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吕乡与吕香
吕姓、吕乡与吕香
王晓鹏
唐朝时,乡宁有吕香县,吕香县的故城址就在今天的关王庙乡安汾村,至今仍保留一些唐代的遗迹《山西通志》:“吕香故县在县东南八十里地”的记载,《旧唐书》的记载则更详细些,“吕香,义宁元年,分忤城县置平昌县,贞观元年,上元三年,移治所于故平昌府南置,今县是也。”
但文字的记载毕竟是有限的,一千多年前人们对山川地理方位的认识,还不是十分准确,因此,大山之中吕香故城准确的地址显得扑朔迷离。尽管早在数百年前,就有人指出在马匹峪,但由于条件有限制,缺少必要的考证,终难成定论。近年来,当我们重新审视安汾村的时候,所有资料的线索全都指向了这里,人们的目光也都全部聚集到这里。安汾村就是唐时的吕香故城,已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虽有唐代城门、唐代的监狱、古池塘、古驿道等重大发现,但毕竟缺乏强有力的佐证和文字上的支持。史料载,吕香源自吕乡,吕香县之前已有吕乡废城的存在,因此,理清吕乡到吕香的演变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探索吕姓的起源、迁徙与乡宁的渊源。
综合《史记·齐太公世家》、《国语·晋语》、《国语·周语下》、《中国姓氏起源》等所记载的史料,我们知道远古时代,氏族名、酋长名与居地名往往同一,氏族迁移,其旧名也跟着迁移。吕姓出自姜姓,以国为氏。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以之姓称为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即“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的一支。其始祖为伯夷,是炎帝后裔共工氏的嫡从(堂)孙。原始社会末期,吕部族由羌人分出,与亲部族申、许、梁等由甘肃东部向东迁徙,至上申川之北的吕川(今志丹县东北的杏子河)。后来,吕人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部族同时迁至山西中部的吕梁山。今山西乡宁县东南(40公里)有吕乡废城,是吕姓进入山西的落脚点。吕人在夏商时有其国,后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霍州一带,今仍存古成遗址。《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霍州吕城条:州西三里,故吕乡,晋吕甥也,世有吕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吕甥名,隋因置吕洲。”
伯夷曾为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任命它为秩守,成为禹的心腹崇拜山岳之神而形成,在尧舜禹时代成为部的古写,四岳即太岳,即霍山)。商朝末年吕侯。周穆王时,吕侯为相,受命为周王朝上最古老的刑法条文之一。周宣王时,改封吕侯为甫侯,将吕国和申国从山西迁到河南南阳一带。
随着吕姓氏族的外迁,曾经的繁华销匿了,吕乡故城废弃了。在时间的长河里,乡宁吕乡废城成了一个扑朔迷离而又隐约闪烁光芒的词语。历经数千年上万年之后,我们能否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吕姓先人活动过的遗迹,就成了能否打开吕乡废城也就是吕香故城的钥匙。多次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2006年的春天,当吕氏祖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那些饱经数千年沧桑的古树,把历史的隐秘泄露给了我们。曾经的疑惑烟消云散了,吕氏族人大量外迁的时候,沉睡的祖先并未离开养育了他们的大山。留下的子孙守着先人的坟茔,守着历史的秘密,一呆就是几千年的岁月。
从吕氏祖茔的发现,基本可以确定今日安汾,就是远古时的吕乡废城。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离晋国都城距离较近的鹿峪、下川日渐繁华,先是晋国君主的围猎场、行宫,汉隋时又成了这片土地的政治、经济中心——骐侯国骐县、平昌县。曾经的古吕国城沉寂了,成了掩埋于历史尘埃中的“吕乡废城”成了喧嚣岁月里的一个村镇。但我们的先人是有眼光的,马匹峪是进入吕梁山最主要一条通道,而安汾就是这条通道上第一个重镇,它的再一次辉煌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当大唐王朝建立之后,马匹峪又迎来了新的繁荣,县城从相对闭塞的下川,迁往相对开放的安汾。就像今天许多重大工程一样,建设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先是正名也就是改名,“贞观元年,将平昌县改为“吕香”。“上元三年移治所于故平昌府南置。”这里我们要注意,“故平昌府”与“故平昌县”是两个概念。准确地讲,吕香县在平昌县的西南,平昌县在吕香县的东北,二者相距十余里,这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对古人,我们不能过分的苛求。这样逼近绝对真实的描述,是难能可贵的,它为我们今天的寻根问祖,无疑开通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从吕姓部族的迁入,到吕香故县的淡出,岁月在乡宁马匹峪上演了一出长长的史剧。而“吕”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姓氏,一直是这段历史中最为关键的词语。它不仅为我们阐释清楚了吕香的由来,也告诉我们这样重要的史实,天下吕姓出自乡宁。吕姓远祖建立的古吕国,大唐王朝的吕香县,就在今天的安汾村。
上一篇:吕氏渊源流长,祖根植于南阳
下一篇:穆阳《吕氏族谱》编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