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徐氏家谱网 >> 徐氏宗亲网

禹州市鸠山镇唐庄徐氏家族的变迁与发展

时间:2024/11/28 10:29:32 发布:新闻编辑部

禹州市鸠山镇唐庄徐氏家族的变迁与发展

唐庄徐氏家族究竟由何时何地何因迁居唐庄?由于没有资料记载,无从考证。我族在唐庄世居已久,现今90岁以上老人记忆中也都是从小就在唐庄生长。

先辈未能口口相传我族来历,故不能臆断。

正如中原地区大多数人都自称“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而来”,唐庄徐氏亦有此说,但无确凿证据。根据七门同春家藏家堂轴(家堂轴是一种上面写有家族历代祖先名讳,用于年节盛典时供后人瞻仰和祭拜的特殊布帛制品,由于上下带轴宜于悬挂,亦称“轴子”)和唐庄西地(今属赵庄后沟地界)和官山两处祖茔情形分析,徐氏来到唐庄的时间大约在大清康熙年间,距历史上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几次“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大迁徙,至少也有300余年了。因此,即使唐庄徐氏乃“老家山西洪洞县”,也是首先迁到其他地方,而后才又流徙到唐庄来的。

七门同春家藏轴子是目前我族现存最早的祖谱资料。据说该轴子是从六门所藏轴子上誊抄下来的。遗憾的是六门长支松山家藏轴子于上世纪末因故焚毁,今已不存,令人扼腕叹息。

一般来说,誊抄轴子均因后代繁盛、人丁兴旺,开枝散叶后导致人多地广,在一起祭祀多有不便。按照常规做法,每次分门分支誊写轴子时,均尊本位(即以本门本支为主),对隔辈较远的堂祖都会有所删减。因此,现存轴子上的信息可能会有所缺失,一定只少不多。

从七门同春家藏轴子和西地祖茔情形来看,始祖徐星公应是迁居唐庄的始迁祖。徐星公来到唐庄之时,正是经历明末清初连年混战,禹州被土寇屠城,唐庄唐氏被追杀四处逃散,瓦砾遍地,民不聊生之时,其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

始迁祖徐星来到唐庄后,在东头高咀儿附近择土崖掘穴而居,立足置业。遂

生下4子:复唐、辟唐、建唐、景唐,就是寓含“来到唐庄后要“复兴唐庄,辟土唐庄、建设唐庄、景慕唐庄”之意。

唐庄地处许、禹通往豫西各县的交通要道,背山面河,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宜居宜业,吸引了一些商旅来此贸易、经营、置业、做工、定居,逐渐发展为禹西重要集镇,并长期作为禹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曾置唐庄铺;民国时期是官山镇政府所在地;1945年5月,刚建立不久的中共禹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迁至唐庄;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唐庄乡、唐庄区、唐庄战斗营,唐庄公社,如今是鸠山镇政府驻地。徐氏先祖勤劳朴实,经营有方,与唐庄十余个姓氏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业兴人旺,不断发展壮大。

二世祖下传至三世祖有6人,分别为舟府、舟顺、舟仁、舟义、舟礼和舟善。由此推断,徐氏经休养生息,已恢复元气,耕读传家,呈现出兴旺景象。从先祖所起名字可以看出我祖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彰显出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不过,从家堂轴记载和两处祖茔现状看,从四世起出现断崖,只留下徐兴和徐秀堂兄弟二人。我族四世祖究竟有几人?为何只有徐兴、徐秀葬在唐庄?其他先人究竟流徙何方?徐秀后人又去向何处?系因年馑、瘟疫、战乱,抑或到他处经商、宦游、旅居?这些谜团只有待我徐氏有识之后人继续查证、寻亲。

唐庄周边徐氏较大的聚居地有鸠山镇西学村、褚河镇徐庄(湘徐村)、古城镇钟楼村徐庄、登封市徐庄镇徐庄村等,我族曾派人专程登门寻访,均未查到与我族同源讯息。据老人们讲,在民国时期我族与西学村(关庙沟)徐氏过往甚密,凡遇红白喜事,双方常有来往。

