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官氏思茂公家族迁徙史略
《广西贺州官氏思茂公家族史》迁徙史略
一、思茂公生于广东永安、长于乱世
十三世祖思茂公于乾隆戊成年 (公元 1778 年)三月十八日生于广东永安县(今紫金县)乌石约,其祖父官朝辉,祖母徐老孺人,父亲官君球,母亲叶老孺人。
据《中国通史》 (1985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记载,从乾隆中叶开始,农民起义不断。如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年) 有山东王伦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四十八年(1783 年)先后有甘肃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起义。
乾隆六十年(1795年) 有规模较大的苗民起义,在苗民起义的同时,又发生白莲教起义。这次农民起义,以“官逼民反”为号召提出“教中人先纳税若干,将来按税授田”,农民向往得到土地纷纷加入起义行列。这次起义到嘉庆九年(1804 年) 被镇压下去席卷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前后历时 9 年,消耗军费亿多两白银,国库亏空。
据《紫金县志》记载,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建县前,分属长乐、归善两县地。明朝嘉靖年间,两县农民、矿工起义不断范围波及兴宁、程乡(今梅州)、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东莞,均以归善县 (古名) 宽得都和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其中归善青溪磅头山矿工起义持续 20 多年。省、州府数次派兵征剿因幅员广、山多林密、易聚散,而未见显效。明隆庆三年 (1569)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 设立永安县,取“永远安定”之意,故名。明景泰三年 (1452 年),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 (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民国三年 (1914 年),因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相同,民国中央政府批准,广东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 (因县城有紫金山而得名) 。
二、家族迁徙
本家族迁徙的路线大概是: 中原(河南) 一一甘肃天水一一福建一一福建长汀一一福建上杭、永定一一福建漳州府平和青草湖一一广东永安(紫金) 乌石约一一广西(贺州) 等地。
(上)官家族迁徙的大约时间
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从河南开封府迁入闽(福建)-一南宋绍兴八年(公元 1138 年) ,从福建迁汀州府一-天顺七年(公元 1463 年),从汀州府迁永定 (今上杭县)。据四川新都坝《官氏族谱》记载,官万六郎公 她梁六娘、严满娘,生于古洋,殁于古洋 (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陈正村,古洋是陈正村的一个小土名)。明季年间,六世祖官三十一郎,逃于广东惠州府永安县鸟石约岭下湾;清嘉庆九年(公元 1804 年),十三世祖思文、思贵、思昌、思发、思茂兄弟从广东省永安县 (今紫金县) 乌石约迁广西贺县沙田杉木冲口,开基立业。
思茂公家族迁徙的原因分析:
1.从时间上分析,家族南迁时间在 1645-1805 年左右,属客家民系第四次迁徙范畴。
2.从战事上分析,公元 1644-1805 年,由于战乱不已,战事不止。1644年,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并烧杀掠抢引起汉人不满。客家人开始掀起反清热潮,社会动乱,为求生存举家迁徙,历尽磨难。
3.从国内形势分析,除动乱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政府作出“移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元末明初至明末清初,因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移民政策,于是大量的客家人从湖广(注:湖广:主要指今湖北、湖南省。元代时还包括两广,明代则不包括,但仍沿用这个名称) 移居到川、桂、湘、黔、赣、浙台等省,有的甚至移居海外。本族清代族谱记载:“十一世祖官廷辉、龙辉四川出后” “十二世祖官君盛公往西蜀出后”。
4.从人口、资源分析,由于当时人口的发展,对生存造成压力,虽然生产也有发展,但毕竟地处贫瘠的山区,对发展经济极为不利,加上“土客相争”、“土客械斗”严重,就出现迁移求生的热潮。
5.入迁广西的原因。据《贺州客家》记载,19 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一部分广东客家人迁徙到广西,其中就有定居贺州的。当然,直接影响客家人避难西迁进入贺州的原因,还是发生在咸丰、同治年间的长达十二年的广东“土客械斗”事件。它既有官方的强迫安置迁徙,也有民众个人的避难行为。另一个原因是,清代,由于民族矛盾,“土客械斗”事件的激化,加上生存空间狭小,生活困难,被迫迁徙。
历史上大凡举家迁徙,大部分都因战乱、饥荒、贫困或姓单势薄、难以立足,才不得不举家迁徙。贺州沙田清代《官氏族谱》序言中的一个“逃”字,道出多少辛酸苦楚。
三、筚路蓝缕
为求生存,思茂公兄弟思文 思贵 思昌 思发 思茂公兄弟五偕母亲叶氏老人,结伴而行,他们带着练祖婆(婆太) 、徐人,祖婆(阿婆)、君球公 (父亲) 三代人的骨骸,挑着简单家当,踏上了漫长的迁徙之路。从广东惠州府永安县(今紫金县)乌石约秋荷村岭下湾到广西平乐府沙田炯有上千里路。这真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筚路蓝缕,风餐露宿,爬山涉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日行夜宿,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安居谋生之所。
清嘉庆九年甲子岁(公元1804年),思茂公兄弟终于来到广西平乐府贺县沙田圳小土名杉木冲 (又名,三木冲) 这个地方。
思茂公家族迁徙的方式分析:
1.结伴而行,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经历无数的劫难,最后在贫瘠、荒凉的沙田炯杉木冲落地生根。
2.靠步行,跋山涉水,沿路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所以说这本《家族史》是思茂公家族的一部迁移史,更是一部血泪史。
四、生存环境
广西平乐府贺县,古称临贺县,境内有临江、贺江,故名。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区) 结合部。东与广东省连山、怀集两县毗邻: 南与梧州市的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交界,西北与桂林市的荔浦县、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相连。是连接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较为便捷的通道,水路可从桂江、贺江到达广州,再到香港澳门。明末清初,有大量客家人迁入临贺县,这里便成了客家人较多的地方。
较早定居贺县的有土著、瑶族人、壮族人、本地人,他们更早地占据贺县的平地。
思茂公来到贺县沙田峒杉木冲口时,这里一片荒芜,杂草从生。前面的临江河 (统称沙田河,后称“小凉河”)蜿蜒曲折,清清河水流入贺江;后面的群山连绵起伏,松涛阵阵。左右两边靠山,犹如人的两条臂膀。正面有石牌山和形似笔架的三叉山。这真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好地方。这种地理生态环境,正是客家人建筑环境的最佳选择。于是,思茂公兄弟五人在杉木冲口搭起了简易的住房,在此定居。他们垦荒拓土开基立业,繁衍生息。至今,宗祠仍有对联“派衍天水源流长,宅卜临江世泽长”。
在杉木冲口定居后,本家族尊称思茂公为桂省开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