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鹤田唐氏族谱(晋阳堂)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负责设计排版的《湖南邵阳鹤田唐氏族谱(晋阳堂)》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下面是湖南邵阳鹤田唐氏族谱编修前言: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生生不息,文化传承之薪火虽历经磨难但从未间断,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承下来追根溯源、不忘先祖的优良传统。家有谱书,可以考世系、识宗支,探真求实,厘清是非,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唐氏宗族源于远古陶唐,贵为尧帝后裔,早居山西,再迁河南,又街江西,渐次遍及华夏,为炎黄一嗣大汉一脉。我鹤田唐氏,始迁祖必胜公,原籍江西太和县东乡圳上,明初迁居邵阳,始居秋田,复迁银仙桥老屋村。清雍正11年(1733)创修族谱,道光25年(1845)、光绪32年(1906)、续修,在此期间,族运昌盛,子孙发达,族人开枝散叶,遍布四海,变迁繁杂,为梳理血脉、加强族人团结,极有必要再续谱书。
欣逢盛世,国运昌泰,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也更加缅怀先祖功德,四修唐氏族谱迫在眉睫。在历代先辈当中,一直也都有四修族谱之意,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正是如此,宗敬族睦之风才日盛一日。修谱一事虽为人心所向,但我们唐氏一族,人才辈出,天南海北,枝繁叶茂,信息收集整理毕竟也是一件工作量极大之事,幸得有唐为民(政灏)先生不忘祖训,不计得失,大力号召,组建了由为民(政灏)、文彬(政盛)、维廉、地生(尧君)、耀武(尧社)等成员组成的四修族谱理事会,在全体族人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千辛万苦,四处走访,持之以恒,虽可能未曾做到滴水不漏,但今谱书终于大功告成,此举不仅是对先祖最好的慰藉,也是对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次四修族谱,既正本清源、缅怀先人、启迪后代,同时也厘清了关系,加强了族人的凝聚力,必能促进家族和谐、繁荣发展。愿我族众辈均能孝顺父母、敬事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能秉道弘德、容人律已、积极向上、识大体顾大局,争做爱国爱人、爱族爱家之士,则必能国家昌盛,家族兴旺,子孙发达,绵延无疆。
在此四修族谱功成之日,不敢言序,聊表数语,以寄无限崇敬和感激之情,亦怀满心欣慰和殷切期望之意!
二十一世裔孙惟佳字浩然敬撰
公元2018年(戊成)12月
湖南邵阳鹤田唐氏四修族谱凡例
1、修撰本谱旨在追朔先祖的世系传承,缅杯祖宗功德,记载族人的基本信息,家族的重大事件等,其基本原则是存真传言,是者从之遗者补之,讹者改之,疑者存之,不知者缺之,决不求全附会。
2、本谱编录范畴,隶属必胜公裔鹤田唐氏居住地人员以及外徙族人。本次续修班序均应应统一为宜, 外徙宗亲支谱所列的班序应本谱相衔接,四川世系“天”字辈以后的班序,应以三修谱修改后的班序为准,即:惟(天)尧(显)先(之)建(赐)启(昌),从二十六代起按统班序执行。
3、本届谱内所有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前(- -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沿用历代年号,建国后一律使用阴历(农历)即公元,岁次,月、日、时。
4、录入四修族谱时,力求保持原谱的真实性,仍采用文言文,但竖版改为横版,句间已用标点间隔,繁体字为现代汉字,(极小数异体字因无法考查,只得继续保留沿用,便于阅读。其他新编资料都使用现代文和现代汉字,所用文字力避生僻字、词,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以适应全体人群查阅。
5、本族科级以上干部、部队连级以上的土官各院校教授、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省级以上劳模,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均在“鹤田唐氏人才录”栏内略作记载。
6、凡入赘人员,均按女方班序号,与族人同等入谱。
7、提倡男女平等凡仅女户根据其本人意愿,可载入谱册。已婚女子亦注明适何姓。
8、根据三修谱的信息资料,徙异地者凡能查到的宗亲,均已收录到册,然而由于离三修年代久远,地址不详或变迁,至今无法登录入谱者待族贤日后查考。
9、凡迁徙四川、贵州的宗亲,由于年久代远,有据可考者,已载入四修谱牒,衔接不上的,为保持族谱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尚未载入,待日后继续完善。
10、全谱共分五卷,首卷为文字谱,世系部分1-15世道聪房为一卷,道贵、道殷房为二卷、16-25世道聪房为三卷、道贵、道殷房为四卷。
11、四修族谱告竣后的婚娶,外徙,生殁等异动情况,由各房派依据实际情形详细记载于专用册之中,留作下届修谱备用。
12、本谱是唐氏家族的瑰宝,应妥善保存,相继后传,不得遗失,外传变卖。原宗支老谱更宜珍藏,便于古今对照。
四修族谱编委会
公元二0一八年戊戍孟冬
下面是湖南邵阳鹤田唐氏四修族谱源流序
族之谱牒,犹国之史籍。国无史籍则兴衰不明,族无谱牒则世系无序。族谱是人类家族之史书。它详实地记载本族姓氏源流,先祖迁徙,风俗祖训,亦记载着一个家族的世系脉络,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实录族人繁衍成长,而且激励子孙奋发向上。
