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家谱印刷基地 >> 古谱纸家谱 >> 浏览文章

河南罗山张氏家谱

时间:2017/1/6 7:13:56 发布:新闻编辑部

日前,由我会负责设计排版印刷的《河南罗山张氏家谱》正式交付客户,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

dsc_0748.jpg

下面是该谱的序言: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江河之水必有其源。家之有谱犹于国之有史,水之千支万源浩瀚而不遏,因其源裕;木之千枝万叶茂盛,原其根深。家族兴盛子孙繁旺,乃祖德宗功之大。人不知祖,何以为人。故敬祖敬宗祀典,当垂百世,序昭序穆系派,宜衍万年,则家谱之续修故不重哉。

一、张姓略考

姓,作为远禽兽,明血统,别婚姻,防止近亲繁殖的符号,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也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道我们现在。在中华姓氏中,张姓的影响可谓深远,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广袤而古老的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只要有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会有张氏子孙。张姓历史悠久,公认的血缘亲祖是上古时代最伟大的帝王黄帝,得姓始祖是张挥。我国第一部研究姓氏的著作《世本》中,对张氏的来源有这样的记载“一黄帝子挥,为弓正,始制弧矢,张网罗,姓张氏一一又一说是黄帝孙) 。挥自幼随父生活于帝丘附近一即今河南省濮阳市一和清河之畔一今河北省清河一,后辅佐堂弟颛顼,始制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官为弓正,功助卓著。帝颛顼封其为弓正,亦为弓长,赐姓张氏。白此以后,黄帝血脉中又一个伟大的姓氏诞生了。张挥之后,清河之水不知养育了多少代张氏子孙,在这片土地上张氏子孙繁衍迅速,干粗,枝繁,叶茂,唐代列十大一国柱之姓,明代覆盖全国93零之国土,迄今20t1纪80年代末,全球张姓人口逾亿,位居百姓之首。

二、渊源略考

吾先祖一张大洼支一白化公,又名居大,生于明弘治十年丁巳岁一一四九八年一一此根据白化公墓碑所载,由于墓碑残缺不全,卒年部分无法考证)。十六世纪中叶即明朝后期,因故由湖广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北迁河南罗邑张大洼【今河南省罗山县彭新镇前锋村张大洼】。此根据来自张大洼原张氏祠堂对联【湖广江陵根源深厚,河南罗邑叶茂枝荣,横眉一流传四门】。白化公以上先祖因暂缺史料考证,又因湖广江陵张居正支原《江陵老谱》早年丢失,故谨暂将白化公作为本支一世祖。

白化公迁居张大洼后,艰苦创业,人丁兴旺,膝下育有四子:长子名忠,次子名赋,三子名辉,四子名讵,分为四门。张大洼建房数层,四个大门楼,四口水井,四个碾盘,四个上马石一现大多数遗迹已毁一,良田数担,山林数处。后来二门赋公迁居冯家庄【今信阳市狮河区董家河镇】发展,三门辉公迁罗山潘新仙桥、闵水、发展3四门讵公迁罗山周党联合张咀发展;只有大门忠公留居张大洼。先祖白化公卒后葬于张大洼对面蔡庄西首小山脚下甲山庚向,吊棺,双砖砌内室,墓内院落二层,石门两副,现仍存有石门一副。石条彻外墙,据当地长老口传,为防止毁墓,白化公卒后,办丧事七天,每天出殡一口棺木,做坟一座。后来因集体用石料及破四旧,主坟被毁。

居大公因何故由湖广江陵北迁河南罗山山区张大洼?殁盾为何使用吊棺?据查明朝张居正字叔大也是湖广江陵人,生于1525年,比居大公小二十七岁,张居正的先祖世袭千户,祖父充辽王府护卫。张居正十六岁中举,其叔父据此重修江陵《张氏族谱》,重续派二十辈;【居修重维......】张居正卒后一年( 1583年一,神宗皇帝听信谗言,革去两子官职,查抄张居正在江陵的宅地,其宗亲有的流放,有的逃难,有的更名,有的改派,散居各地,互无往来。先祖居大公与居正公都是【居】字辈,是巧合还是同宗?他们之间是否有何种血缘关系?另一疑点,居大公在湖广江陵若没有殷实的家底,北迁张大洼后一代人为何发展如此迅速?种种疑问待后人继续查考。

