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巩义市孝义镇杨氏家谱
日前,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负责设计排版的《郑州市巩义市孝义镇杨氏家谱》印刷完毕、顺利交付。
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郑州市巩义市孝义镇杨氏家谱序言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辩亲疏,一延宗亲之道。国有史,村有志,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杨氏家族编写家谱之初衷。
“吾族杨氏先祖,世居弘农郡,自汉唐以来,代出伟人,「四知」传清白家风,先籍乃山西晋人也,仁于弟义、明洪武四年自山西洪洞迁至河南巩县西南隅西栗林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十七世柱子、德水、再青松森四公,组织走访在世老人,查访相关资料和碑记,确认和义沟柱子公为十七世人,山川村同海公为十六世人,属于杨氏外迁分支的一脉。后迁徙为:鲁庄镇栗木头村——孝义白沙村——和义沟村。并于一九九四年清明,在鲁庄镇栗木头村家庙殿前立碑为誌,以昭后人。先祖从鲁庄镇栗木头村迁往孝义白沙村后,在白沙村居住两代,因家境据拮,且受地理生活环境影响,后在和义沟亲戚的帮扶下,由八世祖世源、世魁兄弟二人迁居至和义沟后圪痨杨家顶定居。杨氏一脉在和义沟定居后,八世祖世源之孙来凤从和义沟迁往山川村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长年以农耕为生,历经艰辛,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改革开放后,杨家后代与时俱进,乘势而起,开始兴办机械、运输、餐饮、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等、家庭和睦开始兴盛。高峰时期机械行业达4家,运输公司客、货车辆达四十余台。至今,和义沟支系人口已达三百多人。后代如今人才辈出,有的走进全国工农商学兵行业,其中有工程师、教授和高级教师等多人,实践了“忠于先祖、忠于人民,忠于家庭”的祖训。
修谱经办人:再青、保安、和忠、刚建、红伟、武林、武松、立新、克军
郑州市巩义市孝义镇杨氏家谱后记
和义沟杨氏家族家谱,写写停停,经过三十多年资料收集和编纂,终于成书出版了。
家谱是一部特殊的历史,记载着宗族历代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艰苦而光荣的历程。
家谱编纂,看似简单,实则纷杂,之所以写了三十多年,除了其他客观原因外,也说明了编写的不易。本家谱最早由十七世、族长杨柱子提出编写。1988年初,杨柱子在与族人商议之后,于当年就开始了此项工作。柱子公和德水公两位老人,凭着个人记忆和前辈传说,提供很多宝贵的资料,由和忠整理记载。当时,两位老人已七十多岁高龄,为了查证祖籍地,他们不顾夏天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多次坐公交车奔赴鲁庄,因当时镇区到栗木头村还没通车,老人便步行十多里到村里。通过寻访村中老人,查证资料,考证实物,最终确认鲁庄镇栗木头村为和义沟祖籍,始迁祖世元世魁为八世祖。1994年,柱子公在老家家庙大殿走廊立起碑刻,永誌不忘,流传后世。记载柱子公是十七世天字辈人。
2013年,十七世再青公、保安公,十八世文忠公、三伟公召集和义沟杨家一族,再次商讨家谱续写事宜。此次会议上,确定由十八世杨和忠执笔编写。此后,族人积极响应,共有三十多人为此项工作捐资。在十多年的编纂工作中,作为执笔,和忠更是兢兢业业,保安公挨家挨户走访,认真负责,新国组织协调,以此为乐。随着时代的改变,十九世鸿字辈起,无论男女,凡有户籍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纳入族谱,十九世设女子入嫁迁谱等等。最终在众宗亲的大力支持下,一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详实珍贵的和义沟杨氏家族家谱告竣完成。但由于本人文化有限,疏漏不当之处,万望宗亲见谅指正。
家谱是家族的宝贵财富,丰厚的资产,也是和义沟杨姓家族祖祖辈辈延续的见证。我们要将这份家谱传承下去,让后代子孙继续修编和完善,从而使我们杨氏家族血脉赓续,祖训传承,人脉兴旺。一个好的家族,不在于有多殷实富有,而是每一辈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人更上一层楼,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家人要懂得付出和感恩,互相包容和理解,这个家族才会越来越好。
巩义市和义沟杨氏族谱由杨和忠整理撰写
二O二四年桂月印制
下一篇:山东省莒县武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