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蒋氏家谱网 >> 蒋氏宗亲网

蒋姓溯源考

时间:2024/5/27 15:56:54 发布:新闻编辑部

蒋姓溯源考

蒋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根据《广韵》、《姓解》、《姓觿》、《姓韵》、《风俗通》、《氏族典》、《千家姓》、《元和姓纂》、《姓氏考略》、《姓氏寻源》、《史姓韵编》、《姓氏辩误》、《万姓统谱》、《姓氏急就篇》、《皇明异典述》、《通志·氏族略》、《通志·以国为氏》、《续通志·氏族略》、《续通志·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清朝通志·氏族略·満洲八旗姓》、《钦定八旗通志》、《随书》、《元史》、《明清云南土司统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苗族简史》、《傣族史》、《回族简史》、《满族姓氏录》、《拉祜族的族称和人名》、《瑶族姓氏考》、《论苦聪人的族属问题》、《彝族姓氏》、《沿河土家族姓氏》、《云南契丹后裔研究》、《纳西族的人名和姓氏》、《瑶族姓名研究》、《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凯里苗族姓氏源流考》、《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佤族社会历史调查》、《陵水黎族风水见闻录》、《赤峰市志》、《隆化县姓氏》、《中华姓府》、《中国姓氏集》、《中国姓氏汇编》、《中国人的姓名》、《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中日姓氏汇编》、《日本姓名词典》、《日本姓氏读音大辞典》、《皇明千家姓》、《百家姓聚珍》、《中华万娃谱》、《中国姓氏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洪洞大槐树寻根》、《中国传世家训》等等众多相关书籍记载,蒋姓起源多源而有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渊源:出自姬姓及其分支子姓、他族和少数民族基因的流入。

一、源于姬姓及其分支子姓

根据《广韵》、《姓解》、《元和姓纂》、《通志·以国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姓觿》、《氏族典》、《姓氏考略》、《姓氏寻源》、《史姓韵编》有关资料所载,蒋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黄帝,是上古时候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崇拜龙图腾。相传黄帝本姓公孙,是少典氏首领的儿子,他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长于姬水,故又姓姬:后居轩辕之丘,因此号轩辕氏;再迁有熊(今河南新郑),也称有熊氏。据说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岁,崩后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黄帝领导的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发祥于姬水,生活于渭水流域,通过与炎帝、蚩尤部落的战争,势力不断壮大,最终黄帝取得了统治华夏的大权。因此,黄帝部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原地带,属土,土呈黄色,以土为德,被尊为黄帝。

据传黄帝有四妃十嫔,生二十五子,依序为: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生昌意、玄嚣、酉、祁、冯夷、滕等六子,她亲自裁桑养蚕,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生龙苗、箴、荀、任、清、采等六子。又次妃为彤鱼氏,生夷鼓、缙云、乔伯、姞、僖等五子。最次妃名嫫母(鬼方氏),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生苍林、青阳、儇、詹人、伊、禺、累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嬅。

在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之中,有十四个得了共十二个姓:姬、西、祈(祁)、己、滕、箴(葴)、任、苟(荀)、釐(僖)、结(佶、姑)、儇(嬛)、衣(依),其余皆循姬姓。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此十二姓即为“黄帝元封十二姓”,后世少皞(亦作少昊,已姓、嬴姓)、颛顼(祝融八姓)、帝喾、唐尧(祁姓)、虞舜(妫姓、姚姓),以及夏朝(姒姓)、商朝(子姓)、周朝(姬姓)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目前的蒋姓中国人,除极少数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外,绝大部分均属姬姓的黄帝后裔,而子姓亦为姬姓分支,都能上溯到黄帝姬姓,其得姓时间不一。

二、子姓殷商蒋国蒋氏

中国历史从伏羲、少典经三皇五帝、夏朝而走到了商朝,人类的部落形式以及生产、经济、文明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区分人群的姓氏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商高宗时,商王武丁(子姓名昭,谥号商高宗,是盘庚弟小乙之子,公元前1250公元前1192年在位,逝世后葬于今河南省西华县田口乡陵西村商高宗陵)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君王,雄才大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年少时学于甘盘,获得了许多知识。他在民间生活的经历,使他深知民众之疾苦。为了使殷道复兴,他破格提拔了有才能的人傅说,并任以为相,让他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武丁修政行德,励精图治,在傅说的帮助下,他的理想得以实现。商高宗在丞相傅说、祖已(祖伊)的辅佐下,对内大治,对外征伐。这些征伐战争,为商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通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结果使殷商国家大治,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诸侯宾服,出现了繁盛的局面。史称“武丁中兴”。

