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邓州市萧营村祠堂管委会副主任萧宗利受聘为我会会员
2015年4月8日上午,河南省邓州市萧营村祠堂管委会副主任萧宗利先生专程来我会考察,并向我会赠送了他所参与编写的《萧氏家谱》。魏怀习会长、杨文杰秘书长等热情接待了客人,并向萧宗利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和会员证书。
会谈中,萧宗利详细介绍了萧氏家谱的编修历程。他说,《萧氏家谱(祠堂院>》的编纂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酝酿提出阶段。早在九十年代末宗海就提出了续谱缮祠之事,并与在城里退休的几位老同志中义、培胜、国印、宗茂等商量,得到大家的赞扬与支持,尔后他又回老家萧营与族人宗志、宗顾、宗成、宗利商讨,他的提议与族人不谋而合,并于2004年摄了发起人合影像以记之。二是深入宣传、发动群众阶段。2005年12月以宗顾为主任成立了萧氏家谱(祠堂院)编纂委员会,宗海代表编委会向萧氏家族发了倡议书,以宗顾为首的一批热心人,深入群众积极宣传、发动,并连续两年清明节召开修谱缮祠研讨会,声势大,影响好,让这个寂静的村庄上下沸沸扬扬。三是家谱编纂阶段。真正大量收集各种资料、整理、组织、撰写文章是从2 0 1 0年后开始,倾全体编委会人员之力,借改革开放之势,汇全族之智,于2012年12月编成。
在编纂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一是没有旧家谱可作依据。开基始祖萧公寅舟自明永乐年间迁此,6 0 0多年来族人从未续过家谱。二是缺乏资料无可佐证。全体编委会成员没有气馁,大家分头去挖掘,查遗墨、看残碑、翻典籍、阅史料,凡能借鉴的,凡与有关的,只要能找到借到都不放过。不论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编蚕会成员长期伏案,呕心沥血,整理编写,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夜未夜深夜宁静,月缺月圆月儿明,一字一句一标点,一心一意一气成。”这种无私奉献凝神专著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萧氏家谱<祠堂院>》的整个编纂过程浸透着编者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历尽艰难,殚精竭虑,任劳任怨,辛勤劳动,才使《萧氏家谱<祠堂院>》得以问世。为此,要向华文、华锟、宗成、宗英、宗海、中联、耀东、宗都、萧钢、萧鹏、绍英、国印、宗孔等表示衷心的感谢!要向为修谱缮祠慷慨。解囊资助捐款的族人乡亲表示感谢!是他们的鼎力相助,才使修谱缮祠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要向为缮祠做出贡献的宗向、宗利、宗康表示感谢!是他们的努力,才是宗祠面貌焕然一新,瑞祥紫腾。要向为《萧氏家谱<祠堂院>》题辞的各级领导、专家、名人、教授,李瑞环、何耀军、张才、张继国、朱敏、邓银国等表示感谢!他们的题辞是谱书大为增色。要向关心、支持修谱缮祠的宗明和所有同志表示感谢!尤其是年过八十有余的宗顾同志,生前不顾年老多病,一心扑在家族公益事业上,为缮祠修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里,特别感谢《萧氏家谱(祠堂院)》出版人萧长礼、萧莹,是他们在家谱因缺乏资金不能付梓搁置的无奈情况下,慷慨解囊,再次捐资,家谱才得以见天日而面世。若没有他们的出资,家谱就不能印刷。其仁德善举,族人铭记。谱照千秋,四海辉煌。
几渡春秋,谱牒已成,感而悟之,获益良多。
其一,正吾族源于山西洪洞大愧树之误,明开基始祖萧公寅舟系江西吉安峡江枣林沟之实,廓请了祠堂院内十四代世系脉络,奠定了吾族后代寻根问祖续谱之良基。
其二,完善了吾族世系发展史。自开基始祖寅舟始,历明、清,越五代,传至先祖勋、直二公,凡十三代。十三大支系,分布祠堂院内大门、二门、三门、四门、楼房院、老院、东院及十林郭沟、黑龙潭、罗庄雷庄村、厚坡萧沟村。家兴族旺,人才辈出,或工或农,或学或商,或文或武,遍及华夏,走出国门,为家乡繁荣,为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其三,确定了萧氏后延“辈分”。清代秀才培鑫公所定十六代“字辈”,已用至国、宪辈,将阑。今托中义编定后延四十代“字辈”,规范后代起名排辈,严以序之,知长幼,懂礼达义,不乱其宗,讲团结,构和谐,兴建家园。
其四,弥补了没有家谱的缺憾。人,不能没家,族,不能没谱。正如水有源,树有根,仍天之道矣。六百多年来吾族没有家谱,今天有了家谱,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上可慰列祖列宗,下可泽贤子贤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永远立于中华民族之林!
其五,受到启发和激励。《萧氏家谱<祠堂院>》不仅忠实的记载了祠堂院家族血脉相传,一本千枝,生生不息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提供了为人处世的生存智慧和道德风范。让我们得到启迪和教益,受到鞭策和激励,为家乡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此次编纂家谱,意欲编写全村《萧氏家谱》,然诸多原因,则仅编写祠堂院家谱。(祠堂院)外的世系人物、文献等均有注明。全村《萧氏家谱》
继续搜集资料,待完善后进一步修谱。
萧氏家族年代久远,祖先事迹多不可考,尽管编者尽心尽力,然缺漏、错误再所难免,敬请指正。
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