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网 >> 名人资料库 >> 胡氏名人

人民教师胡咏白(坚定革命信念,传承革命精神)

时间:2024/1/11 15:30:27 发布:新闻编辑部

坚定革命信念传承革命精神

——记人民教师胡咏白

胡咏白,又名胡士驹,胡氏中门老大房十三世才擢的长子。1905年农历1月15日,出生于马鞍湖张本庄河南三里港口(秦南西王村)。他父亲是庄稼人,守着20亩地,半部风车,日子过得很艰难。胡咏白从小爱读书,曾在胡启东创办的鞍湖小学读过书,和胡乔木是不同年级的校友。当他考取江苏省立第六师范(淮阴师范)后,家里因经济窘迫,不想让他再去读书了,他找到启东先生,借了20块大洋,坚持读完了师范。

师范毕业后,胡咏白即投身教育事业。起初,他在南京一所小学任教,日本全面侵华后,南京沦陷,他便离开南京回家乡教书。由于他在学校就接受了爱国民主的进步思想教育,又目赌日寇蹂躏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凭借着一个小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他就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赶走侵略者的决心。

在距离张本日伪军据点咫尺之遥的蛇儿河边,胡咏白利用胡士瑾家的驴头草舍,办起了私塾。尽管他家老小十多口人,生活贫困,但他看到来这里读书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他收费很低。他爱生如子,对孩子们关心备至,学生有什么头疼脑热的,擦伤磕破的,他都给喂药敷伤。他古文水平非常好,有求者甚多,他都热心帮助。在家乡他有很好的口碑,人们都钦佩他的为人。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时,胡咏白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聆听了刘少奇政委和陈毅代军长的讲话,更加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决心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四军,支持抗日民主政权。

在蛇儿河办学期间,胡咏白把学校既办成穷人家读书求学的场所,又把它办成了地下情报站和抗日宣传的阵地。学校离张本日伪据点近,他能掌握敌军动态,及时把情报转达给地方组织和民运干部。区领导彭鹏常常以卖笔做生意的身份,拎着藤条包秘密来到学校,和胡咏白交谈一会就走了。他的表弟,乡民兵中队长陈启荣也是他的常客。白天在课堂上,他常给孩子们灌输抗日爱国的思想,夜晚在武装游击队的保护下书写墙头抗日标语。他的美术字写得很好,写得也很快,当时大顾、刘格、洪渡、施刘、周尖等地的墙头标语都是他书写的。他还会画画,画了不少抗日宣传画。他还自编自导,组织孩子们排练节目,到村庄和人口较多的地方去进行抗日宣传演出。

有一年夏天,胡咏白接受区、乡领导的指示,利用夜晚乘凉,举办抗日宣传讲座。他宣传抗日斗争形势,控诉日寇侵略暴行,声讨汉奸卖国行径,号召民众团结抗日。乘凉讲座使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听讲座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有个汉奸向鬼子告了密,敌人要抓他,幸被我地下党及时得到消息,让他立即隐蔽。胡咏白连夜向邻居陈敖家借了一条灰蓬船,拿了些衣物,将一家老小全带到船上,连夜把船隐蔽到泾口南边一条极偏僻又长满芦苇的小河叉里。船上不敢生火煮饭,怕冒烟会暴露目标,只得由侄女婿送些干面饼充饥,口干就喝河里的水。夏天的夜晚,芦苇丛里蚊虫特别多,人被叮得没得安宁。就这样他一家人熬了十多天,外面风声松了些,他们又转移到郭猛亲戚家躲了些日子才回家。虽然经过这次劫难,胡咏白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继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1943年,鞍湖乡民兵中队长陈启荣到三旺侦探敌情,不慎在胡贻群家走访时被伪军小队长发现。敌人抓住陈启荣送往韩刘敌据点的土牢里,施以各种酷刑,陈启荣宁死不屈。我区委商量组织营救,无奈敌人看守太紧,营救计划难以实施。胡咏白急得到处找人保释,可敌人把陈启荣当作共党要犯,不少地方绅士出面都无济于事,胡咏白只好去找胡启东。胡启东曾任国会议员,在盐城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崇的名绅。他找到伪军的赵副旅长,开诚布公地说:“陈启荣是我亲戚,你们把人放了,我叫那边(指共产党)给你们一些粮食,这样两边总有面子,省得伤和气惹麻烦。”敌人知道惹不起胡启东,同意40担稻放人。胡咏白到处奔波,在鞍湖乡党组织的支持下,在三旺、韩刘等地迅速筹集了40担稻谷,将陈启荣保释出来。胡咏白逝世后,陈启荣在胡咏白墓前献上花篮,抚摸着墓碑哭着说:“表兄为我的生死奔波操劳,我的命是鞍湖乡人民用40担粮食换回来的,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的!”

1947年底的盐南战役打响时,胡咏白在三旺教学,他积极响应蟒河区委、区政府“一切服务前线”的号召,带头报名参加支前工作。一天,区委让他率一支船队将粮食运送前线,他星夜启程,经蛇儿河、蟒蛇河,绕道大冈,安全地把粮食送至伍佑、便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区政府的表扬。

1946年土改时,胡咏白积极配合地方工作,白天他和土改工作队一起,手拿弓尺在田头丈量土地,夜晚在灯下打算盘,分户结算。为配合土改政策的宣传,他为当时的鞍湖文工团找剧本、抄台词,帮助导演节目和演员化妆。新中国成立了,他用彩色宣传纸写成标语,贴满三旺庄巷子的墙壁,使全三旺庄充满喜气。

他自编自演活报剧《蒋介石是王八》,讽刺诙谐,观众看了捧腹大笑。抗美援朝一开始,他就在河夹小学大门两侧写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标语,在全校教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由于他的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组织上把他抽调到苏北师资训练班学习深造,后来分配到射阳工作,先后在黄尖中学、射阳县中、盘湾中学等地任教。他精通古汉文。同仁江建华悼念他时说:"先生学问深邃,古典文学中盘根错节,请益于师者,无不迎刃而解。"为了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古典文章,他与同仁编写了《古文今译》一书,由盐城地区文教局作为全地区中学语文辅导教材印刷,全地区各中学均购买了此书。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可谓桃李天下。

胡咏白一生从教,热爱教育事业,他又把读书重教的家风传给下代。解放初期,他家的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他坚持让七个儿子都读书,其中三个中学毕业,两个师范毕业,两个大学毕业。七个儿子中有五人做过教师。他的家风代代传承,孙子辈中一名博士,一名硕士,三名本科生。四个从事教育工作。重孙中就读博士的两人,硕士毕业三人,就读硕士三人,大学毕业两人,还有在读大学、中学的四人。

1972年,胡咏白离休,党组织考虑到他一生的经历和贡献,

1986年,在他81岁那年,胡咏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他人生的肯定和褒奖。离休后,他仍不忘树人,古稀之年,与秉余长者一道,致函乔木和公石,恳请他们支持创办张本小学六一图书馆,他们捐款赠书赠画,乔木亲题"盐城市郊区张本小学六一图书馆"馆名,开馆时,市政府派员揭牌。

胡咏白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他的一生处在中国由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社会动荡变革之中,他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除了教好学生,还积极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地方民主政权的建设,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他不仅在胡氏家族中是地方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当年的鞍湖乡乃至蟒河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他为教书育人,为地方革命事业贡献了他毕业的精力。

1989年10月,胡咏白先生因患脑溢血病逝,享年84岁。

上一篇:胡秉余(盐城市鞍湖人民公社副社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