在这期间,商王武丁封其子姓(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族人于蒋,古地在今河南获嘉县张巨乡蒋村,蒋国势弱国小,不见经传,沿裘至商末周初,被周公且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子姓蒋人被迫北迁山西的蒋谷,今山西晋中市东南。子姓蒋国蒋氏后世不显,大多湮没于下一支姬姓蒋氏之中。子姓蒋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

三、姬姓蒋国蒋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建立了周王朝,为了稳定前朝遗民,巩固政权和统治,便大肆追封前朝历代圣王的后人。在大封同姓贵族的同时,又广封异姓诸侯。列国诸侯分为五等:公、候、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15个,同姓之国40个。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这些国家的王族后来大多改以其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谥为姓。

据史籍《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伯龄,被周公封在蒋邑(今河南尉氏西部),姬伯龄在周康王姬钊执政时期(前1020—前995年)以地为名建立了蒋国,成为西周王朝的一个小诸侯国,史称其为蒋伯龄。

到周宜王姬静(姬靖)执政时期(前 827前 781年),为了强化对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控制,周王室将姬姓蒋国迁至淮河中上游(今河南信阳淮滨),后又继续南迁至淮河南岸。

蒋国,即在立国的四百余年的周顷王姬任臣二年(晋灵公姬皋四年,楚穆王熊商臣九年,即公元前 617年),被楚国所灭。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此后蒋人四散,一部分成为楚国臣民,一部分迁到贵州东部的蒋州(奖州),一部分迁到胶东地区,一部分南迁到湖南湘乡一带。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十三公里的期思镇,北临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思改属弋阳郡。蒋氏族人大多尊伯龄为得姓始祖。姬姓蒋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为如今蒋氏之主流,史称蒋姓正宗。

四、源于少数民族和他族基因的流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数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长期交流中被同化,随汉族习惯来命姓,这种情形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变姓”。我国的蒋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地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因此我国不少地区的蒋姓人群中已经流入了少数民族的基因成分。

五、源于古越族,出自秦、汉朝时南越国俚族,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秦朝灭亡后,秦朝的军队副帅赵佗于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南越国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存续了193年。赵佗是河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他非常重视在岭南地区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

但赵佗在强化岭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亦强行压抑地方原始文化,推行半奴隶半封建的自主文化,严令当地各民族“诸部以中原姓氏称之”,即在各古越民族中强行赐予汉姓,除了赵姓以外,将中原三十八大族汉姓为各部族人姓氏,“违者灭迁为奴”。在此过程中,南越(古越)民族人被分改为史氏、揭阳氏、须氏、都氏、区氏、欧氏、瓯氏、居氏、毕氏、黄氏、征氏、朱氏、诗氏、番氏、范氏、卢氏、阮氏、张氏、滕氏、岑氏、王氏、周氏、李氏、莫氏、并氏、洗氏、冯氏、钟氏、蒋氏、虞氏、杜氏、庞氏、梁氏、罗氏、陈氏、宁氏、何氏、陆氏等。其中的古越俚族(今黎族、壮族的先民),不管原来有无姓氏、姓氏是什么,皆被强行改为汉姓。

据史籍《随书》、《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临贺蒋即由南越国俚族汉化,世代相传至今。

六、源于古契丹族,汉化改姓为氏

契丹,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围,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方,辽国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辽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延续了93年。

契丹族有蒋氏。据史籍《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今云南施甸的蒋姓,为元末驻军云南的契丹人后裔,古契丹族蒋氏。

七、源于蒙古族,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十三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回鹘字母创制,十三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蒋姓,据史籍《皇明异典述》、《续通志·氏族略》、《隆化县姓氏》、《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朱元璋“赐降虏姓名”其中有蒋姓记载二人:赐元人把台赐予姓名蒋信,其子也儿孛思赐子姓名蒋善,其后裔皆为汉姓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又,蒋,今蒙古族姓。

