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家谱印刷基地 >> 古谱纸家谱 >> 浏览文章

湖北随州张氏族谱

时间:2016/7/7 15:52:18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负责设计排版印刷的《湖北随州张氏族谱》正式交付客户,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重修家谱缘由及目的

历史上的家乘、谱牒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来源、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1卷。宋元明清诸代,各地的张姓家谱不断修撰,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续家谱。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有18卷,后来又扩展到21卷,并附有《文献》1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的张姓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姓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姓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湖北省随县殷店曲河张氏宗谱于清仁宗嘉庆八年(1803年)由大房第二支中之八世公张斌创修,距今已213年。50年后即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由十世张元伯及同堂兄弟张元德张元铣重修,距今亦163年。

按照族谱惯例,每三十年为一世,每一世续谱一次。但是,各种原因,《曲河张氏族谱》在此后近163年里一直没有重修。或因大清政治经济诸多原因;又因近现代战乱不断;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可狼烟方息,内战烽火又燃,五年解放战争,国家大定,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正逢轰轰烈烈大跃进等多次变革;1966年又掀起文革风暴,浩劫十年,又有谁顾及续谱之事?

实际上,国家政权的态度才是族谱能否重修的关键。毛泽东这个农民的儿子,在他的著述中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形象地比喻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并且还指出:  “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人民领袖的观点在建国后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态度,建宗祠、续家谱、联宗祭祖等活动被视为封建宗法活动,一直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允许。文革期间,宗族祠堂甚至被视同“四旧”,在“破四旧”的狂风骇浪中被拆毁。续宗谱等活动在打压下也销声匿迹。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到来,建祠堂、续家谱等过去被否定的事物开始出现,国家政权的态度也有了一个转变。自1980年开始,陕西省每年都要举行祭祀黄帝陵活动。1986年中央还指出:“建宗祠、续家谱、联宗祭祖,是封建宗法活动,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允许的。”到了1993年,公祭轩辕黄帝的庆典活动开始成为国字号活动。2004年,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祭祀大会甚至第一次由民间祭祀改为国家公祭。虽然没有明文提倡可以修族谱、建祠堂,但已经没有组织出面禁止民间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祭祀祖先、修建祠堂、续修族谱等活动了,甚至法定了清明节假。

直到2013年腊月张天亮、张(承)波、张(天)滨、百菇园张(道)军在张(道)炼家饭局上,将增修张氏族谱工作才提上日程。后得到德高望重的原曲河村支部书记张承清,政府张承高,退休教师张天恩,建材商人张志成等族人大力支持《张氏族谱》的调查、收集、整理、编篡、校对、出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续修《张氏族谱》成立了理事会,张承清为理事长,此钋,理事会还有副理事长、成员若干,共7人,其中总编辑1人。理事会成员分为三组,一组是编辑组,一组是采编组,一组是财务组。有理事长协调各项工作完成续修的《张氏族谱》的工作由于时代间隔较长,加之朝代更替,居住分散,人口流动性大,调查登记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负责调查登记的张承清、张天恩、张承生等都已年迈体弱,都是在牺牲休息时间不辞劳苦,走门串户登记表册和集资,或登山涉水,斩棘穿荆寻荒坟;或跨省过县,探访流落异乡之族人。较远的地方就有张炼小车免费送达,随叫随到。张天亮负责电脑收录,排版编辑,把将老族重新整理下来遇到很多困难,一是要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特别是繁体字中的异体字改为简体字要查阅大量资料;二是要将老族谱中杂乱的手抄资料改为一目了然的传承关系,要反复翻阅老族谱理顺;三是要将传承关系画出世系图,这是老族谱上所没有的,这些事情全靠凌晨早起头脑清醒时方能有效工作。

特别要感谢张天恩之父张承江,1950年土改时曲河张家湾祠堂要改成学校,眼看张氏族谱就要失传,承江公趁聚会之时拿回张氏族谱重要的三本。在文革除“四旧”时期,冒着风险将张氏老族谱精心收藏几十年,期间每年都得翻晒防潮防虫,确保上百年古籍完好元损,字迹清楚,方使重修《张氏族谱》有了一脉相承的文献资料,以及张氏支脉传承依据。尽管这些《张氏族谱》只是部分卷宗,尽管163年族谱没有续修,好多族人支脉的传承关系无从考证,至少可以从古老的族谱中找到张氏族人的根,感受到张氏族谱的历史的厚重和沉甸甸的责任。

这次续谱时新增了五条谱规:

一、传谕本姓子女,不得与本姓婚配。有此例者,是为败坏天伦,不予上谱。在其父母名下注销之。未出五服而婚配者,自其父母以下一律不予上谱。

二、族中有不孝于父母、不敬尊长、为非作歹、横行乡里、危害地方者,在谱上注其劣行,以儆效之。

三、族中对有功于国,利益地方,辅助族人,荣于宗祖之贤达,或官或民,是男是女,亦当立传以旌表之。

四、乏子有女招赘婿者,可上谱延香脉,必以张姓辈派载册。

五、以当今政府法规为准绳,知荣明耻,与时俱进。

这次修谱活动,坚持了原来的谱牒传统,但也作了一些改良和补充。考虑男女平等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改变了宗女没有任何记载的传统,把女儿写上族谱。女儿人谱后,后代不再人谱,除非改为张姓。这些改良,基本上不悖于“五服”传统观念。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除了记述世系繁衍,使人们可以明宗支,正本源外,还可以作为寻根认祖的依据,民族和文化认同的根据。希塑今后张氏后人,遵循前人重托,每三十年续谱一次,以免时间久远,给续谱带来不便。

上一篇:贵州省关岭县永宁镇李氏家谱

下一篇:辽宁朝阳暨内蒙古敖汉徐氏家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