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杨氏族谱
日前,杨氏宗亲向老家河南家谱馆捐赠一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杨氏族谱》。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杨氏族谱纂修族谱序
《铁门杨氏族谱》自宣统三年创谱始,至今一百余年,1992年春进行一次续修。续修时,父亲道银参与其中,我才知道自己家也有谱。从此,偶尔会把家谱拿出来翻看,从中不难看出先辈续谱的艰辛。
『家有谱犹国有史也』,族谱自1992年续修以来已29年,我杨氏不断繁衍,且工作、事业多有建树,杨氏家族的历史需要续写;同时,铁门杨氏宝丰支系,1992年续修时因故未能续入,表达出强烈的续谱愿望。续修族谱势在必行!铁门族人也多次提出续谱意愿。虽如此,续谱工作却无从下手。通常,续修族谱要由现世最高辈族人主导或督导,组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族人成立续谱工作组来完成。怎奈我杨氏族人,散居各地,又有许多人背井离乡在外工作或谋生,一家人聚在一起都很难。这种情况下,如何成立续谱工作组,如何收集整理族人信息资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我开始考虑用现代技术手段续谱,此设想起始于2004年,当时已经把族谱扫描为图片存入电脑,但因原创谱为誊印,十分模糊难以辨认而停下来。但将族谱数字化的梦想,始终挥之不去。
2018年,再次下定决心将族谱数字化并同时纂修族谱。具体的手段,一是使用专门的族谱软件处理族谱数据和编排,二是利用网络通讯收集信息。对于模糊难辨的内容以空格代替。于是,着手起草了《铁门杨氏族谱续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布至『 铁门杨家人』中。本群为筹备续谱目的,由18世保康(道深)创建,最初成员有铁门16世国振、17世长东,18世保康、道川、根友,19世德寿,宝丰杨庄19世延鹏、伟顺(伟东)等。方案引起宗亲们共鸣,认为完全可行,纷纷表示支持。族众的响应和支持,给我以极大鼓舞,开始购买家谱软件,并继续我正进行的老族谱数字化工作。同时,新安铁门(包括周边)、渑池仁村、宝丰杨庄等地宗亲,开始创建续谱微信群。族谱纂修工作,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启动。
自此,族谱续修工作基本按上述方案实施,除各主要迁居地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商定外,方案未做变动,方案最初要求各主要地区负责人不仅需要会微信,更要懂电脑操作以方便使用族谱软件。铁门当初未找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19世宏斌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起来,并要求其胞弟运星来具体完成。续谱工作一直按部就班地进行,续谱过程中,大家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失散宗亲。
在族人们收集信息的同时,我继续将原族谱录入电脑,在录入卷一文献的过程中,因眷印的族谱没有一本是字迹完全清楚的,几经折腾把五本卷一拼对后才算看清并基本完整地录入电脑。
在录入过程中,还遇到其他一些困难。除了一些古文字不认识外,还有一些词语难以理解,典故不知来历;其次,有些古文字,电脑文字输入法无法录入,不得不借助网络的部首查字来复制粘贴,尽管如此,仍有个别字无法查到。比如『潞』等字,只能用专用字符编辑程序来造字了。
通过网络查询,增加了很多知识。对族谱文献的学习和研究,使我认识到,有必要对族谱文献进行尽可能通俗的注解,以便我辈及后世子孙能够理解。于是,把族谱文献加上了标点符号,同时对一些生僻字和词汇标注释义。
