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国家谱网 >> 家谱专家

家族的繁衍、发展或良好的家风、传统,需要家谱的记载和传承,方能激励后世子孙不断向前发展

时间:2014-03-26 发布:新闻编辑部

十多年前,听族人提及续修家谱之事。那时,自己二十来岁,又在部队服役,对修谱并未太多的关注和问及,当然我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十余年过去了,修谱之进展非常缓慢,也可以说处于停滞状态,这距族人倡议修谱开始已过去二十五年有余,业已一代人,原来倡议修谱的多位老人已过世了。大部分闲暇之时,偶尔也分析修谱停滞的原因,大致有几点,可能不尽准确。一是经近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在思想层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数人注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及教育的传承,族人的家族情结和家族观念着实淡化了许多;二是倡导修谱的族人中,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修谱的格式、编辑、印制等知识掌握欠缺,加之有文字基础和写作能力的族人多在外地工作或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修谱之事;三是部分族人认识程度有待提高,认为家谱的本身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和文化的传承;四是修谱是个庞大复杂的工程,涉及人力、资金等方方面面的事务,组织修谱的族人多为农民也忙于生计,资金方面也有缺口;诸如此等,是修谱停滞或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步认识到家谱对传承家族美德及家风的重要,饮水思源,落叶归根,也是所有进入不惑之年人的思考。我想,一个有作为、有责任、能担当的人,都应该为他人或这个群体做点什么,而不应该活在自己独立的世界里。一个家族的繁衍、发展或良好的家风、传统,更需要家谱的记载和传承,方能激励后世子孙不断向前发展,才会赢得世人的肯定和尊重。


今年以来,我力推编修向氏家谱,一则理应为家族之事出点力;二则以家父为首的父辈们奔走、筹划多年,知晓家族迁陕繁衍发展这段历史的族人所剩无几,且家父身体每况愈下,如不加快推进并完成,家谱很有可能形成断代或空缺,那将是莫大的损失。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努力,整个谱文及资料已提交编印,新谱面世指日可待,但整个修谱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的受人尊敬的人和事,值得肯定、感谢并在此予以说明。

值得肯定的是,此行修谱诸多族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父辈书国父子为修谱立碑奔走呼告,劳神费力,在族人所捐善款财务管理等方面妥善谋划,精打细算;父辈书兰、书茂执笔撰写家谱序言,多次过问并指导谱文编修及进展;父辈书主、族兄文昌、忠昌(向垄)细校谱稿,力争无误;家父带病组织、策划、寻根祭祖等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在确定用宣纸印制家谱资金有缺口时,十三世向华、鹏昌、平昌、意昌、杰昌、盆昌等慷慨解囊再次捐资,特别是恒昌及十四世万平(向凯)在已捐资一万的基础上再捐千元,有效保障了整个修谱及编印的顺利进行。

值得感谢的是,安徽省工商系统相关领导在查找老屋具体地址上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自道光八年(1828年)先祖富华公编谱后,近二百年来已无族人回过老屋,加之朝代更替、世事变迁,多代族人早已不知老屋详尽地址,老谱更无证载。我在多方查找无果情况下,只得向安徽省工商局食品处王朝忠处长求援,托得太湖县工商开发区分局杨局长倾力相助,投入了大量人力和时间调查走访,几经周折,再经公安、统计部门查得了邻近岳西县42名老屋族人,并电话进行了证实,为我们顺利回老屋寻根祭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家族中多数人知道我们属“江南人”,却不知“江南”在那里,总以为我们是长江以南的移民,实际不是如此。清朝前期(1667年),康熙裁撤江南省设置江苏、安徽2省,江南省行政名号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我族属“江南人”的影响已深入人心。同时,在老谱记载中,我们属太湖移民,可在太湖县却找不到同支的族人;这需要提到岳西县的历史,民国25年(1936年)元月,同民政府为“剿匪”需要,划霍山、舒城、潜山、太湖4县各一部分区域设立新县,因属“适居潜岳之西”,故名岳西县,恰将白帽向家岭老屋族人居住区划归岳西县,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太湖县找不到老屋族人的重要原因。

略显遗憾的是,本次修谱未纳入镇安、平利之分支,一方面因年代久远,世事变迁,相互之间来往甚少,观念淡薄许多;二是经不完全证实,镇安、平利族人家谱失传,认定自己为湖北迁入,不属同宗族人;三是洪山的族人受精力、财力等方面影响,无暇顾及。但愿我族后辈能人辈出,加强联系,增近两支同宗族人相认相知,相爱相亲。

值得一提的是,修谱以来,诸多有志族人对谱稿的缮写、编印、校稿、版式等方面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建设,修谱编委会在吸收采纳的同时,也博采他姓家谱的合理之处,以达到尽量的合理、科学。但也可能受校稿主事族人文化水平的影响,毕竟多为农民的族人在组织、筹划和实施,加之族人众多,人口信息庞大复杂,各家各户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要求不尽相同,以及具体主编人员能力素质的限制,没能达到部分族人的要求和标准,在此,深表歉意,也望诸多族人予以理解、支持和海涵。

此次修谱历经艰辛,格显珍贵,惟恐才疏学浅,有负旗人重托,拙浅文字不足抒写对祖宗先辈之恭敬,但凭感恩之心、知难而进,诚惶执事、未敢丝毫懈怠,加之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深入走访调查,难免疏漏错误,恳请族中长辈和审阅者增补与堪正。

十三世军昌(向军)敬撰

公元二0一三年十一月于西安

上一篇:续修谱牒的三个工作重点:存史续宗、颂德扬贤、存古推新

下一篇:李惠钧:阅读族谱可知,长寿的往往是粗衣淡饭者,而非大富大贵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