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黄氏家谱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负责设计排版的《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圣荷园黄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圣荷园黄氏家谱凡例
一、本谱为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圣荷园黄氏家谱》第一版缩减版本。
二、本谱共七卷,使用谱牒式体例制版,为方便阅读,采用简体中文。
三、卷一内容:黄氏祖像;撰谱凡例;圣荷园黄氏家谱序;圣荷园黄氏字辈;圣荷园黄氏家训;圣荷园黄氏渊流。
四、卷二为圣荷园黄氏世系。
五、卷三为黄氏列传。
六、卷四为黄氏文艺。
七、卷五为黄氏田学。
八、卷六为黄氏祠堂。
九、卷七为黄氏坟茔。
十、为了弘扬圣荷园黄氏优良传统,传播正能量,启发和警示后世,本谱对本支系古今代表性人物相关事迹、重大族史事件及相关名胜古迹进行记载。同时近代直系中,已故或目前尚健在的族人,对国家、对民族在各个领域有特殊贡献和特殊荣誉者,以及族内特别优秀的学子、孝子贤孙和对圣荷园黄氏作过特殊贡献的贤达和长寿人士均收录其相关事迹和简历(包括相关影像数据资料)。
十一、族人入谱:入谱对象:凡本支系族内家庭成员都应该入谱。
①对已故或现仍有在的族人,如旧谱有记载的,依据旧请记录入谱:②旧谱没有记载的按各房或各家庭所填报的入谱信息入谱;③对于女儿、人赘、过继、义子以及长期失联认祖归宗者等诸多情形,根据当代社会状况,只要符合法律和伦理以及族内昭穆秩序者都可以入谱;④另外,女儿入谱后,如果其婚育子女随母法定姓黄者,也视为本族族人,可以入谱。
十二, 入谱信息内容: ①:已婚已故者需要填写的内容: 公(名讳) 或妣(名讳)何年何月何日何时生于何地,学历,职业、职位。②有无特殊贡献或荣誉,若有附加简历。③于何年因何原因迁居何地,④于何年何月何时卒于何地,葬地及向址。⑤婚育情况。⑥健在者:不写卒葬信息,其他项同上,都需填写,如果未婚,不填写婚育信息。
十三、附录设置《余庆录》;《黄氏家族成员资料收集表》,供族员后代照样填写信息;《编后记》。十四、本谱为宣纸古线装,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中华家谱馆、河南省家谱研究会负责设计、排版、印刷。
十五、《圣荷园黄氏家谱》由黄会元独立出资印刷,免费分发给黄氏族人。
云南省保山市圣荷园撰谱部
黄帝第一百五十九世商孙黄会元顿首
公元二零一八年八月八日戊成岁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圣荷园黄氏家谱编后记
撰写完此家谱,已是公元二零一八年八月二日。希望黄氏子孙继续编撰家谱,或三十年一小编,或五十年一“大编,修正错误,传示子子孙孙。
最后想谈一谈江夏郡、江夏县与黄国故城。
江夏有郡有县。据《江夏县志》和《湖北市县概况》记载,自禹继舜设立九州,今武汉市江夏区属九州之一的荆州地域。西周时,属鄂东范围。周厉王九年(公元前870年),楚王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治夏口(今武昌),楚称鄂渚。春秋战国时,称夏,属楚地。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楚置沙羡县,辖今武汉市江夏、洪山、武昌、青山、汉阳、蔡甸和汉南七区,以及嘉鱼县、咸宁市和赤壁市,治涂口( 江夏区金口)。
秦始皇统天下,设三十六郡,沙美属南郡。至汉代以郡为中心划分为三楚,沙羡属南楚。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1年),从南楚中析出江夏郡,隶属荆州。湖北境内汉水以东为江夏郡,西为南郡。《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湖北省历代府郡州县市始末简介》称:“秦南郡地,汉初置江夏郡,今德安、承天、汉阳、武昌、黄州府境皆是其地。”这说明西汉初年从秦时的南郡中析置出江夏郡。地域辖今湖北境内的应山、大悟、红安、京山、安陆、应城、云梦、孝感、黄陂、新洲、黄冈、浠水、蕲春、天门、汉川、蔡甸、汉南、江夏、鄂州、大冶、黄石、阳新、仙桃、洪湖、嘉鱼、咸宁、赤壁、崇阳、通山、通城和麻城一部分。再结合《光州志舆地考》、《黄姓文化春秋》、《江夏县志资料》 和田海英《认祖归宗》综合考证,今河南境内的信阳、正阳、罗山、以及光山、新县西部,属于汉之江夏郡(详见汉代江夏郡疆域示意图)。另外,黄定文《黄氏得姓的由来和江夏郡名的渊源》等提到的江夏郡还辖有随县、罗田、黄梅和九江等地,以及今河南潢川,因资料所限,还不能完全确定属于江夏郡。以上情况表明,汉之江夏郡,辖地达30多个县市。而古黄国除今潢川以外,其余地域尽在江夏郡之中。
江夏郡自公元前201年至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武昌郡,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复称江夏郡。至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历经8个朝代,共计六百六十余年。
