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昌氏家谱 >> 浏览文章

族谱是昌氏族人的精神家园,有昌姓族谱在,家族历史便存

时间:2023/1/29 11:37:12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中华昌氏通谱序

家谱又谓之家乘,乘者史也,贵在求真。每一次修谱,无疑都是修谱者对历史的一次重新叙事,对历史的一次重新认识,其高低优劣透过文字记载自有分晓。

事非经过不知难,修谱之难有五:一谓宗亲难访。族大枝繁,星散各地,虽有网络之便利,但是仍有一些远离故乡的宗亲难以寻觅。二谓老谱难求。经过历史的动乱,幸存的老谱十不足一,且多是残缺不全。在一些偏僻的乡村或许还能找到幸存的老谱。三谓主编难寻。主编应是懂行之人,具备史德史识史才,相应的文字功底,且无柴米之累,方能专心专意修谱。四谓经费难筹。修谱是一个系统工程,联络、采访、编辑、审校、刊印、发谱等皆要开支,且非小数目,修谱是对家族经济实力的考验。五谓认识难统一。各地的主编都要按自己的意图来编,用心良好,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修通谱的意义首先是阖族在修谱的质量标准上达成共识。

2006年5月中旬在湖北仙桃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昌氏宗亲代表大会之后,各地代表回去之后闻风而动,有老谱的则在原有基础上重新修订补充之后再报总部,无老谱的则按“通谱实施方案”之要求开展编纂工作,在整个采访编纂过程中,各地感人事迹层出不穷,通谱皆有详实记载,它会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动力。

尽管困难重重,在宗亲会和编委会的领导下,从2005年至今,整整6个年头,各地的族人同心协力,积极收集整理族人资料,汇编成册后连同老谱一并上报总部。总部于2007年在湖北省仙桃市正式设立了通谱办公室,负责通谱的统稿与总纂,大家精诚团结,求同存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审校过程中发现并纠正了许多问题,有研究兴趣的人不妨以近20年内所出新谱与通谱作一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目前,中华昌氏通谱初稿已整理完毕,皇皇八卷,尉为壮观。千百年以来,昌氏终于有了一部通谱,各地族人可以借此了解家族源流,弄清自己的来历,弄清族人的分布,了解历史的兴衰。

本届创修通谱,难免有历史的局限性,相信后人自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家谱本身就是极好的史料,并且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史料,由于编辑的能力有限,许多考证工作尚未做深做细,有待今后继续做,为了今后研究的方便,我们已把所收集到的老谱全都进行了缩微拍照或电子扫描处理,使其变成数字化电子文献,这些数字化的昌氏族谱保存于湖北省图书馆,今后我们还将建立昌氏通谱数据库,为海内外族人寻根问祖研究族史提供第一手资料。

本届创修通谱,占天时地利人和,昌云辉先生的首倡精神和经费支持,会长昌照堂先生指挥若定,副会长昌梅生、昌先炎、昌玉荣、昌金友、昌松桥诸位先生身先士卒,主编昌敦武先生殚精竭虑,秘书长昌铁夫先生联络四方,昌又香先生博大胸怀,还有采访人员的全国各地辛勤收集资料,各分谱主编的精心编纂,再加全国各地昌氏族人的广泛支持,有了这众多的积极因素,创修通谱终于取得了成功。成功来之不易,昌氏本为小姓,却修出了大谱,尤为不易。借此机会,谨向以上各位族彦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赞赏。

族谱是我们同共的精神家园,有族谱在,吾族历史便存,作为昌氏后裔,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义不容辞,振兴家族责无旁贷,有各个家族的兴旺便有中华民族的兴旺,乃至国家的兴旺。是为序。

湖北省图书馆研究员昌庆旭谨撰

二O一O年七月六日

上一篇:昌姓源流

下一篇:没有了

昌氏字辈
昌氏名人