潘新李堂昌富公支系,相传于雍正十三年先祖从湖北迁入一无记载一河南省罗山县周党龙升镇丁家咀居住,在丁家咀、周党等淮河沿岸地区居住数代,人口繁盛。后先祖昌华、昌富兄弟二人被迫迁往潘新镇李堂村居住,幸免于难。 一八四零年,重新定立谱派,以昌华、昌富二祖下半部【日】字为头,定立二十四字。据考,张大洼三门辉公支系于清朝初期迁居潘新、周党、竹杆河等淮河沿岸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昌富公支系是否是该门后裔一暂缺史料)。从近代实际情况看,昌富公支系数代与张大洼大门忠公支系【潘新地区族人】、四门讵公支系【潘新地区族人】住在一起,关系密切,感情颇深,纵不是同门也甚似同门,同族同宗,血脉同源,都属挥公后裔无可非议。故这次修谱将两支融在一起O派序仍按近代实际交际交往认可的不变。

三、修续谱牒

占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国无史,无以考一国之始终3家无谱,无以辩一族之亲疏。造家谱,寻祖根,续祖序,彰往昭来,承礼仪,传家凤,慎终追远。重修家谱,正本清源,使我张氏子孙有谱知祖则思所以孝,有谱知族则思所以睦,有谱知坟墓则思所以祭,有谱知婚嫁则思所以别。昭祖宗之功德,奠子孙之宏基,比乃人之常情,天地之大伦也。睦族莫重于续谱,谱不修谓之不孝。张氏家谱是联系家族的血脉纽带,记录了一代一代血肉之躯紧扣的生命链条,血脉相通,亲族相联。我张氏各门上次续谱迄今已很长时间了,因时过境迁,新的一代又有成千上百的族人没有注谱。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本族人口不断地南迁北移,再加上有些族人没按派系取名,无章可循,长此下去,再过数载,合族人丁均不相识,视族人为路人,更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再者,张大洼支自先祖居大公至今四百多年,居大公支下分四大门,由于历史、人力、物力等诸多原因,从未成功地统一造谱,只是各门造过本门分支谱。历年来,各门广大族人强烈要求统一归谱,本来我张氏子孙同根、同源、同祖、同宗、同脉,既便难度再大也应统一归宗。为了将我族来龙去脉告知后人,不忘祖辈的教诲,弘扬先辈的业绩,清源流、明世系,承前启后,敬祖收族,经家柱等众族长提议及鼎立支持,遂组成了以兴豹为领导的修谱小组,决定进行第三次修续谱,并以本次修谱为纽带,重修祖训家规,振吾族之家风,长吾族之素质,俾愚懦者之所奋勉,贤智者益励谨修,贫贱不移,富贵不淫,行善积德,济世扶贫,提高我张氏族人的认同、亲和、凝聚和团结的力度,让族人增强报答父母之恩,加深养育子孙之欲望,功崇桑梓,珍惜骨肉之情。这次修谱将讵公支下一四门周党张咀一的原谱略作改动,原谱把二世祖讵公作为本支的一世祖,这次统一将居大公作为张大洼支的一世祖。二门赋公支系迁宏家庄一即今信阳市狮河区董家河一,因修南湾水库,族人散迁各地,又无史料,查找极为困难。11.门辉公支系,迁潘新闵水仙桥等地,因该地区张姓多支均缺始料佐证,无法确认何支与我支同门,待后人继续查考归宗,本次未能一一归宗入谱,实为大憾。

因编者文质粗浅,笔砚久疏,经验尚缺,加之年深日久,岸谷陵替,篇简残断,传闻失实,史料木足,故本谱中粗疏舛误缺失之处恐亦甚多,忝为总编的我愧对祖辈宗亲纯朴厚重之心,难表族人殷切期盼之意,恳请族中尊长及学者不吝赐教,给予补苴罅漏,雅正是盼,失敬之处,惶恐企涵望后世能人名士,承先之德,启后之秀,续而查之,乃合族之本,我族之幸也。

是为序

居大公第十八代裔孙兴中字治国净手谨撰

公元二O一五年乙未岁腊日

上一篇:山西省乡宁县郭氏族谱

下一篇:陕西榆林陈氏家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