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方氏家谱网 >> 方氏宗亲网

方为民:用对比法论证方氏发源地

时间:2023/12/26 10:03:43 发布:新闻编辑部

用对比法论证方氏发源地

(征求意见稿) 

方为民 综述 

没有对照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又都是在矛盾中存在的。没有哪一种事物是孤立的。人单独认识一个事物,不如把它的对立面也同时列出来,进行比较,效果更加明显,对其认识更加清楚,结论更加准确。因此,对方氏发源地存在“两处方山”的说法,通过对比加以陈述,帮助宗亲们更清楚地加以辨别,最终促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达成共识。

一说“六合方山” 

浙江淳安、安徽歙县相邻地区部分谱在“地理志”或“雷公行述”或“方山世家”中载曰:“雷为佐相,封于方山,即今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地方六百里,食邑二千户(注:有的谱记为“二千五百户”或“三千户”),因封赐姓为方。”或“雷为左相,封于方山,即扬州府六合县东方山府地是也,地方六百里,食邑二千户,因封赐姓为方。”或“按方山之域,在扬州六合县邗沟之东,地方六百里。” (点评:在歙淳地域内,部分《方氏宗谱》有以上内容,说法大同小异,不一一列举。)

但经过编纂《中华方氏全族统谱》28 年的大小研讨会议及近年来方氏各微信群的各种举证、考证与研讨,认为雷公封江苏扬州六合方山为方氏发源地的条件不成立,其理由如下:

1、方姓人历代口口相传:我们是“河南方”、“河南郡”、“河南堂”,从未提到“江苏方”、“扬州郡”或“江苏堂”、或“六合堂”。

2、持“六合方山”派的唯一证据来源于汪行忠的序,而是一人同年的两篇序,一篇提及河南;一篇言及“自方雷氏之子方明袭爵为相之后,世居古扬州邗沟之东”疑似此处加上的一段话为后来修谱者所为,不然同一人怎么会写内容相似度极高的两篇序?再进一步分析,从作序的时间看,汪撰序的年份已是上百岁的老人了,不知是否健在,即使健在还能不能作序,能作序又怎么会盖任上之印?

3、纵览方氏历代谱序,谱载“六合方山”是明代才开始进入方氏宗谱的“补丁”,之前是没有的,这样加上后,晚了雷公封方山得方姓 4000 年。所以从歙淳外迁后裔之谱是没有“六合方山”的。

4、明成化二十三年岁次丁未(1487)秋赐进士出身同邑双桥郑达德孚撰(印)的《新安歙环山重辑渊源流芳谱论》一文指出:“方山之封在扬州六合一说之误,宁不昭乎!”(点评:明代的方氏谱论已经指出,方山之封记为扬州六合一说是个误记)。

5、方氏历代名祖在撰方氏谱序时,没有一人言及发源地是“六合方山”的,而是提“河南”。

6、江苏省官方发布的沿海地图显示:在 4000 年前,扬州为海岸线,邗沟之东 600 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六合方山是长江口的海边孤岛,从地理学的角度,证实了古扬州是“沧海变桑田”之地。(点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以当时的生存条件,在海边封地之说不能成立。)

7、据《道程及郡国志》一书记载,唐代扬州因滨江近海为东方四大海港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扬州的别名也称“海城”。唐代诗人李白《广陵赠别》中的“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诗句就是“扬州在海边”的佐证。

8、江苏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历史学会理事长张传藻为《中华方氏全族统谱》“发源篇”撰写的《我对方氏发源地方山之争的看法》一文中,根据扬州之东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背景全方位分析后,对谱记“六合方山为方氏发源地”的说法进行了彻底的否定。(点评:张传藻理事长的观点,代表了江苏官方的观点。详见统谱 182 页)

9、如果尊称紘公为“江南方氏始祖”,那么封在六合方山的雷公、世居扬州邗沟之东的二世祖明公为何祖?紘公迁歙之东乡(今淳安曹湖)之前,江南有方姓吗?(点评:若雷公封在扬州六合方山,或江南早就有方姓人居住,那就不能称紘公为“江南方氏始祖”,反之雷公就不是封在扬州六合方山。)

10、资料最全面的明嘉靖《六合县志》上,记有 59 座山,唯独没有方山;也无方氏发源地的蛛丝蚂迹记载。(点评:此县志对方山向无记载,六合方山为发源地就无根据。相比之下,河南《禹州市志》有载禹州方山为雷公受封之地。)

