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焦氏家谱网 >> 焦氏宗亲网

焦林焦姓编谱简记

时间:2023/7/7 16:45:21 发布:新闻编辑部

焦林焦姓编谱简记

我于一九九六年退休,二零零五年春,得知离休老干部焦功题想把全市焦姓的续谱工作托我组织完成。后我与焦功题会面时,他谈到他曾看到内乡县志,焦姓是焦国之后。太朝公十一代孙焦道扬于二零一二年在赴延安参观回途中,途经陕西黄陵,看到了全国姓氏研究会记载有焦姓属第一百二十八姓的简易历史资料。焦国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史记·周本记》曰:『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段文字反映了西周初年周武王克殷,建立周朝。为巩固新政权,周公旦革新政治,建立宗法制度,大封有功之臣。广泛分封诸侯国以护卫周王室。其后又遍搜先圣王之后,褒封天下,稳定社会。关于焦国的位置,《汉书·地理志》载:『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水经注》卷四中说:『陕城,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括地志》称『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焦水即今天的三门峡市苍龙涧河,由此可见焦国、焦城的位置应在陕州古城旧址的东北部。这些文献记载足以说明:三门峡是最早见诸史籍的焦氏发源地。《辞源》中说:『焦:姓,子孙以国为氏。』说明焦姓源自焦国,是焦国族人为纪念祖先而用的姓氏,焦姓应该是三门峡焦国族人的后代。随着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平王的东迁,宝鸡號国也被迫迁到今三门峡,焦国的土地被虢国占有,焦氏族人除留在本地外,向东迁徙到河南中牟、淮阳和安微毫州、山东嘉祥等地;也有向北迁徙到山西阳城、河北沙河等地的。焦氏族人以氏为姓,在西周以后的三千多年时间里,随着朝代更替,风云变幻,焦姓后人也不断迁徙、繁衍,现遍布全国,人丁兴旺,人口多达一百六十万,是我国第一百二十八个大姓。但不论身居何方,焦姓祖居地在三门峡是毋容置疑的。

焦林焦氏始祖太朝公于明代末期由巩县迁居邓州焦林迄今已逾四百年!同时期由新野焦楼迁居焦林的焦全始祖,至今已繁衍生息达十五代。始祖焦太朝公迁居焦林,议定辈字,即“太云尔如有、自金士振春、道学忠信启、克复应作先“共二十代。

至今焦林至克字辈已有十六代,薛营焦姓至道字辈已有十一代。据考证,在明末清初焦姓之祖焦玉迁于廖寨起,至今已发展到学字辈有十二代约三百年,二十余户,一百多人。在我接受焦功题的委托之后,曾赴焦林找有关族人商谈续谱一事,均无合适人选。我只得于二零零五年先将廖寨焦姓查明并记载清楚,遂于二零零八年清明节前打印成册,分发族人保存。

二零零八年下半年,焦林太朝公之十二世孙焦学温及其侄子焦中厚受焦林热心续谱人的委托,到我家商谈三地焦姓的续谱事宜。二零零九年元月八日约请我回焦林,和三地续谱代表协商续谱,族群的热情使我感动。焦学温等人经近一年的访查,查清了焦林焦太朝等坟莹的位置,也有知情人说清了文革时期被埋藏石碑的位置,遂于二零一零年清明举行了重新立碑的仪式,廖寨、薛营焦姓均派代表携礼金到会祝贺,隆重异常,并商议了续谱的善后工作。我于二零一一年五、六月份,和族人焦耀宇赴薛营查清了六代人的续谱情况,并整理成册,但焦林人多事繁进展滞后,直到二零一四年才结束。

续谱的后续任务,因我年事已高,体力有限,记忆力衰退,已无法承担。经多次协商,续谱工作均由焦学温组织实施。近两年,经学温艰辛努力,亲赴新野焦楼、焦店,调查焦林焦姓是否由新野焦楼、焦店的焦姓迁入,并与巩义市焦姓热心族人联系,初步了解焦林焦姓的迁入情况,并写了焦姓渊源一文,及巩义市焦姓族人焦九做提供资料证实。焦林焦姓在明朝中后期由巩义和新野的焦姓先后迁入之事。焦学温在焦姓家谱续谱工作中,有人理解也有人不理解,有赞扬,也有反对,但学温仍饱含家族情怀,以坚定的信念排除干扰坚守工作,至今已高质量地完成了支系的焦姓续谱工作。

续谱工作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善事,但真正运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族人焦学温,曾任市党校教员,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市党史办负责人,对这方面的工作比较熟悉而且热心,加之文字功底扎实,责任心又强,现已圆满地完成了焦姓家族的续谱任务。作为焦林家族一员,我深感欣慰!

焦林焦姓修谱发起人:焦春方

敬书于二零一四年五月

上一篇:焦林焦姓祖莹概况

下一篇:《邓州焦林家乘》续修家谱捐资纪实

焦氏字辈
焦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