四世显祖名字一个单字“兴”,承载着家人的无限期望。在一个中秋月明之夜,一轮银盘似的皓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在徐兴家窑洞里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的一声嘹亮的啼哭,拉开了徐氏家族中兴的序幕。他就像一轮明月,照亮了徐氏家族的光明前程。他的爷爷徐公舟顺为其起名“仲秋”,以纪念这个天赐的美妙时刻。

在此之后,徐兴公相继又有了两个儿子,随着长子的“仲”字分别起名“仲举”“仲朝”,期望他们长大后有大出息,能够一朝中举,入朝为仕。至于他们是否如愿,不得而知,只晓得仲举去世后葬入官山祖茔;而仲朝外出求取功名,客死他乡,未留下任何讯息。

五世显祖仲秋生有三子:凤岚、凤云、凤清。今唐庄(含南崖)徐氏六世同堂300余口,均为凤岚、凤云、凤清后人。因此,我族尊仲秋为肇基先祖,无论居住在唐庄的徐氏还是居住在南崖的徐氏,均乃同宗共祖,一脉相亲。

六世大祖凤岚生二子:廷元、廷禄;六世二祖凤云生一子:廷德;六世三祖凤清生一子:廷贤。当时受家境条件所限,每家仅有一条土洞栖身,按排行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为了瞻仰和祭祀祖宗,还在其中两孔土洞上方掏了一个天洞,专门安放家堂轴(轴子)。此后随着人口增加,又在旁边开挖土洞并在院里加盖土坯房屋。这便是唐庄徐氏“老业”,直至清末民初依然如此。老家门口曾有一棵数百年的老槐树,据传就是我族始迁祖种下的,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扩街修路时,由我族自行采伐,各家分得木板若干。

话说四世堂祖徐秀葬入唐庄西头祖茔后,不知何故再无后人葬入。为不使此茔荒芜废弃,间隔两代之后,七世祖廷德殁后葬入此茔,从此廷德后人便继承此茔近一亩土地,经营耕种。后来便有“与二门过继”之说,此说暂无佐证。

说到七世祖廷德殁后葬入唐庄西头祖茔之事,还与当地一个失传已久的风俗有关,即“吃老坟社”。以山西、陕西为代表的北方,有在每年清明节全族上坟祭祖,而后一起分食贡品的“吃坟会”;在南方,有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通过制作和食用社饭以祈求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的祭祀社稷活动—“吃社”。“吃老坟社”这一风俗与“吃坟会”和“吃社”相似。谁家耕种了祖坟所在的土地(族产),就负责将祖茔的收成拿出来一部分置办祭祀贡品和全族聚餐食材,祖茔所得由全族共享。待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动手制作美食,全族老少一起欢宴。有时各家也会将特色食品拿出来,相互馈赠和分享。该风俗不仅体现了族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家族文化中敦宗睦族,慎终追远的具体体现。

七世祖廷元生二子:守仁、守水;廷禄生一子:徐河;廷德生一子:徐木;廷贤生五子:玉心、玉春、同春、玉坡、玉书。据老人口传,廷贤五子成人后仍拥挤在一条土洞内,在旁边又挖一条土洞仍不能满足需要,只好每娶一个儿媳就在洞内再挖一个拐窑,仅容下一床一箱。当时家境之窘迫可见一斑。