11、淳安圭川方村《河南方氏宗谱》在“方山”章节中载:“方山,一名天印,古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之棠邑,秦属方山者,在六合邗沟之东安昌乡之安吉里,自明以来隶应天府。” (点评:其谱在“方山说明”中,明显地篡改了藏公的首篇谱序内容,将河南巩县的安昌乡安吉里移植到了江苏扬州六合方山。且此方山又名天印山,实为今南京江宁区方山旅游风景区,与六合区方山同名不同地,且一在江北,一在江南。文字移植、地名混淆,让封六合方山更是让人难以置信。打回原形,方氏源头还是在河南。)

12、“六合方山说”,在 4700 年前,雷公封六合方山,食邑二千五百户(有的谱载食邑二千户,有的谱载食邑三千户),但真相是:雷公受封方山过了四千年还没达到这些户数。经查明嘉靖《六合县志》显示: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才二千二百六十户,一万四千九十五口,男六千九百四十一,女七千一百五十四,即雷公受封方山过了 4088 年还没达到二千五百户;到了天顺六年(1462),即封山过了 4159 年才达到二千五百五十八户,人口一万八千五十三,男一万一千八百九十二,女六千一百六十一。另外显示:明代《六合县志》无方山记载。(点评:这些数据表明,与有些谱记载六合方山差距悬殊离谱,令人难以置信)。

13、河南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认定中心确定:“方姓源于河南省禹州市,至于扬州,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较短。” (点评:若强调江苏南京六合方山真实为方氏发源地,也可以让江苏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认定中心确定。全国大部分姓氏发源地在中原地带——河南,这是当时人类生产力水平和中原地带的生存优势决定的,作为最早“开基六姓”之一的方姓,偏偏受封于天涯海角的六合?)

14、雷封“邗沟以东六百里”之说,没有依据,六合、扬州两地包括方山,南边靠长江口,又属于滩涂沼泽之地,雷封“邗沟以东方山”之说的方向也是错误,六合方山在古邗沟以西而非东。(点评:这只能说明,在历代对方氏发源地的问题上是纸上谈兵,可以断定,历代先人没有到过六合方山祭拜雷公或考察,所以才写错相反的方向)。

15、为何汪行忠报皇上的进叙里,没有提到雷封六合方山的字样,而同时写进叙序有“雷氏家绥州河南郡渤海县安昌乡安吉里也(注:即今河南巩县境内),自雷子方明袭爵之后,苗裔相承,簮缨不坠。”之后歙淳谱就把“世居扬州邗沟之东”的一篇作为唯一证据而用上了,序曰:“自雷氏子方明袭爵之后,世居古扬州邗沟之东”。(点评:方明生活在河南具茨山一带,与邗沟无关)。

16、方氏发源地“六合方山说”一些人,将六合方山近代的“芃天寺”私自改成“雷公庙”或纪念嫘祖的“娘娘殿”,还编了许多的说词,且振振有词。蔡明义捏造南京的雨花石是轩辕黄帝送给嫘祖的定情物的传说;方教授们还忽悠外姓某教授为自己站台,于 2023 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导演了一曲到“芃天寺”里去找方氏祖先和祭拜祖先的闹剧。这一切言行都是在打造和巩固“六合方山说”,为所谓的方姓发源地造势,并借用江南方氏始祖和淳安祖地的名义,在发源地问题上为其正名和张目。

一说河南方山 

雷公是我们方、雷、邝三姓的始祖,据各史籍传说记载:他“助黄帝伐蚩尤功封方山”。黄帝立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市一带),在得胜会盟后黄帝对有功人员以地封功,将协助他打天下的大臣包括雷公、大鸿氏、雍父、力牧、风后氏,封于有熊旁边今禹州市、新密市一带。由此,雷公因地为姓而成为方姓始祖。全国各地及海外大多数方氏族谱记载有方氏发源于“河南方山”,河南省官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组织专家依据史籍、方志、考古、治域、地貌、文字、遗迹、传说等学科对方氏族谱作了大量综合考证后,确认河南禹州境内的方山是方氏发源地。

