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家谱印刷基地 >> 古谱纸家谱 >> 浏览文章

河南省邓州市小张闸张氏家谱

时间:2023/7/1 17:54:15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负责设计排版的《河南省邓州市小张闸张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河南省邓州市小张闸张氏家谱序言一

公(讳)春者,明嘉靖时人也,原籍山西洪洞县,自洪武初年迁入邓境,世居高粱中路,公兄弟四人,次(讳)“顺”、次(讳)“节”、次(讳)“盈”,以及子侄九人。至崇祯末年,闯王起义,逃亡失散,惟留“大明”公之子“麟封”一人,张氏之族,几于澌灭,幸天眷善人,“麟封”公生有七子,瓜瓞緜緜,繁衍日盛,有从居穰东前所者,有从居轩店里杨棚者,有从居镇邑先主山南者,有从居湖北谷城者,有从居漳德府附近者,星罗棋布,迄今称盛族焉。

此不过距家较近者易于联系,仍有公之二三弟顺、节二公和子侄七人以及孙五人尚未取得联系,因在明末谱牒失传,年远岁久,在追本求源中仍有不少遗缺,虽公(讳)春之四弟盈于民国二十年即公元一九三一年取得联系,然(讳)顺、节二公,以及二世祖大通 、大成、大智、大元、大叶(业)、大福、大全,四世祖从太、从敬、从枝(忮)、从伩(信)、从礼、从贵之下落乃属不明,希家*之*者继续努力,八面访询,以保全*根深叶茂之容、万青永垂之道,祖功宗德之宏伟也。

回忆祖传家张氏四世祖以弟兄众多,从盛(圣)姑母适王姓(即现在胡芦王家),当时以姑丈支嗣,遂以四世祖从盛(圣)过继于姑丈,从盛(圣)公之兄长出家于鞠庵附近之祖师庙,时逢明末清初之际,兵燹纷纷之中,城乡秩序紊乱,怎能安居乐业,以致四世祖兄弟六人,散居他处,下落不明,惟过继于姑丈之从盛(圣)安然无恙,但从盛(圣)公之兄长已年迈,不能返裕,视其张氏之族复陷于无嗣,遂与姑丈姑母商议,为了乘续张氏支派,要求从盛(圣)公返家未允,累经官断,结果于伩(信)阳一状允许返家,不过待姑丈继嗣后方可,侥幸蒙天佑人,已如所愿,返家后所生三子长文美、次文选、三文科,方有今日盛族焉,噫嘻危哉、险矣。

余观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功宗德成不可忘也,况从盛(圣)公生明崇祯之初、卒康熙之中,撞数十年之戎马,遭两朝之干戈,能免刑戮于无道,其明哲保身良足风也,乌容掩没而不彰哉?希家后世,应本仁孝之心,动追远之诚,宜为祖宗争荣,为子孙争光,永垂不朽于万世,*特竭尽鄙诚,愿同宗共祖者铭诸衷心,以慰家张公(讳)春、顺、节、盈之殷愿也。

十三世孙允卿谨序

公元一九六三年三月清明敬序

河南省邓州市小张闸张氏家谱序言

彦(谚)云:先有家而后有国,既有家更须要谱牒,无谱牒即不识其本源,待年深岁久,族繁户增,即无从稽其巅末,为此可知家谱之重要,况家张氏于洪武年间由洪洞县迁居邓境,迄今数百年,至光绪十一年,合族共议,恐其世远年湮,难于稽考,于是,家十一世祖近斗、近夫、近叶、近瀛、化选、化礼等共推余祖父(讳)近瀛编造家谱,以贻后世。余祖父即不辞劳苦,刻骨铭心,费餐忘寝,造谱竖石,使后之来者始得返本求源,有所追念也。

根拠(据)碑记,家张公(讳)春,兄弟四人以及子侄九人,除大明公所生一子麟封以外,其他兄弟子侄等,未悉某公迁某处,况在建谍中,因事易境迁,原有谱牒失传,追本求源实属难补不足逮。至民国二十年(即公元一九三一年),我十二世族叔化鹏(举人)始与我李凹南家国俊后世十一世朝金、十二世春五、春华、春玉、书贵、建一等取得同宗共祖联系,拠(据)李凹南家我张氏朝金、春五等云:自幼闻听祖传家张氏盈原籍山西洪洞县,于嘉靖年间迁居河南归德府考城县,所生一子大泉,大泉所生一子麟兴,麟兴公所生二子,长国俊、次国杰,国俊公经商邓境,寄居县城东北李凹村,至今族繁日盛。家族叔化鹏闻听确系同宗,喜出望外,视若骨肉,遂追其本,查诸于石,确有(讳)春公之四弟(讳)盈,并有盈公之子大泉,但不知其何时迁往何处,此乃世远年湮之故也。不惟盈公之后世业已询明,且顺、节二公之后世亦急待家后云耒者丞之访询。至六二年冬,李凹南家春和、秀申、书群、书来、安家、春中,杨棚南家修三、安国、修春、安光,以及北家允魁、振山、允凯、永富、允群、永生、永贵等聚议,字辈宗派讲及完了,恐其数年后宗派紊乱,加以近数年来,家谱遗失,忧恐往者失其传,而来者紊其序,更须急待从新建立,故合族共议,推余与永盛完成此一艰巨任务,然余等自揣才疏学浅,殊难承担,乞有识饱才俊者,均已公务外出,不自暇顾,但以修谱在急,迫不及待,不过在各位领导支持协助下,只有竭尽鄙诚,共同努力,设法予以完成,以饴后人,遂于六三年新正初三日开始,至清明前数日完成,以应佳节胜会,踏青祭祖籍表,合族慎终追远之衷心,而永垂孝思于万世,创不违重修家谱之厚意也。