后来,由于全家人口众多,居住在一起实在太过拥挤,遂逐渐开枝散叶,遍布湧泉河两岸。老大玉心一家先在老宅东侧不远处望长寨墙脚下置土洞安身,并在唐庄街西段路南置宅经商;后因到吴河楚家种地过河不便,就把望长寨墙脚下的土洞典当给熊氏,然后到勇泉河南岸寻土崖(南崖)掘洞而居;分家后,长子长印留在南崖,二子长安赎回典当出去的土洞回到唐庄,街西段路南的房产分给了三子长松。老二玉春用做小生意所得在唐庄街后沟购置两条土洞,迁居后又将分家时所分得的老宅一条土洞与街后沟新宅西边不远处赵朝家进行置换,从而在街后沟形成东、西两院;后来,其子长旺又用做生意的盈利在街中间王家院对面偏西购置了三间坐南朝北的门面房及两间空白地开起了杂货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因扩街和修建供销社而拆迁。老三同春先是在唐庄关帝庙东边租赁尹氏房屋开饭铺积累家业,后用经营所得在唐庄街西段付自久家高门楼斜对面置宅经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成立唐庄公社时,公社在该院的南部(下院)空白地盖了几间房,与东邻的几家房屋一起辟作公社办公地,故该院曾被称作“公社院”。1968年底公社并入鸠山后,该院曾短暂设鸠山公社卫生院。待卫生院搬到黄庄后,该院改为鸠山卫生院唐庄门诊,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鸠山卫生院从黄庄搬到唐庄西头后,唐庄门诊搬出,房屋收归徐家。老四玉坡及其子长运居住在老宅土洞内,直到终老。老五玉书先在老宅两间房屋居住,后也在唐庄街西段高门楼东邻置宅经商,与同春兄弟二人一南一北对门而居,相互帮衬。

至此,唐庄徐氏传至八世分蘖为九门,兄弟排行分别为:长门守仁、二门守水、三门玉心、四门徐河、五门玉春、六门徐木、七门同春、八门玉坡、九门玉书。由于九门属同宗同祖,情同手足,血脉相连,亲如一家。曾有“一人‘犯事儿’,兄弟争相代为坐牢”之佳话。此事起因乃我族因仗义执言与他人发生冲突,失手伤人,被对方告之官府而被拘押。我族人向来宽厚仁义,低调谦和,从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于是兄弟几人一方面轮流代为“坐监”,一方面东奔西走,坚持诉讼,最终赢得官司。为打官司,我族不得不卖掉30亩地以筹措经费。事后回想此事,教训深刻。虽然赢了官司,然而代价极大,得出“打官司花钱费力劳神,得不偿失”的结论,遂留下“屈死不告状”之嗟叹。

我族虽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如今分属唐庄村三组、六组、九组、十组和范闭村南崖),然而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令周边邻里羡慕不已。据说,三门玉心于一九三六年正月去世时,送葬队伍的前头已经跨过勇泉河到了官山寨,队尾尚未走出唐庄街。由此可见我族人丁兴旺,亲和团结。由于玉心曾担任过地方官乡地职役,威望颇高,还开过屠行和牛肉馆,为人仗义,朋友甚多。当时他的一位在地方武装担任长官的结拜兄弟,率领上百名士兵持枪为其一路护灵警戒,每杆枪上都缚三尺白绫以示哀悼,可谓威风凛凛,一时传颂乡里。

从八世(玉字辈)之后,我族人口快速增长,九世(长字辈)共有男丁17人,十世(法字辈)男丁33人,十一世(国字辈)男丁53人;目前十二世(梦字辈)男丁已有56人,且已有十三世(颍字辈)男丁31人,更可喜的是于2021年已有十四世(怀字辈)男丁出生。如今,我唐庄徐氏家族上自九世士亭,下至十四世铭清,已是六世同堂,可喜可贺!

我唐庄徐氏素有长寿基因,加之家庭和睦,生活富足,子孝孙贤,老有所养,高寿老人众多。八世玉字辈兄弟九人平均年龄73岁,其中80岁以上4人:徐河享年81岁,玉书享年84岁,玉春享年85岁,同春享年85岁。九世长字辈兄弟中,华山享年84岁,文卿享年91岁,长印享年93岁,太松享年93岁,士亭现年94岁仍健在;妯娌中,李凤英(文彪继配)享年82岁,王改妮(双喜之妻)享年86岁,苏爱(华山之妻)享年89岁,袁勤(长有之妻)享年99岁,张秀枝(文绍之妻)现年91岁仍健在;姊妹中,徐凤享年84岁,玉凤享年85岁,徐枝享年90岁,芙妮享年92岁,兰玉享年102岁,彩娈现年88岁仍健在。其中兰玉为唐庄首位百岁老人,2016年5月2日唐庄徐氏、尹氏两大家族共同为其举办隆重的百岁寿诞庆典,远亲近邻数百人前来祝寿。禹州市文化局送戏下乡,搭台唱戏三日;鸠山镇党委书记李学磊亲自到家慰问;唐庄村党支部书记尹明勋致辞;唐庄徐氏家族代表徐法章、尹氏代表尹冠根、亲戚代表吴新建先后发言致贺。我族法字辈、国字辈、梦字辈分别鞠躬致敬,祝愿老寿星就像犁辕山上的苍松翠柏,健康长寿,屹立不倒!