发源地是个历史问题,历史研究有一条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因此,仅凭族谱一种依据来确定发源地是不能成立的。但个别方氏宗亲以安徽交界歙淳地区及周边地方的一些族谱有记载为由,说方氏发源于江苏“古扬州邗沟以东”“六合方山”,但这一说法经不起国史、方志和地理变迁的检验,而且那些谱记大多数逻辑混乱,自相矛盾,经不起推敲,因而无法得到大多数宗亲的认同。

笔者综合近 30 年来广大宗亲提供的大量资料,国史、谱牒、现状相得益彰。证实方氏发源地在河南或河南禹州。

1、安徽潜阳《方氏宗谱》载:“唐朝奉行郎秘书正字事臣汪行忠进叙曰‘雷氏家绥州河南郡渤海县安昌乡安吉里也(注:即今河南巩县境内),自雷子方明袭爵为相之后,苗裔相承,簮缨不附’”(点评:这就是汪行忠的正序,已载清代的《淳安县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2、古歙之东乡——歙县瀹坑《方氏宗谱》手抄本曰:“方氏之始而得其姓鼻祖雷,雷乃神农九世孙榆罔帝之太子,让德位禅轩辕,反臣事佐而居左相,因伐蚩尤有功,封于方山,遂后而为氏也,世居河南”。 (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3、古歙之东乡——淳安赋得源《方氏宗谱》序曰:“……紘公之裔与其昆季侪、俨二公同为方氏鼻祖也,而方氏亦肇河南,甲于青溪”。 (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4、青溪(今淳安)宋代状元方逢辰所撰写的“方氏宗谱序”,首句就是:“本姓始于雷公,世居河南”。(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5、青溪(今淳安)元代文学家方回表述方氏发展源流史的三话:“方氏起源于方山,肇迹于河南,甲兴于青溪。” (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6、《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卷二·源流考·四十六页载:“吾方氏肇自炎帝神农氏,八世孙帝曰榆罔太子雷,让德弗嗣,后偕弟实相轩辕伐蚩尤削平僭乱,宁一天下,受封方山,因地为姓,是方山河南从兹始矣,其丰功盛烈垂于史册,稽诸灵枢问答之词精明天道,洞究阴阳,愈出而愈不穷则其胸中所养,固已悄在于圣贤之下矣!其子明左黄帝载成辅相弘一代,治功与诸臣称为七圣,父子相继贤可知也。”(点评:这段叙述才是正常的表达。没加“六合方山”补丁,方氏源头在河南。)

7、萃涣堂《方氏会宗统谱》曰:“榆罔太子雷,让德弗嗣,后偕弟房实相轩辕,伐蚩尤削平逆判,宁一天下,受封方山,因地为姓,是为方山河南之族,从兹始矣!”(点评:此载“源流考”,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8、《方氏族谱·原序》:“方氏自受姓以来,世居河南”。(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9、淳安威坪《桂林方氏宗谱序》曰:“受封方山为姓,是河南之族从兹发祥矣”!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0、《方氏宗谱》原序(高塘西村重修家谱序)曰:“太子雷封居方山,因以为姓,号曰河南”。(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1、叙伦堂《河南方氏宗谱》方氏谱序曰:“騐之谱牒,历历可稽,其始也,大抵皆出于河南,葬于涿鹿,迄今以河南名郡……”(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之后郡望河南。)

12、《方氏源流宗谱序》曰:“故受方山,河南食邑,因方为姓”。(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3、安徽《潜阳方氏宗谱》光绪丁亥牧亭《方氏宗谱》序曰:“方姓始祖自雷公封于河南方山。” (点评:此谱序直指雷公封于河南方山,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4、六桂堂《宁波舟山方氏宗谱》载:“宋代方桂森撰《河南方氏统宗衍庆图序》曰:封于方山,以地为氏,厥后显公、千期公相继而望于河南,故郡曰河南”(点评:即封方山于河南,显公、千期公相继而望于河南,再后才郡望河南,有力佐证了有人提到河南就认为是“河南郡”,潜台词是六合方山在河南之前的谬论。)