附:根据《皇明异典述》关于明太祖朱元璋“赐降虏姓名”之诏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忠勤伯丑驢賜姓名李贤,同安侯火里火真赐子姓名火真,顺义伯阿鲁哥失里赐予姓名罗秉忠,恭顺伯把都帖木儿赐予姓名吴允诚,忠勇王也先土干赐予姓名金忠,安顺侯脱火赤赐予姓名薛贵,永顺伯脱欢赐予姓名薛斌,清平侯买驢赐予姓名吴成,忠勇伯把台赐予姓名蒋信、子也儿孛思赐予姓名蒋善,恭顺侯也都帖木儿赐予姓名吴克忠,都督、都指挥、指挥等官麻帖木儿赐予姓名王麒,完者帖木儿赐予姓名吴良,论都儿灰赐予姓名柴秉诚,把敦杭赐子姓名吴守义,曲伦台赐予姓名夏贵,北斗赐予姓名戚斌,观音保赐予姓名李观,把住赐予姓名杨效诚,朵儿祗赐予姓名马惟良,铁柱赐予姓名柴克恭,满束儿灰赐予姓名柴志诚,脱脱孛罗赐予姓名脱顺,又脱脱索罗赐予姓名和爱,阿儿敕台赐予姓名杨汝诚,伯帖木儿赐子姓名柴志敬,猛哥赐予姓名安汝敬,脱脱赐予姓名杨必敬,祇兰赐予姓名吴克诚,朵列干赐予姓名吴存敬,克罗俄领占赐予姓名罗秉忠,火失谷赐予姓名韩以谦,白斗奴赐予姓名白忠,阿的纳赐予姓名王义,阿敕帖木儿赐予姓名穆义,顶住驢赐予姓名丁顺季,百家奴赐予姓名季安祖,住不花赐予姓名柴永谦,额里孛罗赐予姓名高礼,那罕赤赐予姓名莫清,把秃赐子姓名赵忠美,伯容帖木儿赐予姓名宋一诚,哈敕你敦赐予姓名张隆善,演祗不花赐子姓名王懋忠,撒儿桃赐予姓名刘允信,释家奴赐予姓名李显忠,昝卜赐予姓名张志义,阿敕失赐予姓名李从善,可捏赐予姓名郭以诚,苦木帖木儿赐予姓名柴永正,达册赐予姓名安汝坚,把的赐子姓名平以正,迷南失加赐予姓名安思谦,乃马歹赐予姓名王存礼,阿讨敕赐予姓名瑜,恰恰赐予姓名陈守忠,皮儿马黑麻赐予姓名马克顺,伯颜达里赐予姓名于忠,那海赐子姓名海荣,五十六赐予姓名陆忠,丑丑赐予姓名田义,虎三赐予姓名王彪,黑汉赐子姓名陈玄,伯家驢赐予姓名白毅,饶五十赐予姓名姚智,歹都赐予姓名郭美,牙失纳赐予姓名芮刚,采住儿赐予姓名失采,脱火赤赐予姓名朱静,沔即儿赐予姓名朱满,都忽赐子姓名朱恩,卜刁罕赐予姓名朱窥,编修火你赤赐子姓名霍丘,伯容帖木儿赐予姓名宋一诫。

八、源于满族,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 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东海女真三部。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东海)女真、汉族、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同时,也有一部分辽代女真的后人并未被编入八旗,变成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但他们是今天满族的近亲,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编入八旗的还有当时相当数量的辽东汉人、蒙古人,少部分朝鲜人,甚至一些俄罗斯人,在八旗内部长期融合的过程中,他们已彻底融入了满族。

满族的蒋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录》、《隆化县姓氏》、《赤峰市志》、《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

(一)满族蒋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后多冠汉姓为蒋氏。

(二)满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三)今满族姓。

九、源于彝族,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有776万多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内。国外彝族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美国、英国、法国。彝族,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前2570一前2550年)。关于彝族的族源,迄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成了人们关注的史学之谜,也是民族学、彝学研究领域里的一大难题。到目前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说、羌氐说为主。

彝族蒋氏,据史籍《彝族姓氏》、《云南巍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

(一)彝族姓蒋日氏,阿尔、今古等家支均有蒋日姓。属阿尔家支的居四川洛,演化又称僕古蒋日氏。属金古家支的世居云南宁蒗、剑川、丽江等地。其后汉化有蒋氏。

(二)彝族姓蒋巴氏,阿某斯都、阿尔、丁惹、洱顺等家支均有蒋巴姓。属阿某斯都家支的演化又称比耶蒋巴氏。属丁惹家支的,又称牟惹蒋巴氏。四川布拖有此姓,其后汉化有蒋氏。

