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及湖南湘乡横铺谭氏的由来
谭氏及湖南湘乡横铺谭氏的由来
(一)谭氏的由来
距今五千年前,中国人进化到三皇五帝阶段,男人和女人都有了姓。在母系社會时,儿女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都是跟着母亲姓。进化到夏、商、周時,中国人不仅有了姓,有些人并有了氏。但在上古时,氏只是作为贵族的标志和宗族的称号以及姓的分支而存在。到中古时,氏进一步发展成为男子的称号。进到父系社会之后,中国人不分男女,一律改为跟着父亲姓。随后,中国人除了有姓和氏,并增添了字、号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排行等等。谭氏的由来,有过多种传说,但据多数传说及史料记载,谭氏是由古谭国于公元前684年被当时称王称霸的诸侯大国齐国灭亡时,古谭国人的后代,为了不忘祖国先祖的恩德,遂以谭国的国名“谭”改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的永远姓氏。
古谭国及古谭国以前的历史,据“谭氏春秋”(谭雨明、谭鸿策、谭宏伦合著。百度网转载)一文所述,古谭国在同一地区(今山东省以济南章丘城子崖为都城的中部地区)先后进行过两次建国,而两次建立的谭国先后都被强暴者所吞灭,这在湖南湘乡横铺谭氏家衡支谱也有提到过。
先期谭国,据说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由黄帝的后裔伯益创建的。距今五千年以前,当时的黄帝部族(少典氏后裔),原生活在今陕西省以北一带,后来向东迁到中原地区定居。随后,便同从黄河上游迁居到中原一带的炎帝部族发生了利益冲突,在今河北省的西北地区展开了一埸规模巨大的殊死战争,最终黄帝部族战胜炎帝部族。由此,黄帝部族就成了黄河流域中最强大的部族,黄帝也就成了当时位于黄河流域中各个部族的联盟首领,即“中华民族始祖”。随后,融合各个部族组建的中华民族,又分裂为以龙文化为源头的西羌族和以凤文化为源头的东夷族。西羌族的始祖,仍是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西羌族位于今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东夷族的始祖,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和五帝之首的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子)。东夷族起源于今河北省的燕山一带,随着人口的急骤繁衍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逐步沿着渤海湾及东海岸边向今山东半岛的泰山山脉以及江淮一带地区扩迁。随后的东夷族,又分成为凤姓部族、姜姓部族、嬴姓部族、姚姓部族等多个部族。当时在东夷族中最为著名的部族首领,在凤姓部族中为太昊伏羲氏;在姜姓部族中为蚩尤(炎帝后裔);在嬴姓部族中为少昊金天氏;在姚姓部族中为大舜。
据湖南湘乡横铺谭氏家衡支谱提及,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他既是东夷族中嬴姓部族的首领,又是东夷部族联盟的首领。当时的嬴姓部族,是以今山东省内的曲阜地区为中心进行居住的,族人的足迹遍及到山东省境内的各地。嬴姓部族,是以凤鸟作为部族的图腾(族旗),部族的组织管理极其严密,其生产和生活都井井有条。少昊的玄孙伯益(伯翳),他是少昊曾孙皋陶的长子,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270年)。从小聪慧能干,他既是东夷族中嬴姓部族的首领,又是东夷族联盟的首领,而且还是舜帝指定为大禹之后的继承人。伯益,由于才华横溢,深受舜帝厚爱,十六岁时就被舜帝将嬴姓部族的所在地-谭地(位于今山东省以章丘城子崖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封为谭国,遂封他为谭国的“谭滨侯”(即国君)。中国最早的谭国就从此而诞生,中国最初的谭字也从此面世。伯益被封为谭国的“谭滨侯”后,本应顺理成章成为《谭氏始祖》。但因伯益,他既是黄帝的昆孙,又是炎帝的外昆孙,具有双重皇族后裔的身份,故在姓氏之前尚须冠加一个“皇”字,由此就冠成了《皇覃氏》(“覃”与“谭”的相互关系,说法不一,有的说,古时覃即谭。)