15、明代方荣撰《临河方氏本宗源流考》曰:“帝榆罔太子雷……受封方山,因地为姓,是方山河南之族从兹始矣。” (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6、敦叙堂《方氏宗谱》曰:“雷封于方山,因以方为姓,递传封河南云”。(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7、淳安方爕宋政和五年(1115)谱序曰:“可见睦州祖始河南太宗”。(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8、淳安《方氏宗谱》曰:“雷佐轩辕为左相,封于方山,其后因以地为氏者也。雷裔孙讳显及千期者,相继受封于河南本邑,故世为河南人。” (点评:显公与千斯公不是首迁河南,而是相继受封于河南本邑,即雷裔孙讳显及千期者,相继受封于河南本邑,最后才望于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19、安徽歙县和乐堂《问政方氏族谱》旧序“方氏族谱序”曰:“尝观东南方氏之谱,有始于周卿士元老者,有远及炎帝孙方雷者,自河南而歙,享爵食采……” (点评:尝观东南方氏之谱……自河南而歙……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20、《方氏宗谱序》曰:“于方雷而氏于河南,实榆罔公之子雷……封于方山,号方雷氏,后子孙以国为氏” (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21、广东惠东六桂堂《方氏宗谱》封面载有:“六桂家声远,河南世泽长。”(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22、近 40 万人的广东省观之祖下“金紫六桂七兄弟”之裔的方氏宗祠对联,多为“河南世泽,六桂家声”。(点评:方氏源头在河南,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23、湖北蕲春县千四公支系先祖留下了古迹文物——门夹石条八个字:“河南世第,元老名家”。(注:县文化馆发现后欲出资 35 万搬走,而被方氏族人婉拒。河南世第——即方氏出自河南且世代显贵的大族;元老名家——元老指辅佐周朝赫赫有名的叔公,意为出自名家之后;又有御批“名家盛典”,充分佐证了雷公封于河南。)

24、徽州文旅体局主办的一期视频节目“黄山有座山,局长带你看灵山”中,黄山市徽州区文旅体局局长讲到灵山方氏得姓始祖,说道“方姓 4700 年前始祖雷,被封河南许昌一带。” (点评:许昌一带包括河南禹州。)

25、《禹州市志》在 778 页“禹州历史名人”载:“方雷,为黄帝大臣。初从黄帝活动于陕、甘及山西南部。后随黄帝入中原,活动于今禹州具茨、箕山一带,因‘佐黄帝伐蚩尤(即著名的涿鹿之战)有功,封方山(即今禹州市方山)。”方雷又称雷公,精医学药理,黄帝曾向其求教药经。与伯歧合著《内外经》,其药谱后世称‘方’或‘外方’”。

“方雷后裔又分“方、雷、邝”三姓,繁衍于大江南北,惟方姓一支尚留有居住之洞穴。方山脚下原有庞大的方氏祖茔,至今仍有遗骸、陶片、剑镞之类被水冲出。”(点评:相比之下,《六合县志》无一字记载方氏发源地。)

26、淳安《遂阳大墅方氏宗谱序》曰:“雷公方山受姓以来,世居河南,因官随徙洛阳,大宗则以河南为最。”(点评:雷公受封于河南,世居河南。可见浙江淳安的记载并不是一边倒的,当地《方氏宗谱》有记“六合方山”为发源地,也有记河南为发源地的。)

27、经中央电视台 4 台(国际频道)《天涯共此时》栏目认定并制成《方姓及其由来》专题片,于 1999 年 7 月 16 日和 21 日由主持人桑晨向全球播出后,立即引起海内外方氏及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方姓祖根在禹州符合历史事实,得民心,合民意!(点评:淳安有些人以宗谱为多届官修为耀,当今作为中央喉舌的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定性与结论是不是官方性质?)

28、中央电视台《百家姓氏讲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方姓的由来》,认定方姓发源地在河南禹州方山。

29、2016 年 6 月 17-18 日,中共河南省禹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河南省禹州市方山溯源国际恳亲会”,国内各地方氏宗亲代表和韩国、泰国及台湾地区方姓团体组团参加。(点评:相比之下,当今南京市六合区委、区政府未想到开这样的大会,因他们没听到传说和历史资料作为底气。)

30、湖北孝感方集《方氏宗谱》“世系总图”标题显示:“历代源流本图第一,此图自雷公受封得姓后,世居河南,叙至望公止,录灵山谱。” (点评:安徽灵山谱、湖北方集及湖北全省《方氏宗谱》,都记载雷公受封得姓后,世居河南。)

3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为《中华方氏全族统谱》题词:“方氏乃方雷氏之后,根源地在禹州方山”。(点评:相比之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老党委书记不可能题写:“根源地在六合方山”。)

