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西华窦氏的百年续谱史
商水、西华窦氏的百年续谱史
商水王沟桥村、西华唐坡村、商水城下村的窦氏本是一个始祖,而后又分为多支。早在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63年),有一个农村妇女肩挑两个窦姓的男孩外出逃荒,由殷川县(今商水县)的王沟桥村来到了西华县的唐坡村,并定居了下来。在历史的发展中,窦氏子孙不断繁衍,支系不断扩大,家业兴旺发达,唐坡的窦姓居住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窦庄”。清朝嘉庆年间(约公元1800年左右),唐坡六世族人窦旺经友人介绍,发现殷川汝阳一带土地肥沃,有发展前景,经多次探视,才决定举家迁徙,率三子一侄来到了现在的商水县城下村。在窦旺及其子孙的共同努力下,窦家的田地不断增多,财产不断增加,人口越来越多。建造了窦氏庄园,创造了窦氏辉煌。
解放前,窦氏各支族都有家谱,窦氏祖坟旁也各自都立有古碑,详细刻录了本族窦姓迁徙和繁衍的情况。相传清朝宣统年间(约1910年左右),商水县城下村窦姓六世祖万璧曾有续家谱之愿望,并东奔西走,与商水王沟桥、西华唐坡的窦姓族人共同商讨续谱之事。后因适逢乱世,困难重重,又加上本人身体欠安等原因,未能如愿。后来,又经过了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太平的阶段,续谱之事一直耽搁了下来。在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中,窦家大院的土地、房产被收归国有。
传说《窦氏族谱》和窦家大院的地契一起珍藏在一个木匣子里,交给了一位姓雷的家人保存,后来又将地契与家谱交给了当时的政府工作人员,至今无处查找。窦家大院的房子,先后被国家作为粮库、盐库。房屋因腐蚀和多年失修而损坏,后来被逐渐拆除。至今,所有建筑已毫无痕迹,只留下一棵古老的皂角树可作见证。刻着窦氏历史和家谱的石碑也于1958年的大跃进时被销毁,形成了现在本族无谱、无碑、无据可考证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经济腾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时代。在全国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号召和要求下,我们窦氏家族也开始了寻根和续谱工作。河南窦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口窦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窦全安,亲自前往商水城下探究和督促窦氏族谱的发掘和编著工作,王沟桥的窦氏族人广敬,不辞劳苦地联系西华唐坡族人窦守军、窦国营,商水城下族人窦天朗、窦改正、窦富全、窦占元等,共同探讨了窦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宣传寻根续谱的重要性。他们并多次自费参加周口市窦姓历史文化研究探讨会,并在王沟桥窦氏始祖坟前进行了祭拜。
为了窦氏家谱的续编工作,商水王沟桥的窦广敬先后查阅了许多有关窦氏族人的家谱序字,从“修身”、“为学”、“经商”、“仕途”、“耀祖”几个方面,精心挑选了几十个字,在和守军、广森、广志、国营、改正、富全、乃学、占元等族人共同探讨下,最终决定:结合大家记忆中的“世、景、万、美(守)、广(国)”序字,再追续二十五个字,形成了今天的《字辈谱》。
字辈谱
字辈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上的高下。有了《字辈谱》,以后的族人才不会错位。它能使族人们产生亲近感,让更多的族人和睦相处,共谋发展。
君(天、文)、礼(乃)、友、善、亲,勤、修、师、道、敬,公、平、诚、信、厚,清、正、廉、洁、仁、吾、宗、永、盛、隆。
这二十五个字作为窦姓后辈的序字,本次修谱序字,按“广(国)”以下接续,“天”、“文”与“君”同辈,“乃”与“礼”同辈,同辈的字可并用。也就是一世至三世字辈不详,自四世起为“世、景、万、美(守)、广(国)、君(天、文)、礼(乃)、友、善、亲、勤、修、师、道、敬、公、平、诚、信、厚、清、正、廉、洁、仁、吾、宗、永、盛、隆”
做普通人,最起码的标准就是要忠孝为先,忠君守礼,遵纪守法。这乃是为人之根本,平日处事要与人为善,友好和睦,亲和乐行;读书做学问,要勤奋修为,尊师重道,谦恭戒躁,吃得了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够有所造诣,成为学术大家;搞经济做生意,讲究的是公平诚信,忠实厚道,唯此才能够做大做强,积累万世之业;从政做官就要清心寡欲,正直为民,廉洁修身,明辨事理,唯此才能够使我窦氏家族永续家业,万世昌隆。主要是突显为民、为学、为商、为官之要义,此乃后续二十五字取义之精髓,望我窦氏族人以此为激励,传续窦氏百年基业于永久。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