十世法字辈兄弟中,财法享年82岁,法章享年92岁,法魁现年91岁仍健在;妯娌中,付秀云(法杰之妻)享年84岁,张玉先(法现之妻)享年88岁,李妮(法志之妻)享年91岁,王叶(财法之妻)享年93岁,冯凌云(法章之妻)现年92岁仍健在,李改枝(法根之妻)现年93岁仍健在;姊妹中,梅荣享年80岁,玉娥享年80岁,徐线享年81岁,彩省享年81岁,金朵享年82岁,梅妮享年100岁,花蕊现年83岁仍健在,徐叶现年84岁仍健在,花荣现年84岁仍健在,花叶现年92岁仍健在。更可喜的是十一世国字辈中已出现寿星:国仁之妻王春香现年86岁仍健在;国朝现年87岁仍健在,其妻吴满现年83岁仍健在;有仁现年84岁仍健在,其妻李焕现年81岁仍健在;姊妹中,徐端现年81岁仍健在。愿我族长寿基因长长久久,寿星繁烁,代代相传!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我族各家纷纷修建新居,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勇泉河治理工程的竣工和鸠山乡政府复迁唐庄、驻扎唐庄西头犁辕山下,唐庄集镇逐渐向西向南扩展;同时随着唐庄中学和鸠山食品公司的外迁,唐庄也向东部发展,框架越拉越大。居住在街后沟(六组)的五门后人和唐庄西头

(三组)的七门、八门、九门后人,大部西迁至乡政府以南、勇泉河以北的犁辕山北路两侧和勇泉大道北侧;居住在唐庄东头(九组、十组)的长门、四门、六门和三门二支,搬迁至高咀以南和东寺(龙泉寺)周边;居住在南崖的三门长支则大部移居在勇泉河以南的犁辕南路两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眼界的进一步开阔,我族近年来所建房屋质量和档次逐步提升,有的已经引领唐庄现代民居之风。不少家人已经在禹州、许昌、长葛、郑州等地购房置业,有的因工作等原因,已经在上海、云南、福建等地落户,我族播布越来越广。2006年前后,随着唐庄老街拆除复耕,徐氏老宅均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废墟和遗址。尤其在拆除之前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委实令人遗憾不已!