32、河南省禹州市市长张明山为《中华方氏全族统谱》题词:“方姓祖根,河南禹州”。(点评:相比之下,六合区区长也不会题“方姓祖根,江苏六合”。)

33、方氏联临派居临河前族迁扬州支谱载:“受姓鼻祖雷公:炎帝神农八世孙帝曰,榆罔太子雷让德弗嗣,后偕帝房实相轩辕氏伐蚩尤削平僭判宁一天下,受封方山,因地为姓,河南之族自此始矣。”(点评:江苏的《方氏宗谱》也记载河南为发源地,但他们不知本地的六合方山为方氏发源地。)

34、徽州方氏方利山任会长期间,于丁酉(2017)在柳亭山真应庙旧址举行清明祭祖活动,祭祖台上巨幅彩色背景上,雷公像旁载文:“方雷,中华方氏得姓始祖,神农炎帝十一世孙榆罔长子,黄帝之左相,受封于河南方山”。(点评:真应庙作为会宗统谱之地,也秉承“雷公受封于河南方山”。)

35、富文堂《方氏宗谱》广公《族谱总序》曰:“方氏世系世居河南,始于黄帝,有方明御游具茨山,称为七圣。” (点评:始祖雷公、二世祖方明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河南,而非邗沟之东的滩涂沿海。)

36、雷公,《登封市志》载:“方山古诸侯国,起源于上古黄帝朝,约公元前 2699 年至前 2100 年之间”。据《元和姓纂》云:“雷姓乃神农炎帝,榆罔之子雷,擒蚩尤有功,黄帝论功赐封方山国,称方雷氏。后人以名易雷姓,以地易方姓,方雷两姓同源。”(点评:河南省登封市的市志记载,“方”“雷”两姓同源,且雷氏认定雷氏发源地在河南登封一带。这是有力的佐证。)

37、集庆堂《河南方氏宗谱》载《河南方氏楷公流源序》曰:“方氏自先朝何桌首题河南世家宗谱详考史鑑,六姓之始郡乃诸派之宗,故河南方氏非丹阳、洛阳诸郡可同日而语也。由前逮后二千余年,及紘祖的一世鼻祖,其源流不甚远……”。(点评:方氏发源地源于河南,郡望于河南。)

38、河南省禹州市方南村方氏总祠堂所在地发掘唐代方氏古碑:1998 年 7月,在方岗贤君庙后沟土堰下,发现了“大唐河南府阳翟县义让里贤君碑”,墓志铭称:“方氏之先,炎帝榆罔子雷,□□□食采方山为方姓,厥后昌大,世家河南。”(点评:河南方氏发源地的古碑有“炎帝榆罔、雷公、方山、世家河南”,相比之下,有谱称方姓发源地的六合竟无一石片字)。

39、方明与轩辕黄帝为七圣古碑,1998 年在河南兰考县发现。(点评:充分说明“二世祖方明公的主要活动地在河南”,这是又一有力佐证。)

40、韩国有十万之众的方氏温阳中央宗亲会,传承有一千四年多年的《温阳方氏宗谱》,载《方氏得姓》曰:古代,方氏得姓:“方氏得姓渊源(根源)录纪元前 2740 年古代中国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炎帝神农(农业、医业、商业、药法、铸造法圣君),11 世孙榆罔皇帝长子雷,中国河南方山君封爵,山名易姓,天下鼻祖(姓氏始祖)。”(点评:韩国方氏已归入《中华方氏全族统谱》,并在禹州方山建有大唐迁韩国温阳始祖“方智先生纪念碑”,且从未参与“方山在何处”的大讨论,因他们的古谱记载方姓的根源在中国河南。这是海外方氏对方源地在河南的有力佐证。)

41、安徽歙县《问政方氏宗谱》载《方氏族谱本原》曰:“帝榆罔之子雷,轩辕帝时封于方山,因封受姓,故以枝叶相承至今,自雷以后世居河南。”和乐堂《问政方氏族谱》载王斌题赠四言六句诗:“于维左丞,榆罔之子,削乱承平,臣节自知,脉起河南,为方始祖”。(点评:该谱认定“脉起河南,为方始祖”,与扬州府六合县邗沟之东无关。)

42、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德宁公支系方明坚(莆田方氏族务组织机构秘书长)指出:“根在河南”这是历史事实。我支系宗祠祭台前的石柱楹联是“根在河南叶茂眉山本是神农后,姓封雷祖族开德宁诚为笃庆源”中的“根在河南,姓封雷祖”,表明了方姓源头位于河南。(点评:福建方氏认定河南,而无一支系认六合方山。)

