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刘氏家谱网 >> 刘氏宗亲网

谱记家族变迁,知兴衰,昭千秋,序世次

时间:2023/9/11 9:44:38 发布:新闻编辑部

谱记家族变迁,知兴衰,昭千秋,序世次

彦仲季刘氏族谱第十次谱序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乃民族华章。谱记家族变迁,上可告慰先人,下可鞭策子孙,知兴衰、昭千秋,序世次。析源流、承先启后,代远昭然,亲疏可辨。此第十次谱续实乃我刘氏家族之大事,喜事。

续谱赋

风雨同行,冰雪为盟。追根朔源,认祖归宗。谱之重续,刘家甚幸。

亲情永存,根深茂盛。功德无量,济世苍生。引领时代,描绘锦程。

爱族爱国,秉承家风。流芳万代,世世扬名。

明初洪武四年,我刘氏始祖讳十二,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太康,至今已六百四十九年余。始祖初来,定居于太康西南折桂村刘凤庄(现五里口乡库房刘和刘黄村之间),据县志记载,始祖迁来时,太康县只有5、6万人,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始祖来至此地定居安家,繁衍生息。原有石碑,上面写着『十二岁迁居河南太康等字样』因具体尊名不详,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把始祖称为『十二祖』。

始祖十二育有三子,长子彦明祖留居折桂村,次子仲明祖留居刘凤庄,三子季明祖移居今河南中年县刘申庄。彦明祖子二,长子彪祖,仍居折桂村,次子绣祖从折桂村去鹿邑县丹城集(当时丹城集属鹿邑县管辖),做布匹生意,在郸城北(现郸城县刘老家)落户。绣祖的重孙子四,长子居刘寨,次子居桥南头,三子居松树庄,四子留居刘老家。二世彦明祖后裔一支六世文学携堂侄思器、思礼、叔侄三人从折桂村迁居高朗党村,二支六世壤从折桂村迁居朱口。

二世彦明祖八世增寿祖生八子(后称党村八门),其中三子锡祚祖(九世)在明朝神宗万历年间是个驸马,因在朝有功,神宗发诏赐建刘家祠堂,祠堂门头上神宗御赐『圣旨』匾额,凡路过刘家祠堂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明末清初,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太康,时值兵荒马乱,族人走散,家谱毁失,后幸有中宜(字:调六)族人不乏辛劳,徒步数千里,历经十二年,又把族谱得以重续,因以前的族谱丢失,无从考证,所以后人称此次续谱为一续。据记载,咱们刘氏族谱原本有三套,长门彦名祖一支党村、朱口一套谱;二门仲名祖后裔一套谱;郸城北一套谱。三门季名祖因当时交通、通信不便,失去联系。因三套谱各自辈份排行,不利交流,民国八年(1919年),党村、后营十九世常俊祖、郸城北十九世祖金陵祖、县南双杨村十九世秉懿祖三人带领全族完成了三谱合一的历史性伟业。实现了我刘民家族的大团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常俊祖、金陵祖、秉鹤祖带领全族对刘氏家谱进行了第二次重续,并集全族之力完成了刘家祠堂的重修,圆了刘氏家族世代的夙愿。因历史原因,记载不详,党村族人和郸城族人四处奔波,转南走北,多次、多方打听,也没有找到咱们这支刘姓出自哪里。功夫不负有心人,族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几经周折,终于与中牟季祖后裔取得了联系。中年季祖后裔回到了我们的大家庭。实现了我们刘氏家族大团圆。为纪念始祖,经太康县、郸城县刘氏宗亲协会共同商定,于公元二〇二〇年八月,正名为彦仲季刘氏。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我族刘氏。人丁兴旺,良才济济,编纂刘氏家谱,可谓正当其时,此次编谱族人和族老共襄义举,承得太康刘英寺第二十一世先奇,党村二十二世士根、朱口二十二世世芳,郸城二十一世先彪、二十二世蔚涛,中牟二十二世明玉等族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得以顺利完成此刘家族谱重续之大业。

公元二〇二二年四月八日 党村二十二世孙 刘迅沐手拜选

上一篇:续家谱是一种孝悌行为,同时也是历史的留影

下一篇:撰修排行,上可以不失祖宗之传闻,下可以开启后世之法守

刘氏字辈
刘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