我族历来重视文化、艺术和教育。八世同春、徐木是唐庄文艺工作的开创者。他们早年就与王金章等人一起组建了唐庄高跷队、旱船队,后来演变成高台曲子,每逢年节都有助兴演出。曾受邀远赴长葛参加庙会,与当地戏班子对台唱戏,因演出精彩把对方观众吸走,受到对方扣人扣箱威胁,经斗智斗勇终于全身而退。解放前后,高台曲子发展为曲剧,九世长旺、太松、文彪、文绍和十世法章等都是唐庄业余曲剧团的积极参与者。其中文彪最为出色,声名远扬,曾为禹县文工团和河南省曲剧团的主要演员,擅演生角,唱腔洪亮,扮相英俊,深受追捧,刘家戏《刘墉下南京》《铡西宫》等为其代表作。因家庭变故被迫返乡后,作为唐庄曲剧团的台柱子,远近闻名。在演出样板戏时,他饰演《红灯记》《智取威虎山》中的李玉和、杨子荣等英雄人物,其形象深入人心。十世法章早年受其父长旺影响接触戏曲,聪慧好学,通文达艺,行腔圆润,扮相潇洒,有“假徐彪”之誉,出道青云,前途无量,后因步入仕途而未继续艺术人生。后来,十世法坤、法广、法昌、永昌,十一世国钦、国旭等先后加人唐庄曲剧团,其中法坤、法昌、国钦成为主演,享誉一方。法坤自1982年至2016年长期担任唐庄业余曲剧团团长,为唐庄戏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进入新世纪后,群众文化艺术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在兰考挂职任副县长的十一世朝钦把兰考的教练邀请到唐庄,传授盘鼓、腰鼓、秧歌、舞蹈,使唐庄的文艺事业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徐家的儿女和媳妇成了各支文艺团队的主力。其中王改英(国铎之妻)、苏谦(国营之妻)为盘鼓(腰鼓)队队长,王芒(国旭之妻)为秧歌(舞蹈)队队长。王芒还组建了鸠山镇第一支西洋乐队——唐庄军乐队,并亲任队长。2007年4月,在鸠山乡“文化强乡”动员大会上,唐庄村荣获全乡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徐氏在唐庄教育事业上也颇有建树。十世法周曾担任唐庄(大队)初中校长。十世金萍和十一世淑霞、国营曾任唐庄联中教师。十一世国斌为唐庄村(大队)办小学首任教师,并长期担任唐庄小学业务主任、总务主任、校长。十二世要刚自2011年至今担任范小学副校长。十世法武曾在鸠山红专大学(禹县师范)工作。徐家闺女、媳妇中也有苏谦(国营之妻)、王改英(国铎之妻)、向辉(法坤长女)、白雪敏(要钦之妻)、尹新辉(七门向阳之妻)、赵路(尉铭之妻)、刘晓丽(栋梁之妻)、王社(建设之妻)、耿晓梦(要刚之妻)、李银非(向飞之妻)、徐小鹏(建设次女),徐金珠(牛套长女)、侯晓瑞(孟龙之妻)、李飘(继珂之妻)、李星月(珂涵之妻)、韩雪(梦楠之妻)等十余名教师。如今,唐庄徐氏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教师,仍有十数人在教育战线上勤勉工作,默默奉献,为国育才,为家族争光。

由于重视教育,我族人才辈出。唐庄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在徐家(徐根长女淑霞);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唐庄考上的第一位本科生在徐家(法海长子朝钦);范村第一位重点大学毕业生在徐家(国臣长子刚领);唐庄第一个被保送上大学并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者也在徐家(来明之女曙宁)。据不完全统计,徐家子女已毕业和在读大中专学生80余人,再加上媳妇中具有大中专学历者已逾百人。其中朝钦、曙宁、培培(永昌之女)、妙语(占辉之女)、亚龙(朝钦之子)、梦圆(军伟之女)、自涵(明军之女)、一腾(刚领之子)等为研究生;还有晨恺(三门向阳之子)远涉重洋,赴澳大利亚留学深造,取得双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唐庄徐氏曾有郑州市委处长、新华书店经理(来明),禹州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科长(淑霞)等,文海泛舟,经文传道;还有法坤、有仁等从医多年,救死扶伤,行善积德。如今还有档案馆名誉馆长(朝钦)、出版社编辑(曙宁)、报社记者(刚领)、新华书店中层干部(曙东)、画廊高级职员(培培)、农民书法家(留柱)等文化界人士,在宣传文化战线上辛勤耕耘,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我族世代延续的绵绵文脉。

