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延青敬撰《内蒙古焦氏大成谱》序一
序一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东西绵延两千四百公里,南北一千七百公里,幅员辽阔。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姓氏文化研究相对滞后,家族文化观念淡薄,修家谱者甚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家族文化研究的自觉性,增强家族观念,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尊祖敬宗,孝敬父母,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此为撰修本谱的目的之一。居住内蒙古的焦氏宗亲,西部、中部、东部区老死不相往来,使各地宗亲相互沟通,增进感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强内蒙古焦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为摸修本谱的目的之二。我区大部分家族的祖上由内地“走西口”、“闯关东”逃荒迁入,不少家族源流不清,成无根之草,各支派散居各地,没有信息,亟待收集整理,此为撰修本谱的目的之三。近年来修谱之风兴起,很多家族都有编修家谱之心愿,但不知从何入手,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本族人少,不能独立成章,很多宗亲提出共修一部合谱,解决这些家族不会修谱、不能成谱的困惑,本谱解决了这些心结,此为撰修本谱的目的之四。内蒙古焦氏其祖上全部是内地移民过来的,汇集一册有史料价值。本谱记栽定居我区三代人及以上的家族(家庭)之源流考证、迁徙缘由、世系繁衍、族人介绍,人物事迹、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史实,反映每一个家族(家庭)发展变迁之历史,为史学研究者分析我区历代人口变迁之规律,人口结构之特点,提供注脚;为促进各民族、各姓氏和谐相处、共谋发展,提供人文依据,此为编撰本语的目的之五。以区(省市)为单元汇编成册,为编撰全国焦氏通谱提供资料,此为编撰本谱的目的之六。
近年来全国各地姓氏文化研究深入开展,内蒙古焦氏家谱文化研究起步,集内蒙古焦氏之大成,把内蒙古焦氏汇集一编,意义深远。家谱是历史类书籍,本谱记载着各地各家族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变迁。记载着世系源流,承载着伦理规范,刊登着人物事迹,塑造着人格精神。家谱是平民百姓的史书,庶民百姓在谱书中都有归依的位置,后人可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所变化、生卒年月、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一代更比一代强。
据考证,内蒙古各地焦氏其祖上全部由我国内地迁入,没有土著者。迁入年代最早从明朝初年洪洞大槐树移民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一九四九年建国前,未发现有明朝以前迁入的。焦氏祖上迁入我区有多达十几种原因和形式,但逃荒求生存是主要迁徙缘由。迁入我区中西部的是“走西口”逃荒的晋、陕、冀贫民;迁入我区东四盟(市)的是“闯关东”逃荒的山东,河北贫民。迁出地土地贫瘠、靠天吃饭、苛捐杂税繁重,遇上早、洪天灾,无粮度日、无菜充饥,不走就要饿死,而江浙等内地早已人满为患,没有多余的土地,以农耕为特点的百姓只能冲破禁令,冒着风险,向广袤的尚待开发的人烟稀少的内蒙古涌入。大批移民的到来,加强了口外边地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晋、陕、冀、鲁文化带到了内蒙古各地,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浓郁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和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增加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内地人带去了更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明,改变了当地单一的游牧经济。商贸的发展,更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焦是个小姓,自古焦氏没分户。望焦氏合族,谨遵祖训,精诚团结,弘扬家族文化,传承好家风,紧跟时代主旋律,为国、为家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碱沟子村焦延青敬撰
公元二零二一年九月
上一篇:内蒙古焦氏大成谱编辑委员会
下一篇:焦富敬撰《内蒙古焦氏大成谱》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