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由来
段姓由来
段姓属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这种意见对,有的说那种意见对,看法很不统一。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把它放进中国历史的长河去进行考察。就是说,要想知道"段"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首先应该弄清中国的姓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人类的早期社会大约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等等。就人类社会而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以至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阶级社会。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那么“姓”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姓”是怎么回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为姓。”这就说明,“姓”是一种人类血缘关系的标志,这种血缘关系,最早是以女姓来确定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出现较早的姓,如姬、姜、赢、晏等等,大都从女。说明“姓”的出现,是从母系氏族公社开始的,因为这姓正好是母系氏族的遗制。我们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规定,这表明我们古代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由于人口不断繁衍、增长,一个母系氏族繁衍为若干女儿氏族和孙女儿氏族,这些新的近亲氏族仍然保持原来的血缘关系不变。随着近亲婚配限制的日益扩大,在它们之间仍不准通婚。于是原来作为一个氏族的标志的姓,就扩大成为这些近亲氏族的共同标志,这样一个姓,就自然成为一个部落的标志了。而在同一部落的各个氏族,又必须有新的标志,这就是氏了。于是姓和氏就连在一起了,也即姓氏的来历。由于氏族、部落的不断繁衍发展,原来的一个部落必然要发展为若干个新的部落,而一个部落一个姓,这样姓也就越来越多了。例如炎帝和黄帝,本来是同出于少典氏的两个部落,分别为姜姓和姬姓(可以互相通婚),其中姬姓部落原来包括25个氏族,后来发展成了14个部落。这些派生的新部落,除了两个依然保持姬姓外,则一个部落一个姓,于是又出现了酉、祁、己、滕、箴、伍、荀、僖、姞、儇、依等10余个新的姓。原来的姬姓部落,以后又继续繁衍发展,派生出更多的姓,如妫、姚、姒等等。姬姓如此,姜姓当然也如此。由姜姬二姓所繁衍发展的诸多姓氏,也就自然构成了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东方地区原来以太皞氏为祖先的赢姓和偃姓等部落群。这些同姓的和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诸多部落群,就以共同的祖先为族,不同姓的部落相互通婚。因此,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众多部落,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日益密切,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他们也同样是构成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段姓又是怎样来的呢?综合全国各地段姓宗谱和一些史书诸如《左传》、《史记》的记载,春秋初年,郑武公叫掘突,他的父亲即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是周武王的第十代孙,叫姬友。他的妻子武姜(申侯之女),生太子寤生是难产(脚先出),难产的痛苦使得她对寤生一直没有感情。后来生小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而且叔段长得很漂亮,所以她对叔段一直很疼爱。武公27年(前744年),武公生了重病,武姜即请求武公废长立幼,立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同意。不久武公死了,由寤生继承了君位,是为庄公。于是武姜又请求庄公把制(今河南汜水)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也没有同意。庄公元年(前743年),庄公把京(今河南荥阳东南20里)作为叔段的封地,号称京城太叔。这事,使得武姜和叔段都感到不满意。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叔段,来到京地之后,开始训练自己的军队,与其母密谋,准备袭击庄公。叔段的这些做法庄公都看在眼里,但却不动声色,佯装不知。庄公22年(前722年),叔段果然袭击庄公,其母武姜作为内应。于是庄公发兵声讨,叔段不敌逃回京地。庄公进攻京地京人倒戈背叛叔段叔段又再逃到鄯地(今河南陵县北),庄公又出兵鄢地。在鄢地,叔段兵马溃散,又逃到共地(今河南汲县),最后在共地落脚,被当时人称为共叔段。又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共叔段的后代子孙从儿子公孙滑(即公孙段氏)开始,即以段为姓,将共叔段定为段姓第一代祖宗。共叔段的后代子孙为什么要将“段”作为自己的姓氏呢?这表明了他的后代子孙对共叔段的爱戴与尊重。据《左传》载,郑国的后人对共叔段普遍都是很爱戴与尊重的。再联想到《诗经》中《叔于田》、《大叔于田》等郑国民歌对共叔段的歌颂,我们已有不少史学家怀疑共叔段的遭遇是一桩冤案,其真正的历史实情,史书可能没有反映出来。但这已属它话,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上一篇:武威六脉段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