溯我鹤田唐氏始祖必胜字先叔公,因战乱于元末明初(公元一三六八年前),自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东乡圳上迁徙湖南宝郡邵西,始居秋田,尔后复迁鹤田银仙桥老屋村。家族人丁繁盛,兴旺发达,瓜瓞绵绵,进而开发贯冲,油草塘树山,荞麦冲等。在此期间,族人在老屋村巽山乾向修建宗祠、因结构简陋,加之年久失修,祠堂成了危房,民国三十五年,将宗祠迁址至贯冲癸山丁向重建,全国解放后,宗祠起初用于办学校,大队设立办公室,以后中院、冲里两队用做仓库。一九七六年桔木山区公所修建元安岭农场,将吾族祠堂拆除、运走木材、砖头建场用,吾族遭受损失,时至今日,双龙抢宝石柱大门残存,石柱上的对联依稀可见,曰:睦族景先型是训是行克明祖德,陈诗逢太史亦勒亦俭丕振家风。
必胜公入湘以来,四代分房,大房道明失传,道聪、道贵、道殷三房至今传有二十五代。其二房道聪支派志诚后裔住老屋村、荞麦冲,其十四世裔孙德汶徙武岗,德善徙城步,十五世孙政云徙会同堡子脚。志俊生、文庆、文广、文庆裔孙徙川,庆生才宪,才玄,宪生思宁、思忠、思睦、宁裔朝凰住南溪县李庄长庆口、忠裔朝虎、虎生、彦禄、彦禘、彦篪、彦禘入黔。睦裔朝相、朝相之配王氏住九梳溪大河边(今李庄沿江村)才玄生思受、受裔朝英徙泸洲衣绵乡竺子山桅枝园,鳌裔朝泰徙南溪县上桂里倒石硚。文广后裔住大墙边,金溪桥斋公冲。其十世裔仕道之孙龙躍、仕用之孙龙寿徙洪江,仕道之曾孙德大徙辰溪仙人湾。仕宽后裔徙通道。此聪房支派。其道贵一派,志权生文逊、文高、文显、逊裔仕胥徙城步,高生才淳、才星,淳裔朝阳、朝映徙川,住合江县西乡庙赵家岩,星生思松、思椿、松裔住杨家边,其八世孙仕礼徙新宁县渡水潮水庙, 椿裔朝敦、朝攻徙湘乡敦裔住文塘、界头。攻裔住丰冲、山枣、浦船塘。文显生才经、才经生思隆、思珏、思圣、思旺、思亨,隆无传,珏生定祖、定三、祖裔徙川住南溪县上桂里田坝头。三裔徙广西六塘墟。圣、旺均住贯冲,朝联之孙守进徙陕西汉中府西乡县,朝瞻之孙守晓乾隆年间徙北乡桐木冲,仕通、仕玖、成宝道光年末复迁贯冲。享生定祖、定安、定实,祖无传、安裔彦良徙湘乡住丰冲、唐家冲小荣港、实裔彦勳、彦烈徙湘乡、勳裔无传、烈裔由湘乡徙衡山复田铺,此道贵房支派也。其道殷一派、志隆生文甫,文甫生才旺、才贵、才显均住油草塘,而才芳一支徙川落业高石梯洗马述,旺十一世龙渭徙广西古泥。此殷房支派也。
宗族之念,湘蜀之情,何能割舍?至今流传寻根问祖古迹典故有:如“古树生竹”“飞钟寺”“五马落槽”“三步二座桥”一丘田两座庙,“一丘田九个角” “水从桥上过”等典故,仍可做寻找宗亲的秘诀。
必胜公自迁湘以来,直沿用于抄族谱,时隔二百六十多年,由彦彩守勲于维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创)修了族诺、时过一百一十二年,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由登案、登全、登捷,第二次续修了《唐氏族谱》经历六十一年由成墙牵头,龙翔辑稿、什藻、龙安、龙罪、龙翰、等于光绪二十二年,(一九O六年)第二次缕修《唐氏族谱》。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唐氏三修族请至今又有百十多年了民间传颂谱制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据查(唐民三修族游》谱谋放藏之家所存无几,若此时不修,后世宗支莫辨、字辈无序、长幼无别,何其行也,第四次续修《唐氏族谱》迫在眉睫,不得怠慢、时逢清平盛世,政通人和,盛世修志,家兴续谱,其它氏族续谱盛行;唯独我族至今无新谱问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家族曾有长者顾及族事,倡议续修,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转眼间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吾为第四次续修《唐氏族谱》日有所思,夜不能寐,本人才学疏浅,不敢妄为,但凭着一颗敬祖爱宗之心,斗胆前行。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自费去湘乡,联络了中断近半个世纪的族事,二00二年自费去新化,参加唐氏联宗族史研究第十二次会议,向《中华唐氏通谱》编辑部提供本族资料。吾通读了前三次续修族谱,为四修族谱作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如撰写了四修族谱倡议书,成立了族内贤哲尧君、政盛、尧社、惟廉等五人四修族谱理事会,和以政灏、尧社、政发、政达、惟天来等五人编纂班子,二O一五年清明节专题召开本族知名人士、创业精英茶话会,赢得了全体族人的鼎力支持,如浩然、振字、海江、雄海、高杯、玉麟、等五十六人有识之土慷慨解解囊,资助现金十七万多元,收到人丁费54040元,为第四次续修《唐氏族谱》奠定了经济基础,编委会成员投人了紧张而有序的编纂工作,他们踏遍三湘四水,广西、四川、贵州留下他们深深的足迹,最让人欣慰的是联系上了迁徙三百多年四川、贵州两支族亲,纳入了我们鹤田《唐氏四修谱》编委会成员上坟山,人农户,联系各房人士,按丁造册,接脉归流。辞别了春秋,迎来了寒暑,他们不计报酬和得失,饱尝了修谱的酸辛苦辣,默默无私奉献。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百多年未竞的大事,期盼即将告竣,第四次续修《唐氏族谱》告慰先祖在天之灵,启迪后世子孙。为吾所望。是为序。
二十世裔孙政灏字为民敬撰
公元二O一八年戊戌岁孟冬
上一篇:仲子世家谱(襄城支谱)
下一篇: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郭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