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邓氏家谱网 >> 邓氏宗亲网

江溪桥派邓氏邓巷概况

时间:2024/7/3 10:13:06 发布:新闻编辑部

江溪桥派邓氏邓巷概况

邓巷,自然村落有华家,坟头、巷门、下场、刘家组成(原为江溪乡第七保)。村东以富巷为界,南以江溪河及伯渎河为界,西以大松坟头为界,北以杨木桥为界。南有童巷,西南有邵巷及上,下西庄(以上原为江溪乡第八保)。自宋元明清和民国前期均属景云乡,民国中后期属江溪乡解放后第七保与第八保合并,为无锡县东亭区江溪乡邓邵村一九五四年又划入保安多。一九五八年归属南站公社六十年代刻入江溪公社本世紀初又刻入新(吴)区。直到二〇一〇年因拆迁,逾五百五十余年的邓巷村从此消亡。

在距邓巷以南约二里处,有一条呈东西走向的伯渎港,伯渎港的支流江溪河从学士桥(历史上亦曾是石拱桥)起朝东北方向经江溪桥与北冷渎港相连。在学士桥与江溪桥的中间,有一条河浜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穿过田野,途经富巷到北底向西转弯,形成一里来长的河湾,这条河湾就是邓巷浜。历史上是否就是“叶家湾”呢?邓巷的自然村就座落于河湾中河浜的两侧。

邓巷的民房像大多数江南民居一样依水而建,随河的湾道排列,东西向列,南北隔河排列,河浜北侧的两排民居统称华夹里,东侧有部分华姓南侧靠河的民居分别称为坟头巷门,除有几户华姓及孙姓外,都是邓姓,因有门前场地大小,称有大场,小场南侧还有两排的民居,西为为下场,下场则清一色的邓姓东为刘夹里。刘夹里除刘姓吴姓外,也是邓姓在童巷的东侧民居,亦为邓姓所主。也有迁居到邵巷及杨木桥的。到一九四九年时,邓巷偏偏就没有一户叶姓人家。倒是有了落户在邓巷从苏北过来的周姓

与苏姓人家。 

在村西头河浜南侧的石驳岸上,有一南北走向长方形的高土墩大坟,坟上是古木参天,箬竹遍布,植被茂密,称为:竹筲,这个的高墩大坟,便是江溪桥派邓巷的始祖,德镏公邓燐的祖茔。这里有粗大的柏树、冬青、朴树等。

邓巷浜西尽头有大石板架于石渠上,称为“木魚桥”;这里接西高田的总排水,宽約两米,这是邪卷先輩建造的“水利工程”,它保护了主要农耕区域。邓巷耕田的地勢西高东低,西侧的田称为西高田,民间俗称西牛叉向西伸展,远处接近沪宁线南门的货栈;西高田的北侧有一大片坟地称为大松坟头:一条小道从它的北侧穿过,这是邓巷及附近村民从无锡南门清名桥伯渎港回家的必经之路。站在江溪桥上向西南望去,可见飞架江溪河两岸的单孔石拱桥;学士桥;在童巷以南过童家桥,左侧为墩角洛头靠近学士桥是邓巷的低洼农田区,称为六十三亩低田下牛池塘等。

农田的灌溉,早年用脚踏的木龙骨水车,好在江南水乡不乏水池河浜,邵巷北侧的月亮湾,大松坟头的水塘和通杨木桥的西牛叉河浜,均可为西高田灌溉用水。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在解放初期,开始采用船式打水机,人称它为“柴爿车”一种带大飞轮的单冲程内燃机,以木柴不完全燃烧获得的一氧化碳为动力源,依靠江南纵横交叉的河道组成的水网,分片给农田流动送水。机器发动时,得人工用力摇飞輪,听得乓乓响起,启动大功告成。六十年代在西牛叉建灌溉站,从河面到送水主渠道,高差约有六米,先采用柴油机后通电后,采用电力抽水机经总渠分片灌溉。

从坟头出发,一条汀步石小路沿河浜经木魚桥向东,穿过桑田与河浜北侧的“河对过华夹里”相连接,沿河走过华夹里,与煤屎(渣)路相接,北侧为姜巷,向东便是江溪镇。过木魚桥还有一条小路左转北向接煤屎(渣)路,这条宽仅可交会两辆黄包车过的路,是东从江溪桥桥西街起,西跨过沪宁铁路线到保安寺唯一的交通道。

上一篇:悠悠伯渎水 浓浓故土情——无锡邓氏始迁祖

下一篇:世纪巨变乡愁印记

邓氏字辈
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