十三世孙允卿谨序

公元一九六三年三月清明敬序

河南省邓州市小张闸张氏家谱序言三

夫天地本乎阴阳,木水本乎根源,生民本乎宗祖也。宗祖之谓:宗者,族也。祖者,先辈之人也。族谱者,所以谱族人以示不忘也。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记世代之源流,谱存而宗祖明也。是故君子重之!

吾张氏一族自洪武初迁民以来,瓜瓞繁衍,子孙昌盛,贤达辈出,何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此乃吾张氏家族之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此至言也!吾久怀修谱之志,或忙于医务或因于他事,至今迁延未成,然续谱之事,须臾未能忘也。今吾族后辈有名(德)尧者,哲学硕士,天资聪颖,深谙经书,德才兼备。其有志于斯而请教于余,赤子之心,至诚之道也!余虽花甲之年,然初心不忘,同道于乡贤后俊,不忘先辈之所训,不负众人之所托,继往开来,共襄而成之!

吾张氏族谱,自公元一九六三年至今未再修续。今续修之谱牒,以族之先贤允卿辈所编为底本,格式重置,补遗增新,虽未能尽录族人,庶可以见谱知源,寻其枝则知其根。叙昭穆,通庆吊,昭示后人积德修善,敬尊孝亲。嗟夫!余才疏学浅,实有族人贤智者,可有功于斯。匡予不逮,正予讹误,则何胜荣幸哉!

十四世孙(和)平谨序

公元二零二三年元月敬序

河南省邓州市小张闸张氏家谱跋文

家族之有谱,以记家族之源流,以昭族人之身辈,尊尊亲亲,族睦家兴!

家谱编撰,似简实繁。从前期策划到集体商议、征求意见和排查摸底,再根据老谱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证、导根溯源、全面整理,经数次校对而定稿。虽工作繁杂,但在族人的大力支持和编委会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编撰。本次续修张氏家谱,体例规范,内容详实,言简意赅,脉络清楚,图文并茂,符合时代特征,体现家族文化。然因年代已久,族人迁徙,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敬请族人谅解指正。

值此张氏家谱续修告竣之际,谨对这次寻祖访宗、修谱撰牒期间帮助或作出贡献的社会贤达和张氏族人表示衷心感谢,恳望世系宗亲继承先祖贤德,和睦相处,以期家族昌盛,枝繁叶茂。

十五世孙

(安)卓谨跋

公元二零二三年元月敬识

河南省邓州市小张闸张氏家谱后记

江河灌注而不竭者,其源长也;松柏凌霄而不摧者,其根固也;宗支继绳而勿替者,其本立也。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今修之谱牒,乃合族公议,本立公心之旨,实为公益之事,自发自愿之举也。合小张闸、李凹、杨棚及陈楼等张氏族人一道,倡而议之、推而行之、默而成之;同心协力,有始而有终,善志而善功,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

本谱续修,参阅了大量文献,如明《嘉靖邓州志》、清《顺治邓州志》、民国《重修邓县志》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对部分现存碑刻进行考据和注释,还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指导,并幸得著名书法家毛成利先生和刘磊博士欣然题词。在族谱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是得到了吾族众乡贤士绅的鼎力相助,小张闸和平者,德高望重,出谋划策,亲力亲为,做了大量工作;(安)卓者,素有公心,慷慨大义,资助了本谱的印制,且不辞劳苦,梳理相关资料;秀义者,公务之余,组织协调,劳心劳力,辛苦备至;农春、秀功、玉升、晓红、志顺等尊长也积极参与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德浩者,勤慎务实,访碑问长,参与了不少对外联络工作;秀果、张权、德文、张暖、德营、德彪、得宝等后俊,亦协助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承担了部分联络工作;李凹刘春峰、永科、张哲、新芳及杨棚秀志、德学、遂林、丰彬等族人也为修谱做了大量工作。言有尽而意无穷,其他支持、关心和参与本谱修订的所有张氏族人及社会贤达,在此一并致谢。

易曰“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愿吾族志士仁人,自强不息,推己及人,积德行善,薪火相传;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煌煌张氏,万世隆昌。

十七世孙(德)尧谨识

公元二零二三年元月敬识

上一篇: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毕氏族谱

下一篇: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马氏家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