43、2005 年《徽州大姓》一书(供个人科研教学使用),徽学教授方利山写了一篇《徽州“四角方”》的文章,在“徽州方始祖渊源”章节中写到:“《歙淳方氏会宗统谱》也说:《方姓》“先世祖居河南。” (点评:方教授在 12 年间,两次认定河南为方氏发源地。)

44、“禹州属河南,扬州属江苏,方氏后人信河南,方氏谱中无江苏。藏公逢辰信河南,哪个名祖信江苏?回公信河南,史书万代传!” (点评:这是族人对两处方山认定的总结。)

45、方祖岐将军为了尽到责任,于是专为《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珍藏版)的《发源篇》写了一篇《我对方氏渊源问题的思考与意见》短文,共 474 字,笔者浓缩了几个观点:一是将军的祖谱只说到“始祖雷公“肇封方山”,“但不知何处”?二是经族人多年研究认证,“倾向定位于河南禹州方山和江苏六合方山两处”。三是“经召开方氏历史源流研讨会的激烈辩论,最后绝大多数认可为禹州方山,但坚持六合方山意见的族人凭着自家谱载至今不让”。四是现在可以各认各的谱,保持两种说法,心中的方山,信哪里就到哪里去拜祖,谁也不妨碍谁,“但统谱经多数学者和族人代表认定为禹州方山,就不宜再改了”。五是好在大家都认定: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方雷后裔、受封于方山、传承至今 4700 余年,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方氏子孙要团结起来,精心维护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化传承。(点评:将军先摆出道理,但最后倾向于统谱、倾向于河南,为团结计,也不排斥六合,各拜各山可以。经族人讨论,总结为“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各拜各山,各干各事。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此文的定稿素材,得力于多年来族中一大批宗贤,他们在方氏发源地的大是大非面前,不是袖手旁观,而自感责任重大,并有所担当,从而主动站出来,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主动搜集老谱,结合历史资料,积极参与讨论,精心撰写文稿。为此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时至今日,让情况更加明朗,令人佩服、深感欣慰!

他们是:浙江的方以象、方伯南,方以辉、方荣贵、方建华、方向明、方交良、方东达;安徽的方俊宝、方爱华、方宏发、方国杰、方有文、方泰、方剑豹、方钊捷;江苏的方光松、方翔、方兴南;福建的方国红、方明坚、方港水、方宇圣;广东的方建民、方贵应、方坤利、方少梦;云南的方兴松、方九书、方九祥;广西的方翔、方贤吉、方徐;贵州的方逢强、方世红、方绪国、方治明、方伯孝、方廷伟;四川的方世彬;河南的方振华、方思文、方佑枢、方洪涛、方忠友、方应海、方修赋、方应红;湖南的方湘平、方厚德、方玉献;江西的方利亮、方满金、方代平、方立言;陕西的方来;湖北的方之喜、方富斌、方建业、祝方东等宗贤。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书目:

1、《嘉清六合县志》:(明)董邦政修,(明)黄绍文纂,刘荣喜点校,南京市六合区档案馆、南京市六合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凤凰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禹州市 1985-2000》,禹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出版。

3、新安歙环山重辑渊源流芳谱,元仙翁四十四世孙绍翁月空纂辑。

4、淳安《遂阳大墅方氏宗谱》德馨堂

5、江苏扬州《方氏联临派居临河前族迁扬州支谱》

6、安徽潜阳牧亭《方氏宗谱》

7、孝感方集《方氏宗谱》

8、《中华方氏全族统谱》2007 年版

9、《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珍藏版)2022 年版

10、富文堂《方氏宗谱》

11、《徽州大姓》(供个人科研教学使用)2005 年版

12、安徽歙县问政《方氏宗谱》

13.韩国温阳《方氏宗谱》(1994 年续修本)

【作者简介】

方为民,男,湖北孝感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局工会副主席,一线应聘高级农艺师,曾为孝感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编纂《中华方氏全族统谱》发起人,《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主编,现为华夏文化促进会方雷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会长。

上一篇:《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编纂情况汇报【史无前例纂统谱,谱牒文化永传承】

下一篇:没有了

方氏字辈
方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