另外,湖北东部的长江以北地域,即江夏郡中、北部,唐为准南道,宋为淮南西路、元为河南行省,明为湖广布政使司。自公元前201年起,至元朝末年止,与河南省东南部一直都是同属一个行政区域,且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六十余年。而黄姓在历史长河中的兴盛时期是在战国末年,鼎盛时期是在西汉初年至东汉末年。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沙羡县自涂口迁至武昌城。东晋成和元年(公元326年),在沙羡侨治汝南郡,郡治涂口。晋太元三年(公元379年),改为汝南县。随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辖今洪山、武昌、青山三区和黄陂区南端地域。以上可以看出,从秦初的南郡、至汉代的江夏郡和隋代的江夏郡,历史上的辖区地域很广,然江夏县始终地处江夏郡中心,且名称沿用最长,堪称江夏中的江夏。
江夏是天下黄氏之那望。江夏黄氏兴起于何时?正史无记载。据福建禾坪谱、鹤薮谱记载,江夏黄氏起源于黄姓受姓始祖南陆公,名谱《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中称:“南陆公生三子:长嘉、次台、幼袁,俱居湖广江夏县。故黄之那以江夏名之。”云南威信谱在《黄氏岁考》中说:“陆终公受封于黄石公赐封曰江夏,是为黄氏称江夏之肇基也。”《渠阳黄氏世谱.源流考》说:“六十九世祖黄歇公仕楚为江夏太守,其裔多居江夏,故因之而名我姓为江夏堂、江夏郡者,皆自此始。 ”历史上江夏黄氏曾因汉代黄香而闻名天下,但它的兴起并非始于黄香。史称黄香之前,江夏黄氏即“代为冠族”。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江夏黄氏形成较早,至少在东汉之前,且极有可能在战国晚期。夏黄氏形成于战国晚期,昌盛于汉魏之世。因其兴起较早,且江夏又是长期居住的繁衍中心,故江夏被作为黄姓最早的和最著名的郡望与发源地。因此,派行支分于各地的黄姓人家,追本溯源,都会发现自己的祖先正是辗转来自江夏,江夏的堂名也就遍布天下。关于江夏县黄鹤乡,即今江夏区郑店街黄鹤庄。据《江夏县志》记载,这里明代初年称名黄鹤里,清沿明制,民国十六年废里为乡。至今仍是黄姓后裔聚居中心。
黄国故城又如何呢?
河南潢川之黄,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黄国故城, 汉弋阳县也。秦时黄都,赢姓,在光州定城县四十里。”汉代弋阳县,宋元光州定城县,即今河南省潢川西北6公里淮水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乡。隶属信阳地区。又据《湖北市县概况》记载,湖北的黄陂、黄安(红安)、黄冈、新洲,以及麻城西部、大悟东部和孝感北部部分地区,春秋时期为黄国辖地。再结合《中华姓氏通史-黄姓》 进行分析,这个古黄田是跨越现在的河南、湖北两省,其疆城包括相邻的十多个县(市)。它自公元前2257年受封建国,历夏商周三个王朝,至公元前648年楚灭黄,前后生存了1600年。河南潢川只是黄国都城,这与《括地志》记载为黄国故城是一致的。 前面提到的汾水之黄和汉东“西黄”,两者的历史都湮没无闻。独有潢川黄国之后,子孙繁荣,当今黄姓中绝大多数黄姓都自称出自这个黄国。关于黄姓的肇姓及其始封建国者,司马迁在《史记》中已肯定黄国为赢姓国,为伯益后裔所建。《词源》专条注:“黄姓系赢姓十四氏之一,子孙以国为氏。《姓纂》及《广韵》称:“出江夏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后为楚所灭,因以为氏。”1972年湖北随州熊家老湾出土的曾国青铜器群中的黄国铜鼎,上有“黄季作季赢宝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铭文,经考证,此为黄国国君为嫁到曾国的黄氏女子所作的滕器。这一珍 贵器物的出土,证实古黄国是赢姓国。黄季之女才可称季贏。同时也证实文献记载准确无误。至于肇姓始祖及始封建国者到底是谁,因正史缺载而无从查考。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潢川县城西北6公里隆古乡境内,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古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城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垣高处为7一8米, 低处为4- -5米,基宽59米,上宽10- -25米,并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硬,均可见当年之巍峨。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多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人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潢川县李老店磨盘山收集到-批青铜器,其中的铜镭肩部有“黄孙须子亚伯”铭文。铭文中所提“黄孙”就是黄国贵族;“须子” 即须颈子,是亚伯臣的称号,由此又证明黄国在潢川。是为后记,黄会元。
上一篇:河南省郸城县南丰镇胥王庄村谱
下一篇:山西大同云邑崔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