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辅:续编宋氏家谱的几点经验和值得注意的事项
通续始末
此次家谱起续前,合族人就多有动议。可敬的是族兄国陆把本村的资料收集工作做在了前头。2009年秋,十六代族叔金安、德干、延亭等获悉后,愉悦非常,和庶祖新崇、庆堂、元庆、万长等人合议后,顺全族所愿,发起族谱四续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如期完成,经过慎重的反复磋商后,2010年春正式成立由族叔金安、延亭、德干、秋轩、保善和庶祖新崇、万长、元庆、庆堂等组成的族谱续修组委会,担负组织领导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同时建立了由家父居德任顾问弋壁共笋崇、万长、治业、国周,叔德干、秋轩、国顶,兄国陆和我组成的族谱编修组,具体负责资料收集、编续总纂、审核、校订谱稿。办公地址设在德干叔家。组委会和编写组成立后,又相继制定了宋氏家谱经费来源使用管理办法和具体编写实施方案。
经费来源,采取族众出资和个人捐助补缺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个人自愿、数额不限,进行筹措。资金使用,本着严格管理、合理规范的原则,建立财务管理小组,划定支出权限。具体由德干叔兼任财务总管,秋轩叔负责记账,新崇爷掌管现金;百元以内支出由总管酌处,百元以上由组委会研究决策。谱成书出,资金有余,用于公益事业。
族谱编续,总体分两步。第一步,划定資料收集范围及收细则,确定人员,展开资料征集。本村族区,由编写组成员具体负责,按门分支征集。外迁族区,主要由庶祖新崇,族叔德干、秋轩、延亭、保善和国陆兄负责,上门排查登记或电话联络咨询完成。此阶段自2010年开始,历时9个月结束。
第二步,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整理填表,续摔通编。自2010年9月始,至2011年2月结束,历时5个月。主要由庶祖万长、族叔秋轩、国顶和族兄国陆和我负责完成。第二阶段,总纂成谱,录入审核,印刷出版。历时1年6月。此阶段时间拖得较长,主要原因在我。代系名表通续编排完成后,2011年3月即交付县紫云印刷厂进行电脑录入。我开始着手谱前谱后和人物介绍等部分内容的整理、编写总纂工作。不巧,此时二届《襄城县志》也进入了通阅审核、出版校对的关键时期。“五一”过后,我长期驻郑忙于志书公务,无暇顾及族谱总纂工作和名序表的录入进度。12月中旬,我自郑返襄。名序表一稿打出,我即行校对后,于2012年元旦携稿回村复审。家叔德干迅速召集万长爷,秋轩、国顶叔和陆哥到场,开始逐门、逐户、逐人审核校对,修改增补。历时两天。元月4号,我回城上班,复核暂停。元月7号(农历腊月十四)适逢家母祭日,找再度回村。上坟后,继续展开家谱复核工作。完成了本村和春李族区的复审任务。次日,与叔秋轩、国顶、伟民,兄国陆一同乘车到任庄、杜庄、曹庄族区进行复审。谢庄、坡王等周边族区的审核工作交由陆兄完成。2012年春节过后,我将名序表又送交下余的颍桥、城关族区进行复审。然后,在提交印刷厂进行修改的同时,我抽空完成了谱前谱后和人物介绍等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并交付录入。2012年4月和名系表二校稿一并打出,再度校核、修改后,进行了合编统排,总纂装订成册,分送同门祖庆堂、雷法,族叔德桢、尚德、榜紧等,族内相关人士进一步审定把关。几度斟酌修改后,于2012年10月正式印刷出版。
回想族谱前三续的方法和此次通续的过程,有几点经验和应注意的事项,值得后辈记取。
一、几点经验
(一)家谱之续要有组织保障。也就是说,有无勇于担当的人去组织倡导,是家谱能否迅速起续的关键。俗话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行”。族谱之续,事关家族大事,若无人出面带动是断然不行的。六代苞祖首创我宋氏云族谱后,八代进贤祖为组织发起族谱三续费尽周折,最终组织完成续谱重任,皆在于担当的精神。此次通续,若无族叔金安、德干、延亭,庶祖新崇等人的出面倡导,组织协调,呼喊奔走,也断然是难成其续的。
(二)家谱之续要有人力保障。或者说,要有多个热心人参与才能完成。因续家谱并不能给家族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要花钱;参与编修的人既没有直接的利益可图,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赔工、赔时,四处奔波不说,还难以被某些族人理解、认可。所以,续家谱如果没有尊祖敬宗的热心人参与,没有乐于奉献人的执着,那么家谱之续亦就无从谈起了。此次通续过程中,我曾被庶爷新崇,族叔金安、德干、延亭、秋轩等,甘愿为族谱续修奔波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也领略了庶祖万长,叔国顶、族兄国陆等,为填写编排、通续审核家谱名序表所付出的辛苦。这种敬祖先、续家诺、任劳任怨的精神,这种承先辈、启后人、再接再厉的良苦用心,值得学习。
(三)家谱续修必须有经费保障。续族谱如同修县志一样,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也是不行的。但修志经费是纳入县财政预算的,而修族谱要靠家族筹措。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筹措经费,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要注意研究方式方法,吸取借鉴有益的经验。这次通续,有全族的支持和在外公职人员、务工经商者的鼎力襄助,有族叔延亭的公开承诺和慷慨解囊,才保障了族谱通续的正常进行和告竣发行。
二、值得注意的事项
