先祖恩德,弘扬郭氏基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郭家人应有的贡献。
二十三代孙高民敬撰
2021年8月20日
河南省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郭氏家谱编后记
我郭氏一族与元末明初(1368年)为躲避战乱,先祖周臣携带国公颜真卿于广德二年(763年七月)撰写的家谱,从陕西华州郑县迁居永宁冀庄。1963年以前没有装订成册的家谱,仅靠代代口传,或家中祖字来传递信息,甚为堪忧。为追根溯源,寻宗问祖,在时任族长十八代孙四顺和二十一代孙东明、同年的提议下,成立家谱编纂小组。郭氏后裔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条件下驱车数百里前往祖先原籍考察,受到了我村郭氏后裔德民(时任华州华县的县委副书记)鼎力相助,抄回了郭氏宗庙碑文,并向当地郭氏长者寻访找回准确无误的第一手资料。返回后连同各支、各门、各家、各户的祖字,于1963年在郭氏家庙中进行家谱编纂,经过半年的努力,于1964年春节大功告成。由于当时经济拮据,科技落后,仅编两套手抄本,一套由时任族长十八代孙四顺珍藏,另一套分给了各门、各支自行保管。后经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郭氏家谱险遭劫难,接着由二十一代孙文中保管,后又转给时任族长十九代孙连魁收藏,1996年传于其长子二十代孙念林,发现家谱破碎严重,纸质变色,字迹模糊,历经一年半,重新抄录、整理、搜集,使得我郭氏家谱有幸保存。
2021年春节进庙祭拜之时,二十三代孙军,与众族人商议,决定再续家谱、整修院落、重修碑楼,一呼百应,族人积极响应,迅速落实,成立了编委会,历经一年努力,终于编纂成书。郭氏家谱又以崭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此乃郭门幸事,盛事也,故作此后记以示纪念。
编纂过程中,在时任族长的带领下,各支积极配合,义务出工出力,由二十一代孙志刚统计审核,走村入户,访查询问,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历时半年编写,夜间整理;由二十三代孙静波妻尚璐鑫完成电子初稿:由河北传媒大学学员张家琪摄影;族长念林脚部受伤,仍然坚持有力指导、逐一审核;族长身体不适期间,二十代孙相林积极参与协调、筹资,配合编写;二十三代孙保国亲自过问,多方联系,筹措资金,提出编纂意见和方向;二十二代孙汉超积极与在外郭氏人员联系筹资;后经各支审核确认,国防大学教授大校二十三代孙高民作序,终成此作。
在此,向两次参与家谱编纂的人员,一并致谢!
由于编纂时间紧、任务重,加之编纂人员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二十三代孙军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六日
上一篇:河南孟州郭氏家谱(郭太静支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