我族崇文尚武、文武兼备。九世长安、十一世国仁早年曾服兵役。十世法章、法魁曾长期在公安、武装机关任职,他们公正执法,浑身是胆,一身正气,威震四方。我族先后有来明(长有长子)、法武(太松次子)、永汉(文卿三子)、会武(文绍长子)、徐国(财法四子)、国俊(法志次子)、东克(占柱长子)、高帅(贯中之子)、向阳(有仁长子)、向飞(国俊长子)、帅星(徐欣之子)、泽文(建敏长子)、子恒(帅军长子)、浩云(向前次子)等应征入伍,军旅锤炼,为国尽忠。其中,来明曾任副营职军官,成为军队机要战线的优秀人才,并做出了突出贡献;法武在部队期间因公受伤,评定为七级伤残;国俊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三等功;向阳在云南武警部队荣升副营职,获少校警衔。如今,高帅(贯中之子)、珂涵(向前长子)、豪男(会杰之子)、留娟(贯中之女)分别就职于长葛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许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许昌市建安区公安局和长葛市公安局,披甲执法,忠诚履职,为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而辛勤工作。

唐庄徐氏家族向来有依集镇做生意的传统,但大多是小本生意,靠手艺吃饭,很难大富大贵。又加之仗义疏财,小富即安,至今未出现“大款”老板。不过,靠诚信经营,勤劳致富,也足以养家糊口,步入小康。八世玉心开过屠行和牛肉馆,以馆为媒,广交朋友,德高望重,享誉一方;玉春曾做掂斗和卖油生意,经常周济穷人,深得乡邻好评,街东头的尹富兴、夹山沟的贾长山等都主动到家帮工;同春开过饭铺,义中取利,生意兴隆,常有流民食宿,不仅分文不取,而且临走再送盘缠;有的长期收留,视若家人,以度饥馑,有的多年后还写书信谢恩,有的专程来访致谢;玉书利用自有门面房经营针头线脑等杂货和糖烟酒,赚钱后支持儿女上学读书,并先后参加工作。九世喜泉自幼做银匠学徒,练就一手好活儿,后以开银匠铺为生,家底殷实;长有在很小的时便跟着堂伯堂叔学做生意,跑腿、卖包子穿梭于街市,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并逐渐发展为做杂货和百货生意。因没有门面房和固定摊位,被称为流动的百货摊。由于坚持不懈的艰辛付出,硬是靠肩挑背扛打拼出一片天地,到解放前后尚不到而立之年的他就置买了唐山、里窝、连庄等近十亩土地,同时边做生意边建设,把家传的两条土洞和两间草房改建成唐庄当时为数不多的石券洞和瓦房;长旺先是率子做卖包子生意,并用盈利在街里购置三间门面房,经翻修后开了杂货部,经营颜料、发饰、日常洗梳用品和糖烟酒,因经营有方,积累渐厚,又用盈利购置了唐庄和范二十余亩田产,致使由贫农变为上中农;文卿经营小百货,还有制作蜜食、馓子的手艺,上世纪五十年代工商业改造时,与长旺一起带资进入供销合作社,六十年代初退本还家。改革开放后,徐家闻风而动,太松(酱油醋)、文彪(糖烟酒)、文卿(布匹)、法现(小百货)、国仁(杂货)等开设了第一批经销店、代销店、小卖部。后来,族人经营范围更广,涉及行业更宽:士亭夫妇购置面条机设立了鸠山首家面条铺,还开了纯红薯粉条焖子作坊,供应鸠山大小餐馆和煤矿食堂;法杰开设了唐庄最早的私营批发部;改营开设了唐庄地区第一家食宿一体的专业宾馆——聚仙宾馆;法广组建了建筑队,贯中开设了粮油店,法昌开了鞋店,会武开展了电影放映业务;国铎开了砖厂和磨坊,国选开了钟表无线电修理部,国钦开设了摩托修理店,国旭开设了服装店,占辉开设了饭店和溜冰场,建设开办了煤矿和建材厂,梦珂开设了维纳斯影楼……还有长有、法现、法周、法正、法林、永汉、自钦、要钦、军伟等曾在集市上摆摊设点,经营小百货、文具、布匹、肉类、鞋帽、水果、食品、针纺等,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如今,留柱经营的字画装裱行,永昌经营的蛋糕房、国斌经营的浴池、伟钦经营的粮油店、东岳经营的蔬菜水果店、建敏经营的加油站、亚珂经营的婚纱影楼等,都是唐庄同行业的佼佼者。此外,还有向阳、尉铭、建设等与朋友合伙经营,他们富有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商海沉浮,愈挫愈勇,有胆有识,发奋有为!

