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啜氏家谱 >> 浏览文章

啜宪坤撰写《父辈往事》,深情回忆啜氏家族名人

时间:2019/7/19 11:05:13 发布:新闻编辑部

我父啜公治德(户口是志德)出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虽去世多年,但音容笑貌时常在脑海萦绕。父亲一生慈祥耿直,忠厚豪爽,这种性格深深影响着我们,一生难忘。而我们的性格也随父亲,这应该也是我们啜家人秉性!

啜宪坤撰写《父辈往事》 (1).jpg

在西紫结老家时,父亲自己还是个孩子,爷爷啜立常和他兄弟啜立书爷爷一起做买卖,后来老哥俩打了起来,立书爷拿石头打了我爷爷的头,拿一把面糊脑上,简单处理的,还没回到村里,在回村的路上,在树底下睡觉,破伤风去世。而后奶奶得了肝病,父亲听说每天吃几条活泥鳅可以治病,于是父亲每天都要下河去捉泥鳅给奶奶吃,然而,在那个年代缺医少药,连个医院都没有,就几条泥鳅鱼怎么可能治好奶奶的病。奶奶去世时父亲只有十三岁,叔叔啜治昌八九岁,一个四合院的家,已经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父亲带着一床被子带着弟弟锁上门,就去闯关东,当时不晓得是带着怎样悲壮的心情离开了家乡。

 一路上,晓行夜宿,饥餐渴饮,餐就是要一点吃的,若有干粮父亲不舍得吃,要在要不到吃的时候留给弟弟。途中经过一条大河,叔叔差一点让洪水冲走了,是父亲拼尽全力把叔叔拉到岸上,捡回一条命。就这样一路艰辛,到了锦州,父亲让叔叔过继给远房的一个爷爷叫啜立荣,立荣爷爷的儿子治水少亡。从此,父亲再无牵挂,一个人独闯天下。

啜宪坤撰写《父辈往事》 (2).jpg

(我爹啜治德生前与长孙啜宏1岁前合影。我儿子啜宏1981年12月生。现入职广汽集团国际业务部)

在锦州时生活有了改善。后来,到辽阳电业局工作,父亲高大帅气,经人介绍与母亲成家。那时候我姥爷家,好像是做买卖,辽阳亲戚有钱人多,我姨夫家开医院,现在的沈医二院,是从辽阳搬到沈阳的,整个医院好几栋楼,都是我姨姥家的。解放后,公私合营了。财产归国有了。后来,我姨夫公私合营当了外科主任,后在中国医科大学仼外科主仼,名气很大,号称沈阳一把刀。就是在那个年代,我太姥爷在北京开了一家北京最大的珠宝店。太姥爷姓王,生了三个姑娘,个个貌美如花,我姥姥在农村守家,二姨姥,三姨姥,上曰本留学。后二姨姥,做高官的秘书,三姨姥在北京外语学院。我母亲当时也是大美女,家庭条件又好,至此,穷小子过上了好生活。

啜宪坤撰写《父辈往事》 (3).jpg

当时还是日占领东北的时代,父母居住的对门是一家日本人。父母可以听懂日语,还可以简单对话。父亲耿直的性格丝毫未变,一次因工作原因与一起工作的日本人打了一架,被日本宪兵给抓了,还是对门日本人的大掌柜给担保给放了出来。

父亲娶妻生子后,母亲共生育八个,是啜姓大功臣。我家是五朵金花,大姐,啜桂珍,1941年生。二姐,啜桂荣,三姐,啜桂芹,四姐,啜桂菊,长子,啜宪坤,次子,啜宪森,妹妹,啜桂玲。在我上边去世一男孩。两岁左右去世,听姐姐们说,长的非常漂亮,真可惜。可以自豪地说,西紫结村出来的啜治德后代,三男五女,一个比一个漂亮帅气。父亲于1947年参加工作,那时沈阳已经解放,七级电工技师。技工八级最高,差一级,经常因耿直性格,不会屈意奉承,自己没错就会坚持,被压一级。听说我村里,西紫结村,性格暴躁的亲戚有不少,这样的脾气。性格倔强,在当时整个电业局,是很知名的。年青时好喝酒。但讲义气,心眼好,本质好。祖传的倔强脾气。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小时我们子妹几个没少挨打。但是,棍头出孝子,这句老话是非常有哲理的,啜家传承的诚实,心地宽广,为人忠厚,努力进取等家风,永远记忆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啜宪坤撰写《父辈往事》 (4).jpg

前排 啜宪坤、啜桂菊 ,后排 啜宪森和啜桂玲

叔叔有一儿子叫啜宪芳。文革前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从辽宁葫芦岛去了河南三门峡市。还有叔伯叔叔啜治富全家,也支援三线去了重庆,治富叔经常给我父亲写信问候,治富叔家有一男孩,因水土不服去世了。当时接到治富叔的来信时,我父母都很伤心。

七十年代,立书爷上我家住了一段时间,我母亲还耿耿于怀,我父亲不让提此事,走时我父亲给他拿了两百元钱,虽然心有芥蒂,但终究血浓于水。而那时的两百块钱不亚于今天两万的分量。那时立书爷在锦西扬家仗子住。立书爷是我们西子紫村大名人,有文化,字写的好,还会日语。解放前,在抚顺西露天矿当大把头,西紫结村很多逃荒出来的人都是奔立书爷去的,我手里的家谱手抄本,就是立叔爷爷亲自在我们村祠堂的家谱上抄写的。

后宪增大哥到沈阳来过我家,也提起村里许多事。他说我家的祖坟在村南边。我父亲闯关东时,我家在村西边还有个四合小院。

 我听我父亲说,挪过一次我家的祖坟,应该在1930年前,当时挪坟时,还发生一件怪事,挪碑时,在碑座底部有一洼水,里边有鱼,水非常清亮,一瞬间鱼水都没了。按我父亲讲风水跑了。后来我一个叔伯爷爷疯了。也许是传说中的巧合吧。还听我父亲讲,我家在村里是大家族,辈分较大。他说凡是啜姓见面,都是亲戚,都没出五服。

今天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那多年的往事,萦绕在心底,不散不去!

啜宪坤 2018.5.13

上一篇:西紫结村历史名人啜立书

下一篇:啜凤根:寻根问祖蓟州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