(三)彝族姓蒋布氏,属尔恩阿尔约尔家支,四川昭觉有此姓,其后汉化有蒋氏。

(四)彝族姓蒋尼氏,阿尔、阿苏等家支均有蒋尼姓,其后汉化有蒋氏。

(五)彝族姓薄你氏,属阿某斯俄家支,其后汉化有蒋姓。

(六)彝族姓蒋拉氏,俄你、阿尔、马海、阿火等家支均有蒋拉姓。属俄你家支的居云南宁蒗。属阿尔家支的居四川洛,演化又称甘洛蒋拉氏。其后汉化有蒋氏。

(七)彝族姓蒋则氏,属曲比家支,四川木里、盐源及云南宁蒗、丽江等地均有此姓。其后汉化有蒋氏。

(八)彝族姓蒋海氏,丁惹、阿某斯都等家支均有蒋海姓,其后汉化有蒋氏。

(九)彝族姓蒋莱氏,属牟潘家支,其后汉化有蒋氏。

(十)彝族姓蒋达氏,属博坡家支,其后汉化有蒋氏。

(十一)彝族姓蒋唯氏,属哼莱家支,云南中甸有此姓。其后汉化有蒋氏。

(十二)彝族姓蒋萨氏,曲比、倮伍等家支均有蒋萨姓。属曲比家支的演化又称比伙阿耿氏。云南宁蒗有此姓,其后汉化有蒋氏。

(十三)彝族姓蒋觉氏,属尼古约木家支,其后汉化有蒋氏。

(十四)彝族姓蒋顾氏,属牟潘家支,其后汉化有蒋姓。

(十五)彝族姓蒋诺竹尔氏,曲比、阿某斯都等家支均有蒋尔姓。属曲比家支的演化又称蒋诺金生氏。其后汉化有蒋氏。

(十六)彝族姓蒋倮氏、蒋栋氏、蒋潘氏等,其后汉化均或有蒋氏。

十、源于布朗族,汉化改姓为氏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撲子”、“朴子”、“撲”、“蒲满”、“蒲人”等名称。唐宋时期,“撲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现在的布朗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

布朗族蒋氏,据史籍《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清朝时期,云南顺宁府右甸(昌宁县)守御所千户蒋氏,系布朗族。

十一、源于佤族,汉化改姓为氏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低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汉代以后,云南便有了“濮人”居住,在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至镇康,北至水平的滇西地区“濮人”可能足对居住这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的“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与现在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菜、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作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据史籍《佤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佤族姓娄卧氏,汉姓为蒋氏。

十二、源于苗族,汉化改姓为氏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约有八成的苗族人分布于中国西南与中南省份,而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也有相当规模的苗族。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数万苗族人成为难民,部分移居到美国和法国。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市。苗族人民善于歌舞,各种苗歌舞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据史籍《凯里苗族姓氏源流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

(一)湘西和桂东北苗族代方姓,汉化有蒋氏。

(二)今苗族姓。

十三、源于他族,出自古代历史上的复姓,简化改姓为氏

在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一些冠有“蒋”字的复姓,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复姓大多已经消失,难得一见了,但决不能说不存在了。

(一)据史籍《中国姓氏汇编》、《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蒋丘,复姓,亦作蒋邱氏,当以地名为氏。后简化改姓为单姓蒋氏、丘氏(邱氏)等。

(二)蒋闾,复姓。

1.据《姓氏考略》、《中国姓氏集》等书记载:战国时秦公子将闾之后,讹为蒋闾。

2. 《姓氏考略》、《中华姓府》等书记载:当以闾多菰蒋(草名)为氏,如蒲圃氏之类。又据史籍《中华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蒋闾氏,亦作将闾氏,其后简化改姓为单姓蒋、将氏、闾氏等。

3.据史籍《汉书》、《姓解》、《姓觿》、《急就篇》、《姓氏辩误》、《中国姓氏大辞典》等书记载:蒋匠,复姓,亦作将匠氏。汉时有曲成令蒋匠熙。据清张澍考证,亦作将匠。因将作大将之官,以为氏也。后简化改姓为单姓蒋氏、将氏、匠氏等。

十四、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

蒋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共用姓氏,除在上述之民族中有分布外,另在今黎族(见《陵水黎族风水见闻录》)、回族(见《回族简史》)、拉祜族(见《元史》、《拉祜族的族称和人名》)、瑶族(见《瑶族姓名研究》)、傣族(见《傣族史》)、土家战(见《沿河土家族姓氏》)、壮族(见《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羌族(见《中华姓氏大辞典》)、纳西族(见《纳西族的人名和姓氏》)、德昂族(见《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苦聪族(见《论苦聪族人的族属问题》)、朝鲜族(见《中国人的姓名》)、土族(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水族(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布依族(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娃蒋氏,世代相传至今。

十五、源于外夷,出自日本姓,夷化汉化改姓为氏

根据《中日姓氏汇编》、《日本姓氏读音大词典》、《中国姓氏大辞典》等相关书籍记载,蒋姓在日本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姓氏,其源流虽为异邦文化,暂不去考证,但也有许多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蒋姓相关联。附录日本蒋姓如下,以供参考:

蒋(しょしょう);蒋田(こもだしょうだ);蒋池(このいはこもいはこもはこもわ);蒋原(こもはら);蒋渊(こもふちこもぶち);蒋野(こもの)等。

注:1.“羁糜政策”是指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方式。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设州,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羁糜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元朝完善成土司制度,明朝时期达到鼎盛中后期开始崩溃,至清朝基本改土归流完毕。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地方统治政策。通过这种政策,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关系,以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所谓羁糜,“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糜”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首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2.“改土归流”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

(蒋元仁 整理编辑)

上一篇:“召承祖德,育化后人”,是《贵州蒋氏宗谱》编撰之宗旨

下一篇:蒋氏源自周室考辩

蒋氏字辈
蒋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