唐庄徐氏也不乏从政者,无论在外为官,还是在乡任职,都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造福一方。八世玉心曾担任过地方官乡地官职(相当于今乡长之职);九世太松担任过唐庄解放后首任村长并升任唐庄乡乡长,十世法章在解放初也曾担任过唐庄乡乡长之职;十世嘉辰担任过唐庄村党支部书记;十一世国钦曾担任唐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要钦曾担任过唐庄村会计主任;十一世占辉现任唐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国典担任唐庄村会计主任,他们正踌躇满志,为唐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殚精毕力,夙夜在公。还有不少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各级职务者,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政务实,为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我族的亲戚也深受徐氏家风影响,为人真诚,工作勤恳,思源奋进,教子有方,勤俭持家,取得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成功,涌现出杨新义、杨宏杰、王振端、李德山等一批德才兼备、出类拔萃,值得我徐氏族人引以为傲的亲戚典范。他们不仅事业有成、治家有方,而且把亲情看得很重,与我族来往甚密。最为优秀的要数徐家外甥女郭仙(七门九世玉凤次女),她是远近闻名的“治山英雄”。由于家境贫寒,兄弟姊妹又多,她在幼年时期就来到唐庄跟随四姨母兰玉生活,受到姥爷和舅舅、妗子的关爱,是吃着徐家百家饭与老表们一起长大的,直到少年时代才返回白龙湾。由于她的早年经历,深受徐氏家风熏染,养成了吃苦耐劳、绝不服输的品格。1956年冬,刚满18岁的郭仙响应禹县县委关于改变山区面貌、治理穷山恶水的号召,报名参加薛沟乡治山治水基建队,被任命为副队长。基建队在她的带领下,艰苦奋斗,人定胜天,终于创造了水土保持的奇迹。县委号召全县干部向这支创造奇迹的“先头兵”学习,县内外、省内外代表和嘉宾纷纷前来参观。1958年3月《人民日报》对禹县治山治水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郭仙和鸠山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一批批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考察。同年8月23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在禹县县委书记刁文陪同下来到鸠山视察,并为女英雄郭仙题词:“一定要把英雄山治好,一定要同群众同艰共苦。”从这时起,鸠山被人们称为“英雄山”。此后,郭仙荣获“全国治山特等模范”称号,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八一电影制片厂以郭仙为原型拍摄了故事片《江山多娇》,并于1959年7月在全国公映。影片播出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全县人民尤其是青年男女看了这部电影,都被主人公崇高的精神所感动。800多名青年男女像她一样推迟了婚期,把青春奉献给大山。为了更好地巩固治山成果,禹县县委、县政府特设立鸠山林场,郭仙被任命为场长,并决定留下一部分有志青年创办一所农林学校,为山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鸠山红专大学。当时的“鸠山公社”,后来的“鸠山乡”,如今的“鸠山镇”,其名称都与“郭仙治山”这一事件有关。

为追本溯源,敬宗睦族,2002年我族修立了第一部《徐氏家谱》,并于5月3日隆重举行全族参加的家谱发放典礼。在发放典礼上,成立了唐庄徐氏家族理事会。理事会秉承“维护全族团结,协调家族事务,倡导文明家风,促进家族兴旺”的宗旨,加强了感恩教育和尊老爱幼教育,处理了一系列家族事务,对维护家族团结,发扬优良家风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加强。

2024年,在家族理事会领导下,成立了唐庄徐氏文化研究会和家谱编修委员会,对家族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徐氏家风进行全面总结,对家训家规进行凝练,创立唐庄徐氏“勇泉堂”堂号,续修并发行第二部家谱。

我们相信,唐庄徐氏家族将秉承祖训,发扬家风,弘扬徐氏优秀文化,继承家族优良传统,为家族的兴旺、家乡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禹州市唐庄徐氏家谱凡例

下一篇:唐庄徐氏家族理事会简介

徐氏字辈
徐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