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樊氏家谱网 >> 樊氏宗亲网

江西泰和永州樊氏通谱芳公族谱齿录考

时间:2024/7/22 9:15:06 发布:新闻编辑部

江西泰和永州樊氏通谱芳公族谱齿录考

续编一部新族谱,是在前人编撰的旧谱基础上开展的,先要研读好旧族谱,方可着手新族谱的编撰工作。研究旧族谱,一方面,可以学习先辈编撰旧族谱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也可考证旧谱记载的重大事项的真伪。旧谱在编辑过程中,限于当时客观条件,有的没法考证,或遗漏或错讹的之处在所难免。为了尽可能还原族谱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让族谱成为族人珍藏的家族文化史书,在这次续编过程中,余对旧谱记载中的遗漏事项和明显的错讹事项进行部分补正,对存疑之处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拙见,正确与否,还望得到族中贤达赐教。

一、续编过程中,发现民国廿六年丁丑族谱芳公齿录里多位先人的生殁葬记载有错讹(多为出生年份逻辑上的错讹)和遗漏,有的排序亦欠妥,本次新修时作了备注或修正或补充。

二、续编过程中,还发现民国廿六年丁丑谱书上芳公第十二代“三字辈”后裔中,有两个“三文”,即友存公派下子应尧房齿录中一吉之子“三文”和移居东邑四家庄的“三文”,这两个“三文”有可能是同一人。推理有二:

其一,旧谱上虽然在移居东邑四家庄的“三文”的父辈上注有“父名失考”,但依据旧族谱统计,芳公十二世“三字辈”后裔共有115人,其中:零陵35人,东安1人,道县22人,失考补录上记载有57人。二个“三文”,一个在零陵竹搭桥,一个在东安四家庄,两地相距不过三四公里,一般说来,同一个地方,同一支族人,且同辈人数不多,应该不会出现署名相同的名字。据了解,上世纪末两地族人还相互联系走访,更不用说三百年前那时是最看重族人的社会,同姓族人联系更紧密,走访更频繁,互相了解的两地族人一般也不会取相同名字。

其二:应尧房齿录中的三文公是一吉之子,配唐氏,生子大商和大厦。有可能,三文公把原配和二子留在了祖居地,本人移居东邑四家庄落业并在那里开枝散叶。东邑四家庄三文公齿录中,虽然在三文公父辈一栏中标注“父名失考”,“配〇氏”,又未注生子,但有大龙、大凤、大麟、大照四位父名失考的“侄子”,这四位侄子中有二位有生殁年月日记载,其中一位(大照)虽注父名失考,从三文殁年与大照生年推算来看,有父子关系的可能。三文移居东邑四家庄后,又“配〇氏”,旧时男人三妻四妾也是法律允许的。

余考芳公是明朝中期迁永,到民国廿六年《永州樊氏通谱》编修,已历二十代,此前虽有草谱零星记载,但却是“世系忽继勿断,生殁葬配若有若无,几同零星螢火”。民国廿六年新修芳公族谱,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不可能做深入地考证,不明之处,只好注明“失考”字样或“俟后之详考”。

友存公派下应尧房齿录中的“三文”和东邑四家庄齿录中的“三文”若是同一个人,那么后者齿录可归并到应尧房齿录中。归并后,友存公一脉后人虽在竹搭桥至十七世断线,但在新迁地东邑四家庄(现名东安县石期市镇天龙村)后继有人,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基于上述理由,在此次修编的芳公一支族谱中,仅把东邑四家庄三文公后裔齿录列在了友存公派下应尧房后,并没合并一起编写,尽管有些理由推论两个“三文”可能是同一人,但这也只是编者一人之见,推论还推论,它并不代表原本的真实,故分编为妥,这样做也给后辈续谱时留下考证空间。

芳公第廿世裔孙 金生

二〇二二年一月于广州

上一篇:东安樊氏零陵道县支谱序

下一篇:天下樊姓一家亲——湘樊姓文化专委会成立大会记实

樊氏字辈
樊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