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吴氏宗谱
日前,吴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江苏宜兴吴氏宗谱》。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江苏宜兴吴氏家族源流考
宜兴吴氏,望出名门,人丁繁盛。南宋初年,自延陵徙钟离,终成本邑十大望族之一,盛于宋 繁于今。自古至今人才迭出,雄甲阳羡一邑,而吴氏之由其远且显矣。按史吴本姬姓,黄帝后裔,时古公亶父有三子:曰泰伯、曰仲雍、曰季历。季历有子昌,固有贤能,古公欲传位于昌,泰伯、仲雍遵父王意,携家眷由岐山至荆蛮开垦,纹身断发,化服蛮夷,与当地民众融为一体,传播中原文化,教民众农桑织造等技能,后建立勾吴国(江南无锡梅村一带)武王统天下,封仲雍之孙周章于吴,以继泰伯之后,封周章之弟仲于虞,以继仲雍之后,子孙遂以吴为姓。十八世孙寿梦生诸樊 、余祭、夷昧、季札四子。灵王二十五年甲寅,吴余祭元年,封其弟札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唐狄仁杰奏毁吴楚淫祠千七百余所,其不毁者四祠,而季札庙居其一,故澄江尚有季子庙,乃其古迹也。本支始祖讳灌,字济卿,号敬斋,世居延陵,贡贤良方正,宋元符三年庚辰科进士,任浙江杭州府国学助教,诰封刑部侍郎、大中大夫,敕赠宫保尚书,资德大夫,公为人刚正,不近奸邪,时陈正汇在杭,杭守执送开封府狱,灌因师教,恐干文墨之祸,遂致仕归。有术士白公曰:金兵南下,常城将有兵祸,公因求卜趋避处。士曰:利往西南,后世大昌,遂由延陵徙居宜邑钟离。配施氏,封安硕夫人,子四:长夬,醇谨雅饬;次 娠,时十科取士,登绍兴癸丑科进士,授侍郎兼学士,出判河南开封府,复授刑部员外郎;次震,博学宏词科进士,初任主簿,升知州,改皇城检法舍人,刑部尚书,敕赠金紫光禄大夫;次谦,乡举贤良方正,太学生,公孙十二,师古绍兴丙辰进士,翰林院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师尹绍兴庚辰进士,宗尹太学生录贡分,经义应策进士,长沙府通判,升建宁治中,宗旦绍兴庚辰梁克家榜进士,刑部侍郎,直学士院工部尚书加光禄大夫,两使金国 ,使命不辱,宗昌隆兴癸未木待问榜进士,初任衢州开化县丞,迁南安府佥判,升武安知府 。四世祖邦达,淳熙进士,秀水县丞,升杭州同知;邦彦,淳熙进士,初任知县,升真定府同知,邦翰淳熙丁未王容榜进士,任襄阳、饶州、永平监军,改常州佥判,历知宁国府,升 江东提刑提举,仍改知辰州、杭州、瑜州、柳州、彬州、湘州、南安等处军事,光宗三年升荆湖等处南路宣议官兼户部尚书,开禧三年特加开府仪同三司、少保少傅少师,赐紫金鱼袋,食邑三千户。邦焕淳熙丁未进士,初任知县,升南昌府同知,五世祖之才,嘉定辛未进士,任泰安府知州,大章嘉定癸未蒋重珍榜进士,任本路儒学学正,大受嘉定癸未进,士授桂阳府同知,大壮荫授成都思南府佥判,改江西吉安府同知。六世祖智椿,宝佑丙辰文天祥榜进士,承德郎,礼部主事。七世祖子敬,大元初茂异科进士,子俊举茂才科进士,任儒学教谕。八传而至应山公,字伯仁,号秀岩,阴阳学正,应山孙允芳,钦天监冬官正。至十二世而有淑、演等公,淑成化四年戊子举人,十一年乙未谢迁榜进士,任萧山县尹,升监察御史,演生相,材二子,俱为东分祖,即本分之祖也。此可谓极一时之盛矣,惜其后裔迁徙不一,未能尽述。今东分奖墅、戈庄、观圩三支联修谱牒,综述本支之源流,厥后子孙当可详见各支世传。
公元二零二一年岁次辛丑夏月之吉
二十八世孙永新参识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本修凡例
一、本修谨遵前谱,然距前已近八十有年,因前谱多污渍,版面难以协调统一,故本修进行了重新整理,录入文稿悉照原文。又共和以来其行第、生卒葬配适等倍难考核,故遵从实者补之、疑者缺之、可详必详,其间有无可查证者,注明不详, 或缺或失考,以示无虚。又当今族人散居他邑者较为普遍,故增列现居地。
二、本修遵前之例章,先呈系图,则族繁支衍亲疏分明,再列齿传,则婚庚事实长幼皆知。由此,我族血缘关系纵横互见,可谓一目了然。
三、旧谱以干支纪年,较为规范,故仍予保留。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建国始,采用公元纪年,月日据身份证,卒年以虚岁计。
四、本修在前谱之基础上,凡与我祖查有实据,愿入谱之子嗣皆登录在册,然在收录信息时 ,鉴于有族人淡薄于修谱,以致不愿提供信息者,本修不作入谱。
五、前谱登录者皆为男丁,本修兼顾一对夫妻只生一胎之计划生育国策,故图中增添嫡女同列挂线,以体现男女平等之本意,然适女所生之子女已易为他姓,本修不作挂线,详情则在母表中加以明确。
六、前谱,元配曰配,续弦者则书继娶,再蘸者则书娶妇,纳妾则书侧室某氏。今修,续者统改为继配,离异或夫亡,而妇转适者书『曾娶某氏』意为夫虽不有其妻,其子女不可无母也,女出嫁者曰适。
七、前谱,殇子十六岁以内者书其名于父表之内,曰早世。十六以外者同列于图表。今修,殇子统列于图表,以早世称之。又前谱十七至三十九岁亡者书年,四十以外亡者书得年,五十以外亡者书享年,六十以上亡者书享寿,八十以上亡者书寿登,今九十以上亡者书以寿高,稍遵改之。
八、前谱无子者有应继之侄,其世系挂线图中标注出嗣、入嗣、出兼、入兼,也即表明本入或出嗣、或入嗣、或兼嗣于某人位下。其嗣父表中亦注明以某人第几子为嗣,主父名下同样注明第几子嗣某人,由此嫡嗣分明了然。又原谱入嗣者在嗣父名下挂线,本修遵从子嗣意愿定。
九、有出赘在外而易他姓者,本修在世系图中注明,其子嗣不作本姓挂线,因出赘而其子嗣复归我姓者,仍归列于本支世系图,以为一脉相承之谊,另女子赘婿与族男等同。若赘婿未入我姓,而子嗣为吴姓 则以女挂线,其位下标注『招赘』。若赘婿归我吴姓,则以赘婿挂线,其位下标注『入赘』。有出抱而易他姓者在挂线图中标示『 出继』,其子嗣不在挂线之列有领养他姓而归我吴姓者,则图中标注『爱子』或『爱女』以示甄别。
十、为方便今人阅读,本修采用繁简并用,原前谱序作文句断释,上祖祖系图表仍遵前修。
十一、修谱固为要事,本修因受资料、时间、篇幅和水平所限,故仅录入所收资料之内容,无从稽访者不无缺撼,内容及深度恐不及人意,期待后修者补正。
上一篇:吴洪华:编修吴氏族谱,上慰先祖在天灵,下昭裔孙忠孝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