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编修《池氏族谱》好传统,代代相传,旺族兴家
发扬传统 旺族兴家——《池氏潮裔宗谱》序
国家编史,地方篡志,家族修谱,古今之道。读国史,能晓历朝之更替;看方志,可知各处之废兴;而阅家谱,则不忘百世之宗支,牢记祖宗之恩德。
姓氏,乃古代标志家族系统之称号。我国姓氏,由伏羲氏定为世袭,以父系传递,至今已历五千余年。姓氏起源,有依地名者,有依人名者,各从不一。我池姓氏,依地名而取者云:公元前十世纪中叶,周穆王封民于池。池为地名,即古之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民繁衍子孙,以池为姓。依人名取姓者云:战国时期,赢秦公有大司马公子池。池为人名。其子孙发达,遂以池为姓。
关于郡氏。我国诸姓,有以其姓氏发源郡地为其郡氏之习俗。池氏源于西河,以西河为郡氏之说有二。其一,战国时期,公元前四零八年,魏文侯命吴起攻克秦国,设西河郡,命吴起为守。西河郡为池氏在秦国之发祥地,故后世称池氏为西河郡氏。其二,池氏居渑池,原属北虢。公元前六六五年,北虢为晋国所灭,池氏祖先西迁西河,繁衍昌盛,故后裔以西河为起源之地。之后,池氏分支东迁西平(今河南西平县),世代兴隆,部分池氏则自称起自西平。书云:“池氏,望出西平”,即出于此。上述两种说法,池氏均源于西河。因此,池姓自古称为西河郡氏。而池姓古为豪门大宅,亦有西河世第之称。
池氏始祖为谁,现已无法确考。据记载,秦国丞相,有池子华,但不知他为池氏何代。池瑗,于魏黄初元年(220)任河南中牟县令,为池氏总代数之第四十世孙。若按每廿五年一代计,自魏黄初元年洎今二零零二年,瑗公之后有七十一代。上溯至池氏始祖,繁衍及今,最少应有一百一十余代。
开创黄良池氏之池潮公,被称为黄良池氏始祖。潮公起自江南,原籍按清初区划为江南省风阳府临淮县茅山。明弘治年间,潮公因调北征南,军务入黔,职任都匀指挥使,卒后明赠昭信校尉。家为军籍,职谥世袭。有碑可考者,已袭至其曾孙潜德。潮公功成名就后,率刘、李、马、翟四姓兄弟,卜居都匀府皇良堡。世固封守,百有余年。迄今,李、马、翟三姓,不知何时何故消失,仅存池、刘二姓。而我池氏,一枝独茂,繁衍昌盛。潮公生二世蛟、鳌二公。蛟公去向不明,无记。鳌公袭指挥使,昭信校尉职,生三世养龙、变龙、起龙三公。依碑铭礼,应养龙公为大,袭指挥使、昭信校尉之职。三世三公之下,有子十人,各为谁生,碑谱无记。四世德辈,潜德公袭指挥使及昭信校尉职,生五世莲芳公。藻德公有碑,无嗣。池四公生五世莲科公、莲第公,但其名为何,难以稽查。五世联进公、联聘公、联召公,其父为谁,无可知之。五世莲芳公、莲科公、莲第公,桑梓无墓碑,外出无记载,是以无考。莲芳、联进、联聘、联召四公,均繁衍后代至今,故我族以五世分为四大支系。迨至八世,莲芳公之后文彬(兰)公,于清雍正年间,迁居都匀府八寨厅长青堡。乾隆年间,文彬公六子中之凤舞公迁回故里皇良,凤侣公迁至大塘通州,生息繁衍。凤舞公之子映坤公,经商广西,繁衍后代。清光绪四年,坤公后代大部分复回皇良居住,仅余如城公一支住广西泗城府。文彬公所辖之地颇广,其子凤扬公居长青堡,凤翔公、凤呜公、凤炳公居于八寨党早,是为长青四支。清道光初年,文彬公之玄孙有茂公,迁榕江县平永居住,生育一支。清咸丰乙卯,社会动乱,族人避难。有去广西于光绪初年回乡者,有在外继续生息者。潮公民国甲子碑载“一支上云南”,未说是何支系。本次修谱,认真查考,未得其所。民国之后,居于梓里之外者逐渐增多。共和国成立后,族人因谋职,求学、经商、就业而从各祖居地迁居外地者更多。据统计,现有族人居住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台湾、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北京、内蒙、黑龙江、湖南、河南、四川、陕西等省市。真可谓支支发达,代代兴隆。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是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历来受到国家重视。一九八四年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和档案局发文要求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文中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有很大作用”。鉴于此,近些年来,国内编修家谱有风起云涌之势,可见传统与现实,古史与今情相容结合的重要性。
我族有编修家谱的传统。其时间,据现有谱叙可追溯至第十世映坤公之前。因历朝社会关系,家族累受兵燹之灾,兼遭回禄之苦,族人离散,宗谱遗失,遂使早谱湮灭,墓碑不全,族人们痛心疾首。百余年来,族人们累有重修家谱愿望,且尽力所之能及,在各大小支系,以包单、支谱形式,为修族谱作铺垫。国靖编史,家安修谱。近三十年来,居于各地的族人,不断回黄良寻根问祖,商讨编修家谱之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余自幼受尊祖爱族教育,深有家族是自己成长成才的沃土之感。中年之后,遂起修谱之念,尤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逝居家制守为甚,始编《黄良池氏宗谱》。一叶之舟,难以渡过沧海。二零零一年三月,有幸邀本族长房丹寨长青之宗侄继禹、继民、继能等,来贵阳鄙所,共叙同宗之情,并议修谱之事,获得共鸣。是年四月一日,余撰写《潮裔宗谱编修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和建议》,寄出征求族人意见,收到非凡反响,大鼓修谱勇气。七月,余向居于各地各支系的族人发出邀请,相约于当年国庆、中秋佳节同日的好日子,到故里黄良堡聚会,共商编修潮裔宗谱事宜。聚会如期举行,到会百有余人。会上组成了《池氏潮裔宗谱》编委会,对有关问题形成了共识和决议。会后,向各地寄送了会议纪要。由此拉开了我族编修大谱的序幕。一年来,由于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族人的鼎力支持,《宗谱》编修完毕,脱稿付梓出版,完成了族人们的心愿。但因时间短促,水平和条件有限,谱中尚有若干未查考清楚的问题,且遗漏错缺,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见谅。期我后人再修谱时,延续补足,发场光大,作得更好。受众之托,诚记焉。谨为序。
第十五世孙 池家祥
二零零二年十月上浣于贵阳家宅
上一篇:池潮公入黔后裔池姓族谱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