(一)续修族谱间隔时间不能太长。按古人贯例要求,-般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续。就我宋氏族谱而言,从创修到二续相距51载,相隔时间适宜,所以二续谱各门支派繁衍体系接续完整。但三续与二续竟相距128年,时间跨度太大,按25年一代人算,中间相隔五代有余,加荡,交通敝塞,族人迁居信息不通,又无妥善保存族谱为证,故而出现了多支脱续现象。虽然这次通续对本村及周围确知的、谱上有先祖可以认证的三谱脱续族人进行了补续,但是仍有诸如生活在禹州市城内的、火垄庙宋的,以及县内库庄镇灵树宋庄的一部分宋氏,虽认为是始祖云的后代,但是因他们既无谱可证,又不能说清涼于何门何支,故而未能加以补续,着实遗憾。究其原因,无不与三续拖延时间太久有关。此次续修与三续相距80余春,
虽说较三续二续相隔的时间提前了47年,但是,时间还是有点长了,有些信息要准确排查起来已相当困难,并出现了许多不可定夺的情况。因此,真诚希望我族后人,能坚守60年一大续之惯例,尽力保证族谱体系的完整性。
(二)族谱续修要注意与时俱进。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革创新祖谱续修的内容和形式。族谱与史书、方志一样,难免打上历史的烙印。为了做好续修工作,我们通过省家谱研究会查阅了包括王氏家谱在内的诸多其他姓氏的牒谱,看到了很多好的办法和经验。而在我们此次通续过程中的调查发现,三续谱有几种脱续现象,不仅与二续相隔时间久有关,而且与封建社会的一些旧观念相牵连。比如,有因同姓同族通婚脱续者,有作行户难入正业脱续者,有乱世出仕惧株连而脱续者。通续时,对这些旧观念予以废除。有些现象虽有悖家族传统观念,不予提倡,但是只要不违背国家政策、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修族谱即当认可。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但要更新一些旧观念,而且还要接纳一些新观点。先祖也是这样做的。例如,首续见子不见女,二续三续,续男又续女。但续女不见其名。为此,这次通续植入了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宗人等新观念。随之,改革完善了续谱的内容和形式。以后续修,是否遵循,可根据时代发展,结合家族繁衍迁居情况据实而定,适宜者用之,不妥者改之,切莫拘泥。
(三)注意作好宣传发动工作。修族谱是全族的大事,任务艰巨,涉及面广,只有尽可能地让全族人了解续修意义,努力争取全族人理解、配合、支持续修工作,才能尽力避免漏续、脱续、误续现象的发生。
(四)注意推举真正有知识的懂行人参与族谱的通纂工作。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关行家认为,宦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史、地方志共同构成了史料的三大块。所以,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正是此因,我这个长期从事地方史志工作的人,在此次族谱通续中倍受家族抬爱,把族谱通续总纂的重任交给了我。说实话,即便是对于地方史志工作而言,我也不敢说真正懂行。虽然说我已从事修志工作近30年,在此期间,参与了两届志书编写,还任二届《襄城县志》副主编,履行主笔职责,从编目设计制定、标题拟订修改,到志书内容资料收集、整理、编写,再到志稿的通览修改、总纂、审核出版,我都倾注了精力和心血:还相继为二届《平顶山市志》、《许昌市志》等,执笔撰了襄城县部分文稿,参与评审修改了《鄢陵县志》、《许昌县志》等多家县志,参与编写审定了《襄城县土地志》、《襄城县烟草志》等多本部门志、专业志,执笔编纂了几个年度的《襄城年鉴》;曾两度被评为河南省修志先进工作者,2010年12月又被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授予“河南省修志工作特殊贡献者”荣誉称号;等等。但是,这一切并不能代表我的地方史志理论工作水平就很高,能力就很棒。相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地方史志理论而言,只能说略知一二;而对于与之相近的族谱编写理论来讲,我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虽然说其间也不断接触到“族谱”这个概念,也翻看了万姓朋友提供的万氏家谱,但是,对于族谱的内容、编排格式还是知之甚少。更不知有欧阳修所发明的以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的横式体,也不知有苏洵所发明的按照“一辈一辈”排列的直行体。在我接受组委会的重托担负通续总纂任务后,只是经组委会同意,根据文字编排的时代发展和阅读习惯,将原谱以代相序的直行体,变成了表格形式,把原谱名序的内容要项加了补充,增添了族训、姓氏概述、人物介绍等内容,后由家父撰写了《凤阳史话》,家叔德桢题写出了谱名,进一步丰富了族谱内容与形式的历史人文内涵。但仅从代系续修形式上讲在了一起。通续内容和形式上的这些更改变化,行家结合时代发展和家族繁衍实际,予以取舍、是无意中将“欧式横体”和“苏式竖体”揉合是否恰当贴切,是否方便以后续修,有待后来修订。
此次通续虽然拖延的时间较长,但是,所占用的多是农闲和工余时间,中间专门用于族谱编续的时日也不是很多。就我个人而言,前后多说两个月。因此,还有不少工作并设有完全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所以,谱中的错讹、遗漏等不足之处,诚望族人见谅。
十七代孙国辅
2012年4月28日
上一篇:襄城县宋氏云族世谱序言和凡例
下一篇:襄城县寨里庙宋村宋氏现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