三年来,我们采用电脑软件续谱方法,不仅处理的信息量巨大而且效率极高;无不感受到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通过这些手段,我们找到了遥远的、失散多年的亲人,比如山西运城的杨华峰(18世)一家、内蒙古兴安盟明水镇的杨春喜(19世)一家,还有甘肃张掖的杨国胜(16世)一家。寻亲的过程一波三折,几近绝望,但最终都找到了。
通过两年来众族亲的共同努力和付出,铁门杨氏族谱纂修现已大功告成。
本次续谱取得的主要成果:一、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实现了铁门杨氏族谱(包括原谱)的数字化,族谱成果不仅可以是纸质版的,还可以是电子版的,以电脑和手机即可查阅并存档,同时将《铁门杨氏族谱》卷一和卷二扫描存档,使族谱文献得以长久保存,并可在所有家人中分享传阅。二、以数字化存储的族谱数据,为今后续谱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任何时候可直接利用现有续谱成果而无需重复录入已有数据。三、找到失散更多年铁门杨氏同宗,比如禹州市鸠山镇楼院村、伊川县平等乡杨寨(原杨马寨)、洛阳洛龙区李楼镇凉洛寨—嵩县田湖等地、新安县北冶镇王岭、石井镇石井村、五头镇北沟村、孟津县麻屯镇小关庄等多支杨氏宗亲,并续入族谱。四、宝丰支系人数众多,前次续谱时虽找到因故未能续入,本次续入。五、考证了铁门杨氏季宗来历、始祖茔位置、始迁时代和地域、叔宗五世人数及排行等相互矛盾或引人误解的重要问题,考证文章也将录入族谱。六、本次续谱将《铁门杨氏族谱》宣统三年(卷一)、1992年续谱(卷二)、以及本次续谱成果,汇编为整一卷。内容又具体分为:序言、族训、凡例、光荣榜、祭祖相关、古文物相关、族谱考证与探讨、艰难寻亲、总谱及各宗支分谱等。
三年来,因国道310改线占地,导致杨氏叔祖茔迁移。本次迁移,又引导我们考证并纠正了先辈和我辈对始祖茔位置的重大误解。多少年,先祖都将候家坡叔祖莹误认为始祖茔,几乎将位于庙头南牌西南坡真正的始祖茔彻底遗忘。好在,宣统三年《铁门杨氏族谱》明确记录了始祖茔碑文,并说明位置、周边地形和座向,甚至还有茔图。为我们纠正错误奠定基础,才使我们将始祖茔迁移至叔祖茔上位,并于2021年3月27日立碑。始祖茔立碑次日,在位于仁村的叔宗十三世子蘭碑文上,又有新的重大发现,碑文明确记载了迁铁门的杨氏始祖名讳,长明次清三白,即伯仲叔三始祖。叔宗二至七世,分别为宇宁、平、昌、恭、学中,可保(原谱已知)。伯宗二至六世无考,仲宗二至四世无考,季宗三至四世无考。
杨氏族谱纂修,两次祖茔迁移,两次祖茔立碑,以及伯、仲、叔三始祖名讳的确定。都是铁门杨氏家族极为重要的事件。
本次族谱纂修,除取得上述成果外,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不足,以致族人信息不够完善。我杨氏族人虽精诚团结热心续谱,但仍有一些族人,对待家族事务态度冷漠致使族人信息收集长期陷于停滞甚至无法收集,个别族人明确表示不参与续谱。某些支系族人信息收集不够完善,普遍缺乏生卒时间。此为本次续谱之重大缺憾!
纂修族谱的成本支出,全部为热心族人的自愿奉献,包括交通、通讯和少量文件打印等。纸质族谱的印刷需族众按成本价自愿购买。如我杨氏族人不愿购买或无力购买,仍可享有《铁门杨氏族谱》电子版,在电脑和手机上均可查阅并存档。
本次族谱纂修,方法上是一次革命,内容上有所创新,成果上以电子版(辅以纸质版)为主要载体,为铁门杨氏族后世续修奠定坚实基础。但是,限于水平,我们虽极尽全力,仍不免存在不足和差错,留待后世有识族亲完善吧。
需指出,数年来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COVID-19病毒诡异爆发、仓促研发之试验性疫苗在国际范围强制接种,公平正义被普遍践踏,国内外资纷纷撤离,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我杨氏家族正经受考验,祈盼家人们以坚强的意志挺过去!
19世 德寿沐手敬序
2021年10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