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熊氏通谱【河南卷】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负责设计排版的《华夏熊氏通谱【河南卷】》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华夏熊氏通谱序言
中华熊氏,胎基于五帝三代,肇造于勖其黄帝,乃中华最古老华族华氏之一。
溯其源流,乃祖熊氏据考为黄帝次子昌意一支,即昌意+颛顼一大称→卷章→吴回→陆终→季连→附沮→穴熊-→鬻熊世系(黄帝世系)黄帝即为中华熊氏的鼻祖。
自鬻熊熊盈始,为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熊盈,前1173年生,为荆楚部落首长,文武兼修,博识精深,是伏羲八卦嫡系传人,为文王师,熊氏历史从此成为新的世系起点,盈生子丽(二世)丽生子狂(三世)狂生子绎(四世),绎“筚路褴褛,以启山林”,乃为楚国开国之君,后楚国历三十二世,王国819年,前223年,先亡于郢,继败于陈(今淮阳)终为秦所灭。秦汉时期,熊氏族人流离楚汉,世久靡得而纪,史无稽考。后历诸代熊氏族人隐忍而居,偶有恣意勃发者,然究成其为少数,毕竟华叟贵裔,代有才俊辈出,恕不一一靡记。熊氏族人亦散居中华大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居多。至二十一世纪初叶,族人计达四百多万人众。
乃祖熊氏裔孙,据考为江西进贤一支(今南昌),始祖为明末陈州知府熊儒,熊儒(1534 1585) 号右源,进贤北山人(现江西南昌县泾口乡东湖村),读书治产,乐施予,创书舍,为明末陈州知府,《淮宁府志》有载,其子明遇公(1579-1649),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崇祯元年(1621年)以尚宝少卿进太仆寺聊。寻擢南京右金都御史,四年任兵部尚书。明思宗时致仕,多年后被举荐为兵部尚书,旋改工部尚书,明末东林党重要成员,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之一,明亡后,其子人霖公(1604年-1666年)隐居福建建阳熊屯,后回进贤,终为布衣。明遇公、诸兄弟及人霖公均主持修撰过北山熊氏族谱,然均已失佚,后代孟恭公,孟参公,孟宣公之后人蒙清荫翳(仕进或征战)携族人北迁,一支迁凤阳,一支迁河南;迁豫者后代现散居于淮阳、周口、项城、商水、正阳、平舆、商丘、焦作、泌阳等处。裔孙万余众,然后代发达者鲜,至族谱无以传,仅从前辈所记辈分中窥一鳞半爪,故本支系祭祖无由,承欢无序,吾侪辈同仁为免后世怅之又怅,由海龙先生、景合先生、建设先生、登平先生、光军先生首倡,诸族人共襄,决心先合谱,继续谱,在联谊中发展,在发展中考证,此举甚慰诸族人心,谨以此文赞襄盛举,并以此为族人后代勖。是为序
儒公裔孙茂德敬呈
2015年1月28日
河南熊氏(豫章堂)源流管窥
赫赫始祖,中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熊姓根生中原。轩辕为祖。鬻子传世,楚熊世家。后嗣繁衍生息,兴旺发达,蔓布于华夏大地。
谱非炫观,以昭系也,世系一本万殊,叶脉相承,令后俊展卷而原委了然。讲于盟宗,泽被后世。我祖一支,其所知之源流断自明末。分白江西豫章(南昌)。《江西北山熊氏族谱》载:“有祖熊泾(即源清公),祖居湖广,尹鄱阳,后升赣州通判,因寓为鄱阳始祖,”自源清公至崇寿公。皆居南昌进贤。崇寿公五子,二子昌公。昌公四子。以下为如磐公、政二公、宗八公、茂一公、学贤公、文政公、持行公、贯英公、富公、儒公,儒公时值明季。闯王作乱,波及中原诸府道州。崇祯亟征调江右诸军北征民叛,时儒公携诸昆弟子侄随扈大军左右。克复豫皖诸地,后儒公任陈州知府(《陈州府志》卷三人物篇),儒公孙沧海公荫封为吏目,捐地二百亩建熊楼寨(现址淮阳县城南八公里,原址倾圮,已废。淮阳县志有载。)沧海公即为熊楼寨始祖,裔孙迁至周口、商水、项城、太康、沈丘、息县、南阳、平舆、新蔡、凤阳各地。开天公孙任归德府都指挥将军,即商丘熊氏侯公。侯公支下繁衍于商丘、柘城各地。子孙分迁至泌阳、汝南、临泉诸处。儒公之子侄辈江公分嗣修武。获嘉等处守土置产,躬耕为业,竟自诸业有成,殊可敬哉!
故曰:豫地熊氏,族之远服之穷,总不越豫章为托,究豫皖熊氏,几十万众,皆依进贤后熊。今不揣冒昧,厘其本末,摭其片言以光其前模励其后范。进纂修联订成帙,后学管窥初探,冀我族同侪贤俊斧正。我将察纳雅言,修正根本,是为记。
晚辈裔孙茂德敬呈
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