伯益,他不仅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而且还发明了“筑屋居人”、“造井引水”技术,又很懂农业耕作及自然规律,人们都称他为“百虫将军”。伯益被禅选为大禹的继承人之后,由于大禹怀有私心,不但忌讳重用伯益,而且还暗中支持自己的儿子夏启私自培植武装势力。从此,好不容易融合的中华民族又分裂为两大派。拥护伯益为继承人的主体派称华派,拥护夏启(大禹之子)为继承人的主体派称夏派。大禹死后不久,拥护夏启的夏派与拥护伯益的华派,随即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后夏启动用私自培植的武装力量杀害了伯益,夺取了政权,自立为帝王,从而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夏朝王国。以夏启为帝王的夏王朝,随即对原伯益为首的华族(原东夷部族)后裔进行了残暴的镇压,对原东夷部族艰苦创建的美好家园谭国的谭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毁,特别是对谭国的“皇覃氏”后裔的惩处,更加苛刻残毒,最后将“皇覃氏”的后裔举族驱赶到今河南的濮阳一带四处躲藏,有不少的“皇覃氏”后裔,被迫进行了改姓,由此谭姓、覃姓、潭姓、镡姓、郯姓、谈姓、檀姓等诸多姓氏分散在各地出现。随后,夏王朝逐步走向没落,东夷族中的商姓部族,在杰出首领成汤的领导下迅速崛起,最后消灭了夏王朝,建立起强大的商帝国。由于原谭国嬴姓先祖与商姓部族的先祖,既同属东夷部族,又同受夏王朝的欺压。商汤灭夏,伯益众多后裔,辅佐商国有功,故嬴姓诸多后裔,显任诸侯。原被迫西迁的“皇覃氏”举族迁回了原谭国故地(今山东省章丘城子崖为中心的地带),但并未立国。在此同时,相互争斗了数百年的华、夏两大族系,也逐渐融合了,并合并成为后来统一的中国“华夏族”,乃统一的“中华民族”。
随后,伯益的裔孙琼国,嬴姓,生于公元前1095年(商朝末期)。他原是商朝黄飞虎麾下的部将,目睹“纣王”“妲己”无恶不作。随后投奔了周武王,并率兵助周伐纣。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称帝后,为安抚历朝姬姓、嬴姓以及其他各姓氏首领及名将的后裔,并补偿琼国助周伐纣之功,遂赐琼国以姬姓,授威武侯,又将位于今山东省中部原谭国的封地谭地,封给琼国进行重新建立诸侯谭国,并任诸侯谭国的首位国君,其爵位为子,荣称谭子,在位二十八年。
由原谭国“皇覃氏”的后裔姬琼国重新创建的谭国,先后历经十五代谭子38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辛勤耕耘,已把一个曾被夏朝夏派武装残暴毁废的谭国重新建设成为了周朝时期的 《东方之珠》,却被称王称霸的诸侯大国齐国,以谭国的谭子无礼待齐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冬,派发大军对这个国小人少的谭国,发起了猖狂进攻及强暴吞灭。不愿做亡国奴的谭国第十五世国君谭子姬贤礼,叹曰“吾尊王抑霸,抑曲扶直,齐欺吾国小兵微,吾焉能屈膝强人之势,安得降齐耶”,“小白虽与吾亲缘,手足尚且不顾,何况亲乎”。庶不能守,眼望谭林被毁,不觉悲从中来,遂拜别宗庙,带领百二臣民及公子姬祁义、姬祁武、姬祁养,星夜出城,流亡到了莒国(今山东省的莒县)。
此时此刻谭国人的后代,为了不忘国耻,为了永远纪念谭国先祖的恩德,遂以谭国的国名“谭”为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永久姓氏。这就是谭氏从古谭国以国名“谭”改姓而来的来龙去脉。谭国最后一代国君谭子-姬贤礼的长子姬祁义,因他是第一个领头将姬祁义改为谭祁义的谭国人后代。故谭氏的后人都尊称谭祁义为谭氏的《开姓始祖》。谭国人的后代改为以谭国国名“谭”为姓氏之后的谭氏,既称“中华谭氏”,又称“正宗谭氏”;谭国人以前的姓氏,则称为“血缘谭氏”或“古代谭氏”。中华谭氏或正宗谭氏,既有血缘繁衍关联,又有姓氏繁衍关联;血缘谭氏或古代谭氏,则仅有血缘繁衍关联,却无姓氏繁衍关联。因为古代人的姓氏,在母系社会时,都是跟着母亲姓的,进入父系社会后,仍有不少的子女,继续跟着母亲姓,或者是由当朝当代的主政者封赐。譬如重建诸侯谭国的首任国君琼国,他本姓嬴,又是“皇覃氏”的后代,当周武王给他赐封重建诸侯谭国的国君时,就赐他为姬姓。这就是说,古代人的姓氏,并不随同血缘的传承而传承。由此,古代的血缘谭氏同样并非谭姓。
上一篇:谭达三:湖南湘乡谭氏族谱编修纪实
下一